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希那穆提關於時間,現在就是過去和未來,death is now 有人曾理解嗎?

時間 2021-05-07 13:46:52

1樓:Word

本來就是,不是嗎?

客觀意義上的時間,我們感受不到。我們所謂的一切,一切關於時間的感覺,急促,緩慢,流逝,消逝,都是我們自己心裡創造出來的時間感,不是嗎?空間也是同理。

即便客觀世界中沒有時間,空間了,我們或許還會緊緊跟從心中的時間感。關於死亡,他說死亡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所有的所有,一切,不都是回憶嗎?我們思想創造出來的「我」,「你」,「他」一切不都是思想創造出來的回憶嗎?

我們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這些所謂的「我」,「你」,「他」是永遠不可能同時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都是同乙個事物在不同時刻被我們看見的不同角度,然而我們把它們當做兩件事物……我們把對同乙個事物的兩種記憶對立起來,區分開來,僅此而已。所以死亡和生命有什麼區別呢?

2樓:Autoria

克里希那穆提還說過一句話,「如果乙個人不能覺察生活的意義,那麼他的能力和天賦就會用來強調自我和慾望」。

我以為真正的原因是沒有人可以突破生與死,人的第一屬性仍是動物,是動物就會有逃避痛苦的本能,逃避痛苦不止是求生,求死也是逃避痛苦的一種方法。

人能對生死思考,出於對死亡的恐懼,思考這個問題也會讓人恐懼,兩害相權,甚至有人會因為困苦於思考而向死尋求解脫!而所有所謂超脫的思想,都不能改變人就是逃避痛苦這個事實,對於逃避死的痛苦、思索生死的痛苦方法大概有:

1.精神寄託。宗教(天堂)、信仰(共產主義)、親友(為人紀念),人們寄希望於這些啟迪自己具備無畏的精神。

2.抑制。更大的痛苦會讓人向死,如鬱鬱不得志、不為人所理解,苦思冥想而不得解脫,或因病痛飢餓等身體受苦。

3.創造。The Most Creative People Are Also the Least Afraid of Death

創造使人感到自己的作品可以作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延續,從而減少恐懼。

4.轉義注意力。通過其他方式滿足自己,獲得愉悅的感受抵消痛苦的念頭,方式可以有很多種,簡單的生活樂趣乃至藥物作用,或者與第三類類似的是通過工作、創作獲得高峰體驗,進入心流。

舉個例子,一位哲學家曾說:「死亡與我無關,因為當它來臨我已不存在了。」這句話可以歸為第三第四類。

回到最開始那句話,「如果乙個人不能覺察生活的意義,那麼他的能力和天賦就會用來強調自我和慾望」,你終歸要通過某種方式逃避痛苦,只是方式的不同。

再回到主題裡的話,「如果恐懼就不能知道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其中』恐懼『屬於第二類抑制行為,所謂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其實與』恐懼『的目的是一樣的,如果你已經擁有了恐懼,就不再會尋求其他方法來逃避了。

聽上去悲觀嗎?

並不悲觀,世俗一點說,人世間比死亡可怕的事情多多了,死亡讓人害怕,讓人哭泣,讓人知道自己軟弱而又脆弱,知道眾生平等。當然,也有人藉由死亡為工具,僭越他人之上,想要「等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有人創神造神,更成了神的代言人,傳播自己的臆想。

但無論如何,他們都死了。

3樓:Adam

所有的生物都有一種天性,就是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影響自己生存的事件上。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它們的生存壓力都是短期的,只要撲捉到獵物就可以緩解。

但對人類來說,我們面對的生存壓力是長期的,要通過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改觀。

這就會使我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與當下無關的事情上。

本來我們需要處理各種從感官傳來的訊號,以此來建立我們與這個世界的聯接,明確自我的界限。

可是現在這些資訊都被忽視了,久而久之,我們就忘了自己是誰,覺察不到我們自己的存在。

我們的心性被極大的束縛了,因為只有當生存危機減弱的時候,我們才有自由去感知其他的事。

克氏的思想裡強調的一點就是讓注意力失焦,不把注意力放在任何一件事,任何乙個理念上。

也只有消滅了時間感,我們才會停止在經驗和預期中,不斷尋找那些與我們生存有關的事。

然後我們便能覺察到當前正在發生的事實了,對當前的事,只是覺察,而不做評判。

在遠古時期,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思維活動,感官的敏銳度在野外生存時比思考更加有用。

所以當我們進行太多的思維活動,而停止對感官採集的資訊進行處理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是充滿矛盾的。

當我們掌握一些技巧,可以讓自己暫時活在當下的話,會極大地緩解我們的焦慮感。

這種體驗,只消有上幾次,你就會愛上這種開放的感覺。

克氏反對宗教,也反對參禪。任何先入為主的理念都會使我們放棄體驗當下的全部事實,而把注意力集中到可以支援這個理念的事實上。

我認為這是終極的解決辦法,依靠思辨不能解決存在感的問題,存在感的問題只有通過覺察來解決。

4樓:獨步清涼

這個不是用來理解的,當你按照克里希那穆提指導的冥想的方式去練習冥想的時候,當你不斷地嘗試著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的時候,你就會體驗到死亡是在當下的,剎那生滅,當你感覺到自己有念頭,有情緒,有感覺的時候,在那個剎那中「我」便生起,執著產生,而當念頭轉瞬即逝時「我」便消失,便是死亡,便是「無我」,所以死亡是在當下發生的,而後我們又會體驗到新的念頭、情緒等等的出現,那時是乙個新的「我」又生起,但是這個新的「我」跟上乙個剎那的「我」並不完全相同,但也不是完全不同,是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的,這就是相續的相,因為這個「我」也會剎那消失,也是剎那生滅的。

克里希那穆提的這些話,跟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是一模一樣的,所以他被南傳上座部的僧團稱為是證悟的阿羅漢,禪宗也認證他為證悟者。

還有,當下並不是過去和未來,準確地說,當下是所有過去的終點,同時也是未來無限可能起點,所以當下這一剎那具備了無限的可能性,因為當下這一剎那你可以有機會體驗到心是空性的,空性具備了無限的可能,它可以不受任何經驗和記憶的制約,而產生各種不同的變化。

讀克里希那穆提的書, 應該按什麼順序?

kkkfuc 推薦先看克氏的兩本傳記 克里希那穆提傳 和 克里希那穆提的生與死 這兩看起來很有意思,有時間的連續性,看到克的生平.要是直接看克的對話集 演講集那些書也許會對其直接失去興趣,那些太乏味了,並且沒有很明確的主題。有些選集不錯 論恐懼 最初與最終的自由 至於什麼 超越時空 那種對話集不看也...

如何客觀地評價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

曼諦悟思 禪 克里希那穆提把東方的禪用簡練的英語,呈現給西方民眾,並對西方哲學產生重大影響。他對內心的理解和中國佛學中的禪 道德經 中的道是一回事。在人類探索內心世界的道路上,克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他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位傳播者,他用最通俗的語言描述了內心的真相。在正念冥想的路上,很多佛教上師和...

為什麼會有人認為克里希那穆提學說混亂,不成體系?

曱甴 我只看過他的言詞,不敢妄下定論。可能是兩方面,一他本人沒去把思想體系化。二有人認為的認知,只看到體系,不看思想,就認定為混亂。你本人會受這些人的影響而不去理解? LJk 如果你只是單單理解詞語,當然會覺得他在亂說,而且看不懂。真理是無法通過語言來傳達的,言是思想的形式,思想是真理的形式,但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