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軌道交通的車廂不能做成小轎車大小?

時間 2021-06-01 00:04:21

1樓:飛一般的張揚

因為我們現在軌道交通採用的是封閉區間模式,即乙個區間內只能有一列車,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會出車禍。

而改成小型車廂,就不能採取這種模式,增加了撞車的風險。

2樓:且聽風吟

我覺目前從安全性和成本上考慮,基本不可能,高速對接風險太大,尤其是高鐵,你要再多整兩條軌道的成本,包括運營成本算上,你得花多少錢買票才夠

3樓:Hanson

這樣的交通工具,以現在的技術實力應該是可以完成的。但是,這不適合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軌道交通的替換。

首先,城市軌道交通客流量很大,這樣換成小包廂,地鐵站的規模就會變得非常大(因為進站軌道都需要從主道分出,同時還要有出站軌道,每個站台必須擁有這條線上的所有站點的包廂,那麼,如果這條線上有20個站,那麼每個站點都必須多出40條分軌道)這對於施工和乘客都是非常麻煩的一件事。對於施工:每個地鐵站的規模會非常大,地下施工(離地面較近)按常理來說,面積越大越危險,因為會有塌方的可能,且有可能影響城市地下管道的布局。

對於乘客:那麼多的包廂,每個包廂只對應乙個站點,非常不便於乘客尋找。

其次,全速前進這個話題永遠會伴隨著危險,最主要的就是剎不住車。那麼,如果主道的列車都在以全速前進,那麼,如果前車突發狀況,將如何應對?總不能一條線上只有一輛列車吧,那客流量就受到嚴重限制了啊。

最後,軌道交通存在的最大問題不是速度慢,在大城市,軌道交通的速度比地面上的交通方式快很多。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載客能力不足。換成小包廂反而更加突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個人覺得這樣的方案還不如加寬列車車廂和軌道,或者每個列車有雙排車廂來的更好。

4樓:時光之末

這不就是軌道的士嗎?

我就問一句,四惠與四惠東就目前的乘客換乘量,1號線與八通線這兩條線各需要多少題主說的小包廂式車廂?咱少點算,按一節車150人算,6節就900人,包廂車咱也給他定高一點,6人一車,那就至少需要150個小車。那麼問題來了,這150個小車要怎麼分配到站?

這些小車需不需要司機?就算站台夠長,乘客怎麼找自己的車廂?各走各道想法挺好,但是你覺得帝都1號線還有多少騰挪空間給你雙線變四線甚至更多?

1號線從東向西,要緊的地方有國貿、各部委總部大院、天安門、中南海、又是各部委總部大院,過了公主墳才能讓人喘口氣,這些衙門你怎麼動?長安街你怎麼動?另外,魔都3/4共線這個老大難都沒解決,你準備怎麼在魔都的街上擴建軌道?

軌道的士的想法只適合一些比較柔性需求的場合,至少不適宜大城市的公共運輸。以帝都地鐵那個擁擠程度,就不能只是6B標準,弄成8A標準一節車175人照樣能塞滿,一列就1400人了。當然,不管是6B拉900人還是8A拉1400人,真上了車這位移還是肉眼可見,而不是在地面公共汽車上堵到懷疑人生。

題主倒好還想開歷史倒車,我就問你,路面上你都不一定隨時能攔到空的士,憑什麼軌道的士你就能隨叫隨到?

5樓:阿生

因為軌道交通本身的定位在於大運量和中運量旅客運輸系統,小運量的對於大城市來說不太實際。

舉乙個跟樓主想法有相似之處的例子:聖淘沙單軌列車(1982-2005)

列車全長32公尺,15節車廂,平均每節2.13公尺左右,一節車廂載客6人。設計時速13.

7km/h,採取2動13拖的布局(後期基本上是2動5拖)(動:動車,指的是有動力車廂,拖:拖車,指的是無動力車廂)因為是動力集中型動車組,動力輸出全部在頭尾兩節車廂,因此列車可以自由增減中間車廂。

線路共設7站,4站採取西班牙式站台布局,上下客分開,列車到站後兩側車門將會開啟。

*該列車為手動控制,沒有辦法自動解編或編組,因此沒有辦法做到題主說的在車站內自由加減車廂,需要在車輛段操作。

根據這個例子,題主的三條軌道設計其實可以減為兩條軌道,一條通過線一條到髮線(列車停靠用),到髮線採取西班牙式站台布局,兩個站台夾著一條軌道,列車到站後先開啟落車站台的車門讓乘客下車,然後關閉落車站台的車門並開啟上車站台的車門讓乘客上車,這樣可以解決題主的設想中,下車軌道的包廂無法在該站直接上客的問題。

不過問題在於,一旦包廂在中間,那麼其解編時,前面的車體和後面的車體將會脫離,如果後面的車體沒有動力車廂話,後面的列車會失去動力並逐漸停下。

既然動力集中式動車組會存在無動力車廂與動力車廂脫離後失去動力的情況,那能不能全部由動力車廂組成呢?

答案是有的

例子是廣州地鐵4/5/6號線列車,全部由動力車廂組成(也就是傳說中的實心車廂),所有車廂配備受電靴,不存在正線上無法接通電源的情況。(該款列車同樣擁有受電弓,不過只是部分車廂擁有受電弓,因為正線上使用的是第三軌,所以沒有太大問題),該款列車已經開通了ATO模式,也就是自動駕駛,所以自動控制方面也解決了。

然而……中間的車廂是沒有控制能力的,也就是車廂有動力,電力也有,但是沒有控制能力,它還是走不了。

那每節車廂都可以加設控制系統嗎?

也可以,澳洲的V/Line,就有Sprinter這種單節載客列車,該車廂前後都有駕駛室,並且都有動力,可以重聯然後幾節一起跑,也可以單節跑。時速可以跑到160左右。

還有法國的X73500也一樣能做到。

不過很可惜,軌道交通本來就是大運量/中運量交通系統,以載客量多為主,如果將車廂改為小轎車大小,那麼1000人就需要160節車廂,假如一節2.5公尺,那麼就是400公尺了,要知道4節國標B型車廂組成的地鐵動車組才80公尺,但是已經可以載客960人了。軌道交通這種運輸工具一般是高旅速大站距,所以車站距離短的也會影響速度,還不如改為小巴,畢竟修條道路到家門口不算難,修個隧道到家門口還得挖個站台,這就很難了。

(而且頻繁重聯與解編會加快車鉤的磨損度,一旦車鉤損壞,車廂就沒辦法重聯了)

6樓:

有人說你扯淡,我倒是覺得這個思路很不錯,只是格局太小。

公共運輸現在沒解決的問題,將來也不會解決。除非得到了技術上的跨越式進步。題主說的這種依賴軌道交通的運載車輛不管怎麼設計,都離不開軌道。

這就是技術的重大限制。而脫離了軌道來看,能夠真正點到點的出行服務實在是太多,何必拘泥於這種軌道方式?

馬上,真正的無人駕駛,為你而來

為什麼軌道交通的輪子不做成帶齒的?

quitsky 首先,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就是耍流氓。在這裡真沒有用錯。只不過以上這些案例都沒有採用純齒軌罷了。大概題主想要的是純齒軌?OK,我們知道列車前進的動力其實是來自於鋼軌與車輪之間的滾動摩擦力,雖然鋼輪與鋼軌之間的滾動摩擦力並不大,但是廣州地鐵三號線用車一列車六個車廂每個車廂有兩個轉向架每...

軌道交通有什麼有意思的紀念品

淺水 紀念品?之前看新聞,見過那種早就被取消了的站台票 很多年前鐵總為火車送站的人準備的票 應該挺有紀念意義的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往返的火車票之類的,如果儲存的很齊全的話,也是很有紀念意義的 御茶之水 看到上面有人說車站印章的,這類活動雖然誕生自日本,但是在中國大陸也是在近期才興起。在北京,京港...

菜刀為什麼不能做成中部鏤空的?

耐夫刀具 首先,如果是中式菜刀鏤空,就不能拍大蒜和利用刀面運輸切好的菜。而且鏤空後,菜刀沒一定的重量,不利於借助刀身重量切割食物。如果是西式廚師刀,本來刀身就比較窄,再鏤空就輕飄飄,用起來沒手感。稍微用來切硬點的食物還可能導致刀身壓變型。如果是為了好看,而做些花紋鏤空,那會導致成本高,而且華而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