偉大的著作多是悲劇,哲學的盡頭多是虛無,讀書越多越覺得人生有虛妄的,我該如何從這種情緒裡走出來?

時間 2021-05-07 18:06:46

1樓:Leo

繼續讀,讀透了就好了。

你現在已經不可能退回懵懂孩童時代

但停在原處,你也痛苦。

只有魔法才能打敗魔法,而且要更大的魔法

對應到此處就是用更大的天地間的悲劇來撫慰作為個體存在的悲劇感。

個人推薦讀點老莊……尤其是莊子。

2樓:哲學為何p開頭

1、哲學= logic 還原=人 l 個( 活著有生命23456 發了大財 7 死了虛空無發財 8 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半文銅 >亞里斯多德 o 形上學< 偉大的著作多悲劇 g 也有經典 )哲學說 i 科學的盡頭昰事物 c 實體存在何虛無?

2、不要被誤譯所誤導!

3樓:七月星

悲劇,無非是「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而所謂哲學的盡頭,其實就是死亡。要知道,「所有的哲學,都是為死亡準備的。」

悲劇和哲學會讓你覺得人生虛妄,真的太正常不過了,如果你讀了那麼多書之後,而沒有一些體會,那才是了無生趣的。

你的體會是人生虛妄,換句話說,就是你認為自己已經看破了一切,看破則覺得無趣。若用佛家的話說,就是你覺得看破了紅塵。

但是,實際上你離那一層還遠著呢。

所以,你不用刻意強求自己一定要走出「人生虛妄,萬物無趣」的情緒,說實話,這樣的情緒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很多事情,你越把它當成天大的事,它越有可能成為你的困擾,你心裡的魔咒。反之,倘若你對它嗤之以鼻,它也就不過爾爾。

人總以為自己的心眼很大,能裝下很多事,其實不是的,值得被裝在心裡的,也就二三。

4樓:道陰子

看起來完美,不過有些膚淺的表象罷了。

偉大的著作多是悲劇,這所謂的偉大,真的就「偉大」嗎?

曾經的「岳飛」很偉大,現在連民族英雄都不算了。同樣是軍事人才一定要失敗了,死了才偉大嗎?這不過是人們的情感上「同情」的陷阱罷了。

再問你,是司馬懿、賈詡厲害還是諸葛亮厲害?前者是明白人,後者有點神經質罷了。還有,諸葛亮罵王朗那段,典型的「文藝青年」罵智者的題材。

顯然,「偉大」相對於「更偉大」就顯得並不偉大了。

再看一看那些所謂的「悲劇」是不是真的「悲劇」?

就拿《紅樓夢》來說,真的是悲劇嗎?看你怎麼比吧!起碼人家賈府還起來過,那些沒有起來的做農民,奴婢的,還有妓院裡的窯姐是不是比出家的賈寶玉更悲催呢?

就拿曹雪芹自己來說,起碼還是個讀書識字的吧!比不比那些戰亂中人強呢?比不比那些饑荒中餓死的人強呢?……

好好的想一想,那些所謂的「悲劇」真的夠悲劇的嗎?

乙個現象呈現在那裡,你先看到了什麼,代表你心中的取向便是什麼。這與現象本身無關。

同樣是「狼吃羊」,你是誇獎狼的能力,還是可憐羊的痛苦,那是你視角的問題。

同樣是學哲學,有的人會學的虛無,有的人會積極向上。這是人的問題,並不是哲學的問題。

哲學並沒有告訴你「虛無」,你只不過讀到了乙個「虛無」的階段就滿足了。要知道「看山還是山」才是哲學的最終結果。你到了「看山不是山」的時候就不動了,並不能說明哲學如你所言。

讀哲學時,會得到一片虛無,因為這時你的目的便是虛無。佛語有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當你內心真的有變換的能力,真正可以平淡了,你又何必在意內心是充實的還是虛無的呢?

之所以你還沒有「歸根覆命」,說明你讀得還不夠透徹吧。起碼中國的哲學不是教你走向「虛無」的。還是多體悟一下吧,別被一些新奇的觀點帶偏,別被厭世的情緒影響,或許別有體會。

5樓:魯刃頰

讀書方法有兩種:形而上的與辯證的。

形而上的方法,靜態精細;辯證的方法,動態粗獷。

悲劇、虛無,是靜態的終極死的味道;

戲劇、現實,是動態的平庸生的味道。

試一試另外一種讀書的方法。

烈酒喝多了容易醉,試試白開水的味道。

6樓:Alola

很難。但是我提供一種思路。

承認一套比較完備的價值系統(這個取決於你,並且可能非常痛苦),完全接受它,並放棄這個系統中無價值的問題(例如為什這個價值系統比別的好,這類問題(元問題)在乙個好的價值系統中一般被認為沒意義。)。

用它重新審視世界。

7樓:子魚

我也到了一種虛無的境界

以前我什麼東西看到清清楚楚,現在就這幾天看的迷迷糊糊,什麼觀念,想法,思考,越來越模糊。

原因有好幾個,要不是身體不行,記憶力不行

要不就是太煩心和費心了,沒時間思考,

要不就是上公升了乙個境界,仔細想想以前的思考都是自己對於世界的反應和回答,我為什麼要對世界答覆,榮譽感什麼東西,名譽,地位什麼東西,我一定要這些東西證明自己嗎,我一定要證明自己嗎,生死一定有意義嗎,站在唐國土就一定有自豪感嗎,牢牢行行太多,名詞,觀念,概念太多反而反效果,什麼都有,什麼都無

8樓:散逸層垂釣

繼續讀……讀到真的把人類文明留下的所有重要思想的根源與意義都想明白,回過頭品味一下人類這個物種,你的嘴角會止不住地微笑。人是很有趣的生命,人類文明也是很可愛的,一切悲傷和黑暗都是人類文明不成熟的表現,但這也說明人類是充滿希望的——畢竟不完美的文明就還有發展空間,而已臻完美的文明就要開始迎接衰亡。

9樓:潘讓

你讀的書肯定比我多。

對於你的問題,我給不了成熟的建議,但有兩個方案可以僅供參考。

第一,讀更多的書。

楊絳先生曾經給過年輕人乙個回答:「你的問題是書讀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當你閱讀的越多時,或許一些問題就已經迎刃而解了。

而且,哲學的盡頭不一定是虛無,偉大的著作並不是因為悲劇而偉大。

第二,開始寫作。

記錄下你的感悟,虛妄的,真實的,歡樂的,悲傷的,深刻的,淺薄的,零碎的,系統的,所有這些被寫下來的感悟,本身就是一種真實。

可能寫作之後,你仍認為人生是虛妄的,但通過回閱這些感受,我相信你會感受到獨屬於人本身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東西,這就是一種真實的,是情感的也是理性的。

10樓:斯巴達人

我喜歡黑色幽默,認為是一種更高階的超越態度。放肆的嘲笑現實,包括自己,嘲笑完了,繼續生活。

這種喜歡也是來自偉大著作。面對悲劇,虛妄等等,被同化是一種,超越是另一種。

偉大作品說了真話沒錯,被真話嚇住就沒意思了。共勉。

11樓:楊曦曦

積極的悲觀主義者。著作的悲劇是喜劇的昇華、哲學的盡頭是現實的篤定、而博覽群書是人格的完善。漸漸地會發現你的世界變得簡單的同時,情緒也會逃之夭夭。

12樓:牛8股

讀書多和吃的多一樣,要消化吸收才行,只消化吸收還不行,還要把廢物拉出來……道理太多了,說太多你也接受不了,這樣吧,給你說的簡單點:讀書多少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你要學會思考

13樓:之乎

關鍵是你當下過好了沒有?自己的生存解決了沒有?身體健康了麼?等等很多現實問題。。。。。所謂的情緒,其實就是閒的沒事,腦子自然就會去瞎想。

14樓:阿飛

偉大的著作並不都是悲劇,哲學隨著時間而不斷更新沒有盡頭,讀書越多應該越能發現有價值的觀點。保持自律健康的生活,船到橋頭自然直。

15樓:Angel

首先什麼是悲劇呢?悲劇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美的東西總是要消亡的。

真正的悲劇是要給人力量的。即使毀滅了,那種力量依然存在。如果只是為了煽情,那不是悲劇是苦情劇,再或者這個悲劇你讀不懂。

你通過讀書來觀覽人生本質是好的。但是書中的人生並不都是人生。乙個作者寫一篇文章,無論他多麼的客觀的展現這個世界,但他依然脫離不了主觀的桎梏。

與此同時她的思想,她的境界,他文章中的世界要與它所表現的主題相關,所以也不可能完全接近於現實。而事實是你的人生,你的日子掌握在你的手裡,你把它過好過壞都在於你,不在於別人。最關鍵的是你想自己活成悲劇還是喜劇,你想過什麼樣的日子你要自己改變。

至於哲學都是虛無,我想舉這樣乙個例子,你首先想一想醫學好不好?生物學好不好,解剖學好不好?當然好。

帶領我們認識人體,認識世界。但是你需要系統的了解解剖學醫學嗎?我們對於解剖學對於一切的了解,僅僅是皮毛,僅僅是基礎就好了,因為我們不必要當醫生。

我們能保健就好了。至於解剖學知識,平時在家殺個魚,殺個雞能不把膽弄破,能把它弄乾淨就已經算可以了。哲學就像醫學,生物學,解剖學,把任何事情放在上面,都能解剖出詳細的內容出來,正因為如此過於直觀,過於露骨的展現事物的本質,往往會讓你喪失對這件事情的美感。

再可愛的小狗小貓小兔子,再美的美女帥哥放在解剖桌上剝掉皮,裡面的肉,裡面的內臟都是一樣的血淋淋的恐怖。我們學習哲學是為了破離開我獲得智慧型,不是讓你把所有的事情都放在哲學上解釋。即使是醫生,也不是見乙個人就要拉在手術桌上解剖一遍。

您說是不是呢?

16樓:穀雨道清明

文學作品中的悲劇,有的是為了警醒世人而存在,例如《人間失格》,還有的是浪漫主義的抒情,例如《哈姆雷特》。

前者告誡人們不要逾越生活中的那條線,後者告訴人們即使是命運與死亡也阻擋不了人類的腳步。

這些都在告訴我們怎麼去更好的生活。要知道藝術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正確地看待它。

虛淵玄作品除外,這貨簡直是時代的毒瘤。

17樓:君子以懿文德

既不要落入有的境界,也不要落入無的境界。

非有非無,非想非非想。

人真正進入無的境界就是在將死的時候,而在這之前,即使是聖人,也會有著相的時候,不過人家可以立馬境隨心轉,瞬間emmmm,啊啊啊,這感覺簡直是斯巴拉西,在此微妙時刻,多巴胺無限分泌,獲得最高端的快感。

那麼,覺悟者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否?有!若無,則落入斷滅。

覺悟者知有非有,知道這些相是虛幻的、不可得,是幻有非真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故而不執著。所謂無我相等,非視而不見,而是統統不放在心上。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看完電影,就不放在心上了。知道那是假的、虛幻的。

放在心上是凡夫,斷滅則是小乘。

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無心可修,那就太無聊了,所以有煩惱是好事,又有事幹了,把心回歸到本來正常的樣子,獲得大自在,傾聽世間一切聲音而不施加任何善惡觀念,自信的源泉,美妙的源泉

有煩惱的時候,你不要想著逃離,你就審視自己,以上帝視角看著自己,哦,這個人現在有點煩惱不開心,但是和我有什麼關係呢?是啊,你並非是你,只有領悟這一點,你才是你。煩惱來了,不理他,任他如絮一樣上下翻飛一會兒,自然清淨。

18樓:沉默取西經

個人感覺讀書的目的之一是自我思考(反思),哲學尤其是這樣的,讓你重新思考那些習以為常的想法。

首先,不要想著有這樣一本解決人生問題的書,要意識到人生本就是複雜的。我本科也上過幾門哲學課,平時也很喜歡哲學,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

現在的想法是:沒辦法,只能在人生的路上時刻保持一種修行的態度,像佛教徒那般虔誠的修行。佛家修行,了卻因果,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好的面對。

讀書,哲學也一樣,是為了更好的面對人生的這種無意義,然後更好的面對自己,面對世界。自已如何與自己相處,自己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不同的人,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重要的是一路上保持開放的態度,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多體驗。

如何看待 最偉大的悲劇家也是最偉大的喜劇家 ?

小完能 為啥記得看過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你已經寫了文章的開頭,那麼結局就已經是定好的了,你只能在適當的時候把它表達出來。所以文字也是有生命的啊!劇作家也只是傳承作品的乙個媒介,所以覺得喜劇與悲劇其實只是選擇更好的表現形式,哪種更可以加劇矛盾便會選擇某種,唔 總覺得這一堆都和題目沒啥關係,不過以樂景襯哀...

是不是只有悲劇才能創造偉大的文學家?

安和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這句話說的就是痛苦對於作者的養料作用。人在蒙受巨大挫折或災難時,受現實的擠壓,內心極度痛苦而無法宣洩,只能通過創作的方式釋放出來。這種痛苦就像是一枚炸彈,巨大的破壞力之後使作家對於現實的把握清楚又模糊。之所以說它模糊,這種痛苦本身就是不可名狀的難以通過其他方式排...

有沒有非常偉大的女哲學家?

王民科 女性普遍能夠接受高等教育,最早也是19世紀末的事情了。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19世紀末以前的女性,能夠識文斷字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女性哲學家只能到近代去找。比如著名的存在主義代表學者波伏娃,哲學史上可以看作是和薩特 梅洛龐蒂齊名的大家。到了當代,從事社科研究的女性學者已非常常見,至於其中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