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眾對教育體系的討論往往只停留在公平性,而不是對學生起到了怎樣的教育作用

時間 2021-05-30 14:21:00

1樓:FreBravkk

只有教育作用而沒有公平性是行不通的。

若乙個社會只有少部分的人接受了教育那又有什麼用呢?

假設一下:

100個人裡10個人受到教育,現在要發展,僅靠10個人是不行的,必定需要其他90個人的幫助。那另外沒接受教育的90個人憑什麼要聽從10個人的呢?他們真的會服氣嗎?

又或者會使用其他的暴力方式解決呢?

2樓:霜影

我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https://

zhuanlan /p/138140715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社會中大多數中上層人士都是通過高考來改變命運的。如果當年的高考沒有公平性,他們也不可能得到今天的成就。他們往往會強調高考的公平性。

還有就是素質教育被外中國人玩壞了,或者說被中中國人玩成梗了。你提到素質教育,人們會說那是有錢人才能玩兒的,對普通人不友好。其實這只是刻板印象,素質教育又不是讓你去琴棋書畫的。

其實,在現在的社會條件下,如果連高考都缺少了公平,那人們還有什麼希望呢?

3樓:復仇者avenger

中國的高中化學/生物教學內容有沒有問題?

中國的語文教學方法有沒有問題?

中國的歷史教學所傳遞的歷史觀有沒有問題?

中國的教育是否不夠重視邏輯學?

這些問題在知乎也很熱門呀!

4樓:夜雪

很簡單,因為他們不懂知識問題唄,更不知道教育公平的解決方法也要考慮知識方面的內容。還有類似語言教育者不懂語言學習的尷尬,更別說知識不足的一般人了。

很多人總覺得底層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上層,只要用幾個簡單的政策和決定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上層終究是要由底層決定的。比如真有人覺得審核和分級制度能解決一切文化問題嗎。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資源有限與利用資源效率低下的情況下,陷入內捲化是不可避免的,人與人的差異是無法徹底解決的,所以對公平性的爭論也是永久的話題。

5樓:十三陶

我覺得提問者可能是沒有經歷過高考。拿我所在的省和我在讀書的省舉個例子。

江西500分喜提專科了解一下,湖北光武漢有多少所大學?我拼命的學在這邊只能到及格線,到那邊同成績上的學校可選擇性比我多的多。我只是模擬一下,大學裡面還是靠自己。

至於說教學內容教育孩子的性格什麼的,別想了,初高中都是苦讀,只是為了中考高考的好成績。那把時間線在往前推到小學和幼兒園,也美什麼用,性格真的是看家庭環境影響,也是拿我自己舉例,我在我父母離婚之前性格是活潑一點,離婚後性格最大的變化就是特別敏感,我已經不會輕而易舉的全心全意去信任別人。

其實孩子的性格塑造,教育問題都是看家庭。懂得教育的父母自然會給孩子塑造乙個好的性格去面對未來社會競爭,而教育,好的學校,培養特長什麼之類的,包括補習班,這些就是看這個家庭的財力了。

6樓:匍匐的螞蟻

《論語》有云: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舉乙個類似的例子,記著小時候家裡非常窮,但自己並不感覺到有多麼貧窮,因為周圍的同學都是差不多的家庭。

小學的時候,我從未感覺到自卑,也從未有那麼多的不快樂。到初中的時候,就感覺有的同學家裡至少是小富之家,慢慢地開始有了差別,自卑的種子便開始在心底萌芽,青春的天空中也多了那麼幾朵烏雲。到了高中,同學之間的家境條件更大,相互間的比較更多,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自尊心也在慢慢地增強,自卑的種子開始長成參天大樹,籠罩了整個的青春……不知道自己貧困時是快樂的,一旦知道自己的貧困,才感覺那種感覺是那麼痛苦,就像整個世界坍塌了一樣。

大學更是如此,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各種各樣的家庭背景,對於乙個出生於貧困農村的學生簡直就是毀滅。他要努力找到自己活下去的理由,要努力找到奮鬥的理由,要不斷地舔舐自己的傷口,要維持自己不堪一擊的驕傲……好累好累。所以我們根本不害怕貧窮,而是害怕別人比我們富有。

教育公平也是如此。小時候,我上的是鄉村小學,那時候能有學可上就不錯了,那時的教育質量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語,乙個天上,乙個地下,沒有專業老師,都是鄉村代課老師,那時候家長們都忙著賺錢,也沒有人注重孩子的教育,反正接受的都是一樣的教育,而且那個時候資訊封閉,你也沒法進行比較,所以在小的範圍之內都是接受的公平的教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獲得了極大地提高,教育也獲得了飛速地發展,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文化背景各異,教育也呈現出了不平衡的現象。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教育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而且,2023年以後,中國社會逐步進入了移動資訊時代,通過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得資訊,家長們可以了解到各個學校的情況。

有的學校好,有的學校差,這是客觀存在的,但在差的學校裡讀書的學生家長自然感覺到極大的不公平,都是義務教育,憑什麼他們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憑什麼我們就不能?於是一系列的問題和爭吵產生了,教育一步一步退讓,家長又步步緊逼,造成了現代義務教育的扭曲形態和畸形發展……

我們可以接受壞的教育,但我們不能接受不公平的教育。我們不害怕教育水平的低下,但我們害怕別人比我們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才是中國教育真正的病態和可怕之處……

7樓:瓜子

可能是因為太現實了吧。現在基本上是應試教育,學習為了考試,拿到大學名校offer就是最終目的,方便找個工作,這是學習最大眾最現實的理由。然後地域教育、考試的不公平性直接影響了考生們名校的考取率,從而影響了部分人的利益,這時很多人強調不公平的聲音蓋過了教育作用,其實也可以理解,高考就是不公平啊,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

8樓:

因為如果教育的公平性遭到破壞,受益的是上層統治者,他們的子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受害的是底層民眾,無法接受好的教育,永遠給統治者打工

而如果教育的作用遭到破壞,受害的是全體中中國人,中國的經濟、科技、軍事發展不起來,社會動亂,外國入侵,統治者被推翻,受益的是外中國人

所以,乙個智力正常的統治者會盡可能的保證教育的成功,保證國家經濟、科技、軍事的進步,這些自有高人指導,一旦確定,沒人會去試圖改變

而你需要操心的就是教育的公平性有沒有遭到破壞,你和你的子女受教育的權利有沒有遭到破壞,因為這些,某些人時刻在想辦法改變和破壞

9樓:尋真

人的思維認識思想都是個人性的,或者說是主觀性,這個個人、主觀是相對自己的片面性認知而產生的片面性視覺觀念,即是片面就不是全面客觀性規律之知見,隨之是片面思想產生的行為結果,自然也非客觀性正確。其次規則是主導性思維思想方向方式,人都有不自覺地從眾性思維行為,規則,如教育教學考試選擇的內容方法標準即是顯示了教育既定內容規律,當人們為了適用這個規則獲得最優性能時(所謂實用或急功近利,誰能大度無視?),那個更大思想視野、格局、境界就為之障蓋,思想上難上,現實中更離不開腳下的泥濘。

之外的誰談?與考試無關的?思想多遠行多遠,閒著想想還挺是個道理,真做的時候,可能腳下的思路都看不見。

我們實行的教育目標任務是當下公升學選撥之功用,而人才的培育出現是長期的、綜合因素的融合而生長出現的,顯然我們的教育是缺少這個精神的。

10樓:小鄭來聊

因為教育投資是回報率最高的;

而中國偏偏是貧富差距較大的國家,所以教育資源的傾斜使很多孩子從一出生就被甩到了後面;

所以大家都想通過乙個平等的基點來證明自己,不是嗎?

11樓:教化子

在當前這種環境下,對普通人來說高考是最佳渠道,這就是篩選,這就是現實,這關係到乙個家庭的未來,篩選功能自然就會放大。但教育的作用視為篩選那是片面的,不過很多人視為「篩選」不代表教育真的只發揮了篩選功能。在這個規則下,完成高考,自然也會掌握很多知識與技能,不過一般人對這不敏感。

12樓:Anonymous User

教育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工具,人民是中國的統治階級,所以教育的目的是為全體人民創造價值。

你可以創造價值==教育優秀。

我們需要評判乙個人能否創造價值,以及創造價值的多少。評判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

而教育能不能達到讓你創造更多價值,重要性比公平性的敏感度低得多,因為現在中國明顯是人才過剩,什麼時候人口緊缺了,教育才會更加注重價值性。

13樓:灼灼其華

先說結論:因為內容沒那麼重要

生活中用不到這些知識

我在高中教數學,學生都能上二本以。我每天講授數列求和、解析幾何等一堆內容,我不認為這些數學知識內容對我學生未來的生活和性格有什麼影響,大學課程中幾乎用不到,純粹為了高考選拔。

我也有一些唯讀到初中的同學,自己慢慢打拼,生活閒適下來,日常交流也看不出和大學畢業生有太大區別,最多就是性行粗陋的比例大了一些。我數學系畢業,除了排除法沒在生活中用過任何數學方法。

所以什麼是有用的知識呢?認字閱讀,基本算數,審美和道德,有了這些就可以生活了,為什麼要多學那麼多純粹為了競爭的東西呢?

這恰恰就是題主所說的「公平」

因為大多數人是不甘心的,我也幻想過,為什麼不能大家上完了小學就開始分配工作,初中高中大學就完全學習自己的工作內容,醫生從13歲學醫,律師從13歲開始學法,廚師從13歲開始炒菜,等到18歲,已經是行家了。

可是問題在於,憑什麼我是廚師你是律師?大家都想去做光鮮輕鬆受人尊敬的工作,這就要通過競爭,來決定誰在學習這條路上更有優勢,可以有更多權力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沒有看不起廚師,做菜裡有很多學問,作為吃貨感恩每一位廚師)

而此時,作為競爭的專案,學習的內容就不那麼重要了,從自然&人文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找出相應年齡能理解的,稍加系統化處理就可以了。你可以輕易發現,高中的數學和物理在順序上特尷尬,高一物理需要的數學內容高二數學才學到,這就是跨學科系統化沒做好。

雖然對人的精力是一種浪費,但是你不學習,精力也會浪費在更加沒意義、甚至有害的事情上。

好在一切都在變好,雖然大眾不關心教學內容,教育部卻在一直關心。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立德樹人」的目標,強調每個學科要培養學生相應的內在素養。隨著每10年一次的教學改革,我們可以預見,教學內容有競爭性也有實際意義的一天不遠了。

高考在即,加油吧

14樓:雅思寫作王玄

有三個原因:

教育理念普遍落後。國外早就已經有能力教育和生涯教育方面的嘗試和體系化教育了。技能教育在國際上出現的時間更早,並且被很多國家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科目之一。

國內曾長期停留在職業教育的層面,生涯教育近十年才萌芽,而且大眾普遍對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接受度偏低。

業內講究傳承,但不講究創新。講究傳承帶來的問題是有些該淘汰的思維方式依然存在並且被傳承著,被老教師一代代傳給新教師。這需要去蕪存菁,更需要創新來更替。

不講究創新不是不鼓勵創新,相反國家很鼓勵創新。但由於創新理念和成果的展示機會少,展示平台的限制多,小圈子裡的認同度低下,而且很大比例的中國人對創新認識有誤,大多數創新得不到任何支援。時間一長,創新也就成了個口號。

教育創新本來有很多是針對內容的,但是這類創新難以量化,又不可能立即見到成效,直觀效果遠遠比不上教學工具的創新,在這個只看成果不看實質的社會上自然也就乏人問津了。

應試教育限制內容。這個說起來有點可悲,但確實是事實。確切的說法是大家普遍對應試的重視超出了其本身的實際重要程度,從而帶來了應試教育被突出、非應試教育很小眾甚至沒飯吃這種畸形的教育市場和教育界現象。

很多人為此怪罪高考是一考定終身,公升學途徑單一和大家只認本科確實是造成這個問題的因素之一,但影響最大的是所有人的單向公升學觀念。

為什麼往往對女人特好,女人容易出軌?

萬物邏輯 需求層次理論已經講的很清楚了,人的需求層次是會不斷公升級的。前提是對她好,而不是不好。不過不好的模型也是這個。一 她在這個層次中度過了很長的舒適感,所以她想提層次了 二 提高了她的需求層次,而你卻沒有達到她的新需求層次,讓她缺乏安全感了 三 一般的女人很難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提層次,原因是之前...

為什麼Linux桌面環境往往對顯示卡支援不好而各個顯示卡廠商 發行版廠商不為Linux開發驅動呢?

以為 Mac OS X 只需要支援有限的幾款硬體,稍微舊一點的就直接放棄,根本不提供公升級,而 Linux UNIX 不行,只要有幾種支援不好使用者就會叫喚,更何況現在的情況。驅動 資料豐富的往往是社群使用者用得多的硬體。更何況,對於使用 Linux UNIX 使用者而言,尤其是經過使用者的篩選培養...

人為什麼往往對自己做的事情沒有認可感?

李林翼 因為網際網路使得資訊氾濫,人們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卻不得不困在小格仔間裡為為生活苟且 井底之蛙在離開井底之前是快樂滿足的,但當他見到更大的世界再回到井底,注定不再快樂 阿西巴 對做的事情沒有認同感相當於對本身沒有認同感,就像有些人總是要反覆照鏡子來確認自己是什麼樣子,有的人看到缺點,有的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