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易操作的社會心理學實驗?

時間 2021-05-12 07:41:50

1樓:離離原上

asch的從眾實驗可以說是非常好做的。

原實驗方法:

下面有四根線條,一條是標準線條(左圖),另外三條:A,B,C 是試驗線條(右圖)。請問哪一條線條與標準線條是一樣長?

很明顯,C 線條與標準線條是一樣長的,這點是毫無疑問的,但在該試驗中,被試驗的學生卻出現驚人的判斷錯誤(他們都和我們一樣,眼睛是正常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阿施告訴前來參加試驗的學生要做乙個關於視覺測試的試驗,然後他讓被試驗的學生坐在一張有七到九個人的桌子旁,每次向他們呈現一組卡片,每組卡片共兩張,一張卡片有一條線條,稱為標準線條;另一張卡片上有三條不同長度的線條,其中有一條很明顯的是和標準線條的長度相同。所有正常的人都非常容易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

試驗開始,呈現第一組卡片後,被試驗的學生依次大聲地回答自己的判斷,所有人的意見都一致,也都是正確,然後再呈現第二組,亦是如此。正當這個無聊的測試使被試驗的學生感到無聊乏味時,情況發生了變化。

第一位被試驗的學生仔細看了看兩張卡片上的線條後,鄭重地做出了顯然錯誤的答案,接著第

二、三、四位等學生也作了同樣錯誤的判斷。輪到最後一位被試驗的學生做判斷時,他明顯感到左右為難,因為他的眼睛明顯的告訴他別人的答案是錯誤的,他應該選擇與標準線條一樣的答案,但最終他還是小聲地說出了和其他人一樣的錯誤答案。

其實,真正的被試驗的學生只有乙個,其他的幾個人都是為配合實驗而故意安排的「助手」。但在某一些被操縱的試驗中,阿希的「助手」被指示要給予乙個錯誤的答案,而阿希則在觀察這樣的情況會引發受試者怎樣的行為。

該試驗沒有任何獎賞和懲罰的利益動機,被試驗的學生可以隨意選擇答案,但當最後一位被試驗的學生做出選擇時,面臨了強大的心理壓力,這些心理壓力來自群體。當絕大多數人都做出同樣反應時,個人判斷很容易動搖。

被試驗的學生的眼睛沒有任何問題,實驗中沒有任何的限制、命令和要求,按理被試驗的學生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但令人驚訝的是,被試驗的學生寧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要和群體的判斷保持一致,某些時候被試驗的學生甚至真的開始懷疑自己的眼睛是否真的有問題。

經過大量的重複實驗,其結果令人震驚,即使答案很明顯,但在三分之一的情況中,被試會遵從團體的不正確答案,而百分之七十五的被試會至少遵從一次,而團體不夠大也會有如此的從眾行為,當團體成員有 2 到 1 個人,只要有 3 到 4 個實驗者的助手在其中,就會如同在更大的團體之中一般,有效地產生從眾行為。

阿希的實驗向我們表明:有些人情願追隨群體的意見,即使這種意見與他們的意見相互牴觸(從自身感覺得來資訊與群體得來的資訊有差異)。群體壓力導致了明顯的趨同行為,雖然他們可能從未見過面,不認識。

2樓:梅俊豪

旁觀者效應

主試手捧一摞書走在路上,看到乙個隨機被試時,故意把書弄掉,被試多半會幫你撿書,多個人時多半不會幫你撿書。

因為人多的時候會產生責任分散,個體不傾向於主動承擔責任,乙個人時會覺得責無旁貸會上去幫忙。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會發生一群人圍觀施暴卻無人幫忙的情況。

3樓:

1、從眾心理實驗

實驗工具:一部電梯,10個左右助理主試(男女不限)、一部攝像機實驗過程:10個助理主試事先在電梯中,正常站立統一面對電梯門,準備完畢後電梯中隨機上來一位乘客後,30秒後所有助理主試陸續轉身背對電梯門,隨後觀察電梯中乘客的反應。

實驗結果:乘客最終也會轉身背對電梯。

(未完待續)

社會心理學中的圖式是什麼?

劇毒番茄 就是客觀物件在你印象裡的資訊集合。也有乙個詞我覺得能準確的形容,就是 概念 的集合。個人圖式就是你對他的性格,背景,做過的事情的記憶。情景圖式就是你經歷過的事情。比如你在遇到乙個與之前熟人相似的人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有一些第一印象,這些就是之前所形成圖式帶來的印象,這樣模擬分類能減少我們認識...

怎麼理解社會心理學的相關性研究和實驗研究

李刻龍 1.你的問卷調查,問的是 你是不是個好人 你是不是讀了很多有關好人的書而收到了教育 填問卷的可能回想到 製作問卷的人是不是想得到乙個因為被書裡的好人感召,所以做好人的結論 填問卷的人就會因為自己的猜測而去故意達成這個結論,結果就是不誠實作答。雖然符合問卷的預期,但是是假的,沒有反應真實情況。...

學習社會心理學可以培養同情心嗎?

正義 同情心其實就是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有同情心的人會將心比心,與他人有一種共鳴感,所以更容易交流,溝通感情。而缺乏同情心的朋友,經常會表現得對周圍事物都漠不關心,別人出現了困難從來不伸手幫忙,更是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等等。同情心可以說是一種對他人的感覺 想法或態度的心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