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9-09 13:25:37

1樓:小哈A8

做好,止,觀,體驗實相,了生脫死。

方便法是止住貪嗔痴慢疑,反省自己,再體驗真相,解決生死。也就是開悟了生死。這不是雞湯,理論,是可以親身體驗實踐證實的。

方法:放下一切人為概念,真相就出來了。就像糖是甜的,甜只是人為後天概念為了方便表達而假設的概念,糖究竟是什麼味道,放下甜概念,吃就完了。

2樓:冬棉夏布

你就高高興興說是是是,不就行了。

何必那麼認真呢?

老媽圖乙個信佛。

你圖她乙個開心。

只要她開心,她怎麼說就怎麼是。

你好好努力讀書,得乙個好成績,讓父母可以開心,每個人信仰不同,開心的方式不同。

有的父母看到子女成績好,可能讓他拜佛,表示感謝。

有的父母可能讓他拜上帝,表示感謝。

有的父母可能讓他拜上天或者土地公土地婆,表示感謝。

有的父母可能讓他拜關公,表示感謝。

有的可能讓他拜祖先,表示感謝。

有的可能讓他拜祖國,表示感謝。

總之人有感恩之心是沒有錯的。只是表達的方向不同。不居功。一切榮耀歸於信仰。

父母從小教育子女不居功,自己也不可以居功。

很多人為了什麼跟別人鬧矛盾?就是為了搶功勞。

其實何必呢?圖個開心就好了。

對父母而言,不居功。

對你而言,讓父母開心就是你最大的功勞,就是你最大的孝順。

有空陪陪父母,念念阿彌陀佛,父母開心就好。這才是懂事的孩子。反正又沒什麼損失。

在「你很優秀,你很努力,你運氣不錯」與「感恩佛菩薩保佑」之間,你損失了什麼,得到了什麼?

乙個人如果經常被誇獎稱讚,是很容易就會傲慢無禮的,容易看不起成績不如自己的人,甚至容易看不起父母。現在就有很多人看不起父母,覺得父母沒文化,自己比父母有文化。其實只是有學歷,不是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不會看不起父母。

提公升了學歷,失去了良心。他忘記了是誰讓他有學歷的。他忘記了是誰給他這個身體,誰給他這條命,誰生養了他。

如此忘恩負義之輩,有什麼資格威風八面,得意洋洋?

如果想要了解佛教是什麼樣子的。請看淨空老和尚的《認識佛教》與《三皈傳授》!

3樓:徐辰

任何事物都「應該」是它現在的樣子,佛教也一樣,你想象中那個完美無瑕的事物只是你的想象,你可以叫它「你對佛教的願景」,但它並不是佛教。

正如你可以用手指指出月亮,但月亮並不是你的手指。

4樓:執黑五目半勝

這個問題來知乎上問一定是沒有結果的。自己去讀佛經嘛,壇經就夠了。

佛教是佛教,佛學是佛學,學佛是學佛。這是不同的三件事。

比如你舉的例子奧,虔誠是吧,每天都禮佛,但你念完佛經了,轉頭就說某某的不是,某某有大問題。這就等於白讀了嘛。沒有用的。

壇經中說的很清楚了「世人生死事大,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求」。

不要在意意佛的文化符號,它思想的本質是了生死的。不是考試的時候去拜的啊,那是所有得啊。凡所得都是虛妄,都是相是吧。了生死是無所得啊。不生不滅怎麼會是有所得呢?

這是一種智慧型,是一種人生觀,不是交換。

5樓:丁蓓

真正的佛教只教導苦和苦的止息。什麼苦?人生八苦。

如何止息?滅去貪愛。沒有滿天神佛,沒有送子觀音,沒有佛力加持,沒有神仙顯靈,沒有億萬富翁。

如此簡單的原理,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為什麼?因為貪欲。

6樓:本來無一物

事實上,佛教的本質,並沒有迷信和正信的分別,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內容,到處都是一樣,永久都是一樣。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釋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型、充滿了仁慈、充滿了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言教,根據這種言教的信仰而建立之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是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

換乙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如此,未來必將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禁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乙個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始終都在儒道釋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產物。

7樓:心明

佛教或許有千千萬萬種樣子,沒有乙個固定的樣子叫這就是佛教。

佛教的最終目標不是拜佛求佛,而是讓人成佛,但是成佛是不容易的,不是這輩子學佛拜佛就能這輩子成佛,十輩子八輩子,一萬輩子學佛還在幼兒園啟蒙的不少。

各種各樣的佛教就是教育各種各樣的人,有的就是這輩子與佛法結乙個緣。

8樓:護法如來的廢物妹

這是個對世界理解的問題.

以人類的邏輯來看, 努力學習是考試考好的原因, 那念佛和拜佛等等就不是考試考好的原因. 假如念佛和拜佛是考試考好的原因, 那班上不念佛和不拜佛的人就無法考滿分.

有時候以人類邏輯來看, 一件事情成功的主要原因都只有乙個. 比如有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工作能力強. 考試考好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能深度理解老師教的東西.

這也是為啥覺得念佛和拜佛對你有幫助是個信仰問題. 如果設定成治好蛀牙的主要原因是把蛀牙部份和重新補牙, 那念佛和拜佛就不可能治好蛀牙. 念佛和拜佛對蛀牙有幫助的想法就只能建立在信仰上.

當你把念佛拜佛等等設定成不是事情成功或病好的主要原因時, 那就會覺得念佛拜佛不是事情成功或病好的主要原因.

9樓:張文曦

但佛教修行的特徵就是不輕初學在初級階段允許以功利為發心

昔於暗中發願,但為破淫慾病者。後得值佛,了了分別名號而發其願,漸漸心轉微妙,能自以身施,轉後於諸法中無所取相,安住畢竟空,具足六波羅蜜發清淨願。本願與吾我貪著心雜,今之所願清淨無垢。

又不可無因,唯願而得淨願,是事為難,如蓮華雖淨,必因泥生,不可生於金山上,如維摩詰經中說。

但佛教不會因此苛責他反而說剛開始就發淨願是很難辦的事情蓮花從淤泥生所有人信仰宗教第一步都是獲得功利性的保佑風調雨順家宅平安沒有說剛信佛教就信成善解義趣的大菩薩但這並沒有關係只要今世結個善緣在後世就可以不斷增上照樣會有光明的未來

17歲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不問不回 17歲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充滿Sunny的,就像晴空上照耀的太陽,有一種萬物明朗的感覺。雖然這個時候是處於高中,學習正累的時候,但是想一想未來一切皆有可能,那種乾坤未定的感覺,想一想現在努力將來就能自由實現夢想的感覺,又會覺得未來無限美好,也有滿滿的動力去追。沒有那麼多心思去想,如果失敗了會怎...

生活到底應該是什麼樣的

生活是你我ta,我與你有話題,你不敷衍,你與我聊天,我與你洽談。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感到無聊了就要主動,但也不能一直主動,人與人之間,相互才能創造你想要的生活。 追著太陽跑的猴子 週六的時候和小姐妹一起約著帶孩子出去玩 看著孩子快快樂樂的真好 遊樂園區放眼望去基本都是媽媽帶孩子奶奶或者姥姥帶...

愛情,應該是什麼樣的?

Hxx 實話說我到現在已經是乙個94年的老阿姨了,但是我沒有談過戀愛,有人肯定會說你沒談過戀愛瞎說什麼,但我想說雖然我沒談過戀愛,不代表我什麼都不知道,而是知道了太多,選擇不談的。我作為乙個旁觀者,見證了太多人的分分合合,我覺得太累了,身邊的人大多都是沒有變成男女朋友前和沒有結婚前簡直判若兩人。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