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會生產完全由機械人代替,那麼社會還是是否會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

時間 2021-05-29 22:49:57

1樓:

物資資源完全充足,不等於物質資源人人可以享有。即便是坐擁萬億資產的人仍然不覺得滿足,因為很多人的貪欲沒有底線。所以即使有那麼一天人類的勞動可以全部由機械人代替,也得先問問那些掌握資源所有權的傢伙,是否願意與普通人平起平坐。

2樓:黑皮笑笑

如果金錢不足為慮,智力剝削估計就是常態了。沒有組織的人類不成其為人類。而有組織,就會有上下級,分化為兩級。這是個永恆的問題。

3樓:IvieLaw

會的,我想一定會的。未來就算不像你所說,也會按如你所說的方向發展一段時間……那麼,掌握了高精尖技術的人就站在塔頂,其餘的人,只能由社會來分配其他任務,比如說看管機械人……這還是好的,沒有知識沒有技術的人我簡直不敢想象他們要如何維生……

4樓:理顧學院

人工智慧、資訊科技和機械人的出現對未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會直接乾掉中產階級,把階級從三種變成兩種,只有頂層和底層,貧富差距急劇擴大,而且會一直持續下去。

象以上提到的各種情況中,只需要一些改進後的演算法+少量人員就可以完成以前幾百人、上千人的工作,比如最近

一、二年開始看到美國的製造業開始回流,工廠開始從中國搬回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科技的進展,全機械人工廠越來越多,只需要少數人員就可以運轉,而且成本跟中國中低成本人工相抗衡或者更低。

美國勞工統計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每10年美國創造的就業機會少創造了90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工人找到新的就業崗位的速度大幅減慢。從2023年12月大蕭條開始到2023年8月期間,大約有500萬個全職工作崗位消失,但兼職崗位卻增加了近300萬個。

兼職工作的增加純粹是因為工人們的工作時間被削減或是想找全職工作根本找不到。

經濟有消滅中產階級穩定工作的傾向,然後用要麼是低工資的服務性工作,要麼是專業的高技能工作取代它們,這一現象被稱為「就業市場的兩極分化」。職業兩極分化造成了沙漏狀的就業市場,求職者如果不能在頂端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只能跌落到底部。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使他們可以無須重新雇用工人也能使企業正常運轉。

乙個只有兩種階段的世界,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而且人工智慧會直接導致壟斷大公司的出現,先進入的公司通過海量的資料進行自動學習,積累到足夠的優勢,會直接導致其它的公司無法進入,然後出現少數幾家壟斷性的大公司。

5樓:「已登出」

你所謂的分化是什麼?

每個時代使社會分化的動因都不同。

只有乙個茅坑,被我用了,我們兩個就分化了。

以人類歷史來說,分化社會的動因裡,物資資料的成分越來越低,人類更多的是渴望精神層面上需求的慾望。

比如有的人用蘋果,有的人用小公尺。部分用蘋果的人會瞧不起用小公尺的人。

即使這個用蘋果的人身上一整套比不過用小公尺的人身上行頭的零頭,這並不妨礙他鄙視這個用小公尺的人。

6樓:呵呵呵

任何人可以隨意從自然中獲取資源且不必擔心環境生態問題。

這很好,但是自然資源要不要花錢?國有資產能讓你隨便拿嗎?

不能,那是當前現狀。

能,那就直接叫國家發機械人和糧食住房了,還考慮啥別的。

當然你也知道這是做夢。

7樓:改名好累

瀉藥。我覺得你的問題和條件沒有關係。

生產全部由機械人操作,那最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行業壟斷,因為成本控制裡最不確定的一項確定了,剩下的就比公司管理制度了。成本最低的公司勝出。

至於你說的財富兩極分化,和生產方式沒有關係。那些從體力勞動解脫出來的人,他們從事什麼新的工作?新的工作收入多少?這些都不知道。

從你的條件裡,我只能說,工廠主會變得很有錢,壟斷式的有錢。

但是其他人會變得多有錢,不知道。也許其他人都變成快手主播?都變成什麼新的工作?收入高到突破天際?

會不會兩極分化?從你給的條件,不知道。

你的問題就像,我有乙個粉色的發卡,那我爸爸送我的禮物會不會是條裙子?

粉色的發卡只能推論到你是個女生,不能推論會不會送裙子

8樓:chen jinfeng

怎麼算兩級分化,8個人擁有40億人的財富算不算?算的話,我們已經活在在這世界裡。

如果看gini指數,最平等的北歐國家,差不多是0.27吧,百分之一的人擁有百分之二十七。so.. 到底什麼是兩級分化。

機械化時代進入自動化時代,也許有天車間都是機械人,甚至可以自動修復,自產零件,有何不可。其實都是同乙個問題,勞動力去幹啥了?自動化之後所需勞動力減少,另一種職業誕生,它的名字可以是自動化,機械人,人工智慧。

推進技術發展。還有一大部分都去服務業。

同時也減少了工作時間,提高了社會福利。科技本就應該造福社會。

至於窮人會不會更窮。現代經濟建立在資本流通,資本家的產品也需要人去購買。窮人完全沒錢系統會跨,更別說政權可能被推翻。

不然滅了窮人也有可能,新希特拉出世。

9樓:彭雷

生產由機器完全取代,意味著商品中勞動價值為零,商品全部由技術價值組成。

事實上,這只是理想狀態。因為人力有成本,機器也是有成本的。人力成本與機器成本之間存在著競爭,在開放的市場中,人力總有自己的空間,雖然這一空間被不斷壓縮。

另外,機器與人力的比例,以及商品價值的組成,會影響社會利潤的分配,但這不是決定因素。

財富仍然會大量生產出來,這個財富的分配,仍會在勞動、權力、資本、創新四方之間進行。

隨著科技的發達,教育水平的提公升,勞動一方的減少,分配會更加扁平化。勞動、權力、資本、創新四方的平衡會更加穩固,兩極分化的現象不會出現。

10樓:我叫MT

首先,物質資源永遠不會出現充足的情形。尤其是人類有了機械人而衣食無憂,放開生育繁殖。更不要說追求好中之好,優中之優的產品。人類的原罪就規定了人類永遠不可能物質極大豐富。

其次,機械人當然歸於統治階級所有。兩極當然分化更為嚴重。富人只會更富裕。但窮人只是富裕的程度比富人少,財富增長同比幅度拉大而已。

11樓:華白少年

如果乙個完美的機器誕生,那人類就是最不完美的了。不完美的人類必然搶奪完美的機器,要麼誰開悟把那個砸了,要麼人就完了。沒人可以忍受自己的一切被別人完全掌控,但所以人都會以防萬一。

為什麼投資大於儲蓄時,社會生產供不應求?

巨集觀經濟學IS LM模型分析中說I S,有超額產品需求。這讓我很不解啊 巨集觀經濟學中的投資既然是指對生產的投資,那投資多了,產品不就多了。那投資不就代表產品供給嗎?I S不就應該是供給大於需求嗎?然後我想到了乙個解釋。先說結論 投資反映的是現在市場對產品的需求量,創造的是未來企業對產品的供給量。...

社會生產處在生產可能性邊界以上的點,必然以今後的生產萎縮為代價。怎麼理解這句話?

1.這話誰說的?2.說這話的上下文是什麼?單獨拎出來這句話不對。前面人回答都不對,跟消費與儲蓄搞混了 如果今後技術進步了 制度改善了 有新的資源被發現利用了,生產可能性曲線會往外移,產出就會增加。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廢話。今天玩得開心,必然以明天鬱鬱寡歡為代價?難道為了今後生產不萎縮,就不去努力發展社會...

為什麼明清時的社會生產力比先秦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艾爾森弗雷 為什麼現代美國生產力遠比二戰時期美國生產力高,為何現在美國航母數量反而比二戰時期少?因為相同規模下,不同時期的戰爭,消耗人力物力財力有數量級的差別。 平潮 很簡單嘛,你秦國從咸陽出發到新鄭打南韓一路上555公里,你當然可以爆民兵出來作戰來來回回也就一二個月,還不耽誤農忙。然後你大清從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