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珠三角的每個城市都有城中村,長三角的城市比較少?

時間 2021-05-06 11:15:15

1樓:

不不不,長三角也有城中村,只不過名字不叫「城中村」,我們習慣稱之為:

平江歷史文化街區;

木瀆古鎮;

惠山古鎮;

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

橋西歷史街區;

你看,有文化跟沒文化就是不一樣,化妝跟不化妝就是不一樣,會經營跟不會經營就是不一樣。

2樓:

這真是知乎兩年來難得的好問題。

沒太想好,但應該跟本地人口從事急劇發展的小規模製造業的意願,以及因此而起的外來人口的集聚速度有關。

長三角的製造業傳統更內生,更穩固,製造業興起的初期,勞動力大量是本地農村人口的轉移。珠三角因為香港,製造業更多是外生變數,需要引入外地勞工。

3樓:索樓大法師

廣東特色的城中村以廣州為例,如果不親臨其境,不容易理解得出來。

各位說的各地都有城中村,但體量和建築風格和廣州的比起來是非常大差異的。

以前因為住在附近,所以逛遍了廣州海珠區客村一帶的城中村。圖中客村鷺江村康樂村練成一片面積很大,聚集了非常多的人口,到了深夜也極為熱鬧。右側桂田村一片又可以連線到右下方大塘地鐵站那一片(叫上湧村什麼的)。

迷宮般的道路,非常有意思。其實這些城中村已經沒有拆遷的可能性了,只能長久存在下去。深圳的天價拆遷城中村在這裡應該無法實現,因為面積實在非常大。

換到日本的概念,這片城中村搞不好就是乙個小型市或自治町的建築規模和人口了。

北京胡同和上海弄堂那些,屬於老街道老城區,和廣東的城中村不是乙個概念。廣東城中村的建築建造年代不是太早。

4樓:江城小飛機

什麼叫實驗區?允許範錯的地區,錯成什麼樣不影響大局的區。好的其它城市可以學,如各市開發區其實就是學習好的經驗的,但由於發展太早太快的實驗區,很多關係沒理順就發展了,如城中村這種類似貧民窟的存在,少數土著擁有大量房產,國家投入再多基建都無法轉變為社會財富,只會肥了當地少數者,如深圳,你們想像一下,在乙個平均每坪房價6-8萬的地方,當地人有多少房?

我告訴你,單位是棟而不是套,乙個城中村的總資產大的怕人,08年時準備對大衝進行改造,那場面,那橫幅。。。真的是盡力了沒辦法。經濟好什麼都不覺得,一旦經濟下行。。。。。。

這也是我一直擔心的,深圳這些的地方成為下個X歌的原因。

5樓:錢哥

長三角自古民風平和,尤其吳儂軟語地區。。。

衙門辦事阻力低。。。

珠三角和浙江山區,是山民風格,衙門不敢隨便拆,拆遷是最頭暈的事情。。。

6樓:

因為中國歸根結底還是窮人才是絕大多數啊

7樓:不好玩

首先這個問題就不對,至少杭州就城中村很多,雖然G20前後整頓拆除了很多,但是還是有很多啊,杭海路,濱江浦沿一帶還是很多的。沒珠三角多應該是珠三角更先發展,務工人員龐大,歷史遺留問題也更多

8樓:巴扎爾

(乙個小小的觀點)

廣東地方宗族勢力強 zf收地難搞聽老一輩說當年幹部進村全村幾百號人擼起袖子齊刷刷地上…

因此留下了很多使用權所有權複雜的地城市統一規劃設計時沒有納入規劃區域

9樓:如飛的流光

改開以來,以省來論,城中村真的很少也就遼寧了,因為遼寧的城市化率一直是最高的。改開後,各地的城中村都不少,而先發展的城市咋一看起來好像比後發展的多。

因為,後發展的城市可以借鑑,先發展的畢竟在試錯。長三角多的是

10樓:

城中村本來是一兩層的平房,因為經濟發展早,對住房需求顯現,嗅覺敏銳的人就把平房瓦房拆了弄3,4層甚至9層的那種唯面積第一城中村公寓

放在北方,那是四合院之類的房子,在計畫經濟年代,很多弄成了工人宿舍。在城市包圍農村的發展勢頭前,很多單獨產權的就被強拆了。

就變成了今天這樣的樣子。

11樓:魯班七号電腦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一篇關於廣州城中村的問題裡已經做了回答,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簡單概括,就是民富政窮,導致相關的城市規劃執行力不足。除此之外,600D倒了之後兩三年期間內,出現了權力真空,從而形成了一些和自建房相關的管理漏洞。在2023年之前,廣州很少自建房超過六層(超過三層的,違建比例很大,但zf睜乙隻眼閉乙隻眼),但在2013至2016期間,就出現了不少超過10層的「自建」房。

我不說全市,光是在我家陽台能夠看到的10層以上「自建」房就超過10棟。而六層至十層的「自建」房就更加數不勝數。這種樓高較高的「自建」房,即使資金充足,要拆除(包括爆破)可是非常費功夫的。

廣州部分城中村「流拍」的原因之一,就是該城中村的改造成本太高了。鑑於開發城中村的成本過高,廣州的城市發展只能「跳過」城中村,另找「空地」開發。這是一種惡性迴圈,會導致城中村越來越難被改造,從而讓城中村會越來越多……

12樓:柳葉傳奇

每個城市都有城中村,不管是珠三角,長三角,甚至國外的東京,紐約,倫敦等大城市也有城中村,只是各類城中村的樣子不一樣而已。

13樓:學習中的小包

就拿我熟悉的上海來說,城中村是不怎麼存在的廣深的城中村是村還是城,我不大清楚

反正上海的那些老房子絕壁不是村

那叫舊式二級里弄

你說老城區也可以

在新城區是田的時候就是城

怎麼會變成村呢

14樓:如月千早

長三角以前有,只不過後來拆遷開發房地產了。

城中村,指的是被城市區域包圍的農村。老城區即使再破爛,也不能被稱為城中村,城中村必須是或曾經是農村區域。

上海城中村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工人新村的建設。工人新村是新中國初期為工人群體建設的行列式小區,雖然名字叫「新村」,但實質上屬於城市。問題在於工人新村往往會建設在農村的外側,導致農村被夾在兩片城市區域之間。

閘北的彭浦新村(現中環外),建設在彭浦村(現中環內)的北面;普陀的桃浦新村,建設在桃浦鎮春光村(春光村是桃浦鎮駐地)的西面。新城區(工人新村)和舊城區之間被農村分隔開來。

經典四保一,注意北面內環和中環之間的位置,東西南北四面都是城區↓

到了90年代,隨著城市化程序的發展,這些被城區包裹的村子基本上被拆遷或者上樓改造完成了,所以目前的農村基本上都在松江、青浦這種遠郊區了。

雖然農村本身城市化改造完成了,但是一部分農村的體制被保留了下來。比如閘北的大寧中心廣場,建在彭浦村村集體的土地上。彭浦村雖然統計意義上是城市(上海馬戲城地鐵站西500公尺),但是行政意義上還是農村。

(社群土地是國家所有,村土地是村集體所有,這是最大的區別)

虹口、楊浦南部東外灘的老房子,哪怕再破爛也不能被稱為「城中村」,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城市(甚至這地方以前還是租界),只不過比較破而已。同理北京二環內的胡同哪怕還在倒夜壺,它也是城市。只有真正當過農村的地方被包圍才可以叫做城中村。

像蘇州這種城市,之所以沒有城中村,則是因為它是連片擴張的。最開始的蘇州非常小,只有城牆裡那一小塊地,出了如今東環的地方就是農村和沼澤。90年代,蘇州大規模拆遷吳縣農村,建設工業園區,隨後成為蘇州的新城區所在。

它的擴張並沒有讓城市包圍農村,農村永遠在城市外側,自然也就不存在城中村。

只要城市攤大餅式無死角擴張,就永遠不會有城中村。但是現實中城市的擴張並不是一圈一圈往外擴,所以會導致一些農村四面都是城市,這就形成了城中村。

15樓:瑞文戴爾街道辦

就我接觸的珠三角地區的廣東人來說,他們貌似不像其他省份的人那樣很熱衷於做個城裡人,他們都認為自己家那條村是最好的,可以待一輩子不走的那種,住小區反而不適應,因為離開了村子就是離開了從小生長的環境,適應不了,不僅是中老年人,很多年輕人都是這種想法,所以珠三角的城中村應該是很難解決了,關鍵是廣東這樣潮濕炎熱,蚊蟲鼠蟻滋生的地方,村子卻是建得密不透風,不知道在沒有空調的時代,裡面人是怎麼度過長達半年的夏天的

16樓:李昕

與日照角度也有關係珠三角相當一部分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南太陽兩次直射即使冬至日太陽角度也高過長三角,所以本身就允許樓間距更密

17樓:香蕉先生的歇腳地

城中村是農村向城市發展過渡的必然產物。隨著城建區的不斷擴大,原來農村、邊緣的地區被納入其中,許多成了外來務工者的聚集地,在內部形成了乙個「小生態」,和周邊的高樓大廈形成巨大反差。而我們印象中的城中村,往往和違章搭建、髒亂差聯絡在一塊。

其實,長三角也是有的。拿浙江來說,這幾年來搞得轟轟烈烈的「三改一拆」,其中有「一改」就是「城中村改造」。最新資料顯示,該省2023年完成城中村改造(拆遷和整治)671個,總戶數14.

18萬戶,計畫是2023年底完成城中村改造。

而在上海,提的比較多的是「城市更新」「舊區改造」。根據公開的資料,2023年上海完成了55.3萬平方公尺、2.

9萬戶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1184萬平方公尺舊住房綜合改造、104萬平方公尺里弄房屋修繕保護。

所以,如果說讓題主有「長三角沒有城中村」的感觀的話,可能和長三角省份這些年來在這方面下大力氣有關係。

18樓:姜獨秀

廣東對自建房管控不嚴格,導致很多人建了七八層,後來房價漲了,拆遷就難了。在我老家,長三角某縣級市,拆遷的話,不管你房子幾層,修的多大,一律按168平方算拆遷款

19樓:

「城中村」是地產經濟下的術語,和「農民工」一樣,有明顯的歧視意味。

改革開放之後,珠三角得到迅速發展,而城市建設跟不上,大量集體所有制土地由村民自行開發建設市鎮,就形成了「城中村」。

其實,「城中村」是普通中下階層居民生活的廣州市、深圳市、東莞市、佛山市。其實,深圳城中村的生活環境比上海南市光啟南路老縣城居民區的條件好得多。

長三角歷來都比較富裕,有一定的工業基礎,很多地區居民原本是工人,根本沒地,自然也就無法自主建城。

20樓:天界奇幻大大大

首先長三角有,但是確實少的多

長三角因為工業化早和工人群體基數大,所以很多到了新世紀就直接批量的改建工人新村,自然就沒有珠三角那麼錯綜複雜的阻擾在

而且長三角的城鎮化是兩頭趕,本來自己的村縣級別的地方就有大的產業,兩頭一起擴張然後接上,就沒有了斷層的問題

而珠三角的暴富讓城市擴張需求和速度從百分之幾突然擴張到七八十,自然就有很多村子來不及處理安置就被吞進了市區,城市發展越來越好,可是村子沒有自己的產業只能靠吸收一些周圍盈餘自然就趕不上城市的城建發展水平

21樓:jerohnmin

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其實也是有幾個城中村的,比如我家附近北蔡的農村,中環上走就能看到前灘和張江高科技園區隻間有一塊面積挺大的城中村

22樓:

我覺得,要給外地小夥伴普及一下廣東的城中村是什麼。

城中村首先就是乙個村,只不過地盤被城市包圍而已。裡面的村民都是繼承的人民公社以及傳統宗族那一套的組織管理模式,年底有分紅,蓋房子是用宅基地,外來人口除非通過婚嫁不然基本無法成為其中一員。

並且由於各種野蠻生長,村民在有限的地盤建造了大量的房子,非常擁擠。

至於房子本身,質量倒不差,更談不上舊(樓齡大部分少於20年),比起老城區的老破小可以說好多了。

珠三角為什麼不擴容?

之前聽我們老師講座,大概意思是世界上的灣區人口密度和數量都非常大。廣東省人口雖然眾多,但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密度其實遠低於其他灣區 如此看來,擴容是不會擴容的,反而應該更進一步地想辦法將人口向大灣區聚集 參考東京灣 叮叮噹噹 我也想知道為什麼不擴容。我家鄉離廣州不遠,就是佛山,不過是佛山高明,和廣佛...

為什麼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軌道運輸這麼不發達?

以我在廣州讀了四年大學的感覺說的話,在廣東的江浙人不多,沒有這個市場需求,兩地的經濟結構導致其間的互補性不大,所以流動不強烈。 張嘉煒 修改下。鐵路運輸而言貨運的意義遠大於客運,而且重要的是客運不賺錢啊,反而在虧錢。上海到廣州的大宗貨物直接走海運,其成本遠低於鐵路運輸。以前客貨共線的時代裡從上海坐車...

如何客觀地評價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濟現狀

刀尖紅葉 一線城市 長三角1 個 上海 珠三角2 個 廣深 top10 長三角4 個 上海 南京 杭州 蘇州 珠三角 2 個 廣深 top20 長三角 7 個 上海 南京 杭州 蘇州 寧波 無錫 合肥 珠三角 4 個 廣深佛莞 top50 長三角 18個 上海 南京 杭州 蘇州 寧波 無錫 合肥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