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應該遵循儒家孝悌之義,還是墨家兼愛觀?

時間 2021-05-11 23:30:31

1樓:萬磊

兼愛包括愛自己,而且是講邏輯的,並不是吃裡扒外,就是互相愛,但是這種愛相當複雜,但是我們不能否定這種愛的存在,這種愛和程式一樣需要幾十代甚至幾百代才能完成,可惜呀,可惜呀墨家滅的太早了。我疼心呀。

2樓:子正

儒墨兩家在仁愛這個話題上的分歧是有明確答案的。儒家強調的是有級差的愛,墨家崇尚的是均等的愛。所以儒家攻擊墨家是無君無父。

普通人年紀較輕時大概認同絕對的公平和正義。稍大一些,就都會自然知道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平等。只有和諧,不能有平等。所以只能提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馬克思對平等也說過這樣的話:有結果平等,有條件平等。也就說,有排排坐分果果的平等,也有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平等。

3樓:王大人

這個問題是釣魚的嗎?

今天吃飯樹皮還是吃樹根?

就不能吃正常的飯嗎?

這倆扔一邊去不要管它。

當今社會應當遵循: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4樓:最多四兩

這意思是離了兩千多年前的老梆子就沒法過日子了唄,非要刨堆快成化石的骨頭出來拜,不拜這堆也得拜那堆?

古人是人,今人也是人,遵循下自己腦子比啥都強。

5樓:古織

當今社會應當遵循科學。

沒有科學精神作為基礎,傳統哲學學的再好都是前現代的人。會導致社會無法發展的。

你有科學精神了,就會知道無論儒家孝悌之義,還是墨家兼愛都不是最重要的。有用的東西才重要,不會陷入到前現代的爭鳴中去。

6樓:趙朋

假設你是 A,你眼前落水的人是 B,C,你落水的母親是 D。

如果 B 或者 C 的兒子 E 現在站在 D 附近的岸邊上,並且你認為 E 有意願也有能力救起你的母親 D,那麼你就先去救 B,C。

如果沒有 E,也沒有任何其它能夠救你母親 D 的人,那還是應該先去救你的母親 D。

我堅信乙個健康的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標準之一,就是讓付出的人得到相應的回報。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很顯然,養育你的人是你父母,不是陌生人,所以你首先要回報的是你父母對於你的付出。如果有餘力,再去考慮回報社會。

如果你的父母親人被社會上的其他人照顧地很周到,那麼這種情況下,你也應該盡心盡力照顧好別人的父母親人;但如果這個前提不具備,那麼還是先顧好自己的家。

7樓:

原版電車問題好歹還探尋下生命的價值是否該由生命的數量還衡量。這個也勉強算是價值在數量上?

這個絕對是先救父母呀,說實話我不認為後救父母的人很高尚,先救也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畢竟在中國子女救助父母是有法律義務的。

這個霓虹人是想表達親人集體和國家民族社會大集體的利益側重關係吧,我感覺墨子那本流傳的書除開一些工程部分的基本和孔孟的書沒多大區別吧。應該是早期的儒家和法家的思想的對立。儒家講」為父絕君「,法家」為君絕父「服從皇帝強權。

這個那個對還是要具體分析吧,比如我就會認為,烈士很高尚,看到教師扔下自己的生病孩子不管去給學生上課的新聞感覺就很孬。 不過良善的社會制度的話重點是在集體犧牲與否要讓自己能選擇的吧

8樓:Soviet

題主你好!

墨家與儒家的分歧並非在於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這些基本的觀念,墨家學派不但不反對孝,而且非常支援孝。

墨家儒家的分歧在於對孝的理解。儒家從名的角度來理解孝,把孝限制於血親之間的情感和責任,並希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從中心向外是儒家仁愛的模型樣式。

墨家從實出發,以公利為核心,把孝的基礎解釋為交相利,血親以及其他的社會成員是一種扁平化的模型樣式。

兩種模型本身都沒有問題,對於一位原本就正直、善良的人來說,兩種解釋模型都可以說通,並行不悖。但是人們往往會對儒家學派的理念進行誤讀,忽略儒家理念由家庭外推到社會的這乙個更重要的過程,簡單的把孝、狹義理解為只對父母負責、只對一家一姓負責,不需要對社會負責。

這就是只重孝的名不重孝的實,如果題主對儒家思想有這樣的誤解,那就可以把墨家關於社會責任的理論作為儒家思想的補充和批判,二者結合正是孔墨兩位老師想要傳達的理念。

9樓:賤兮兮壞兮兮的段樂樂

從現代社會的權利-義務的角度來說,這種單方面把公民和子女的「忠孝」,上公升為絕對的道德義務,是不妥的。公民是納稅人,國家有義務對公民的生命財產權利進行保護,當然公民也有義務遵守法律;父母也對子女有撫養的法律義務,甚至存在不能侵犯子女作為公民權利的法律義務,當然子女也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說,「百善孝為先」這種道德說法也是有問題的。作為經驗主義者的休謨認為:「理性和情感在幾乎是所有道德規定和道德推論中都是共同發生作用的……(那使道德性成為一條能動的原則):

我是說,很可能,這種最終的裁決依賴於大自然所普遍賦予整個人類的某種內在的感官或感受。」也就是說,對於休謨而言,道德信仰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感知,「道德是推動人們採取某些行為的基本原因,而且從本質上說,它無非是某種激情、即人們心中對某種物件的嚮往或厭惡之情的反映。道德與一般激情的不同之處,只在於它並不適合所有物件,而且只針對具體環境起作用……人是存在於環境中的具有有限感知能力的動物,在這個環境中,善僅僅與人們各自的需要相聯絡,這樣,不同的人因為不同需要就會有不同的善的觀念。

」也就是說,道德的「善」是引起我們快樂的東西,道德的「惡」是引起我們痛苦的東西,善惡對於每個人來說是相對的。道德依賴於感覺,而非理性,所以並不存在所謂的「至善」。休謨並不承認存在普遍適用的道德標準,而且任何追求道德的一致性,都會導致專斷主義。

所以,對於現代的中中國人而言,單方面強調傳統的忠孝理論早已不符合時代需要,而更應該強調權利與義務,才能更好的建立政治秩序和家庭關係。

10樓:長風

如何做有益自身,那就如何做。

為人處世,不可能根據既定的「理念」去踐行特定的過程。孝悌與兼愛,有什麼區別?孝不是愛?悌不是愛?孝與悌有什麼區別?區別只在於物件,而不在於施為之人。

愛父母,就是孝,愛兄弟姐妹,就是悌,愛沒有顯性血緣相關關係的物件,就是愛。如此而已。

儒家說仁,不是兼愛?有區別,還叫仁?一視同仁,才是仁。

儒家也說捨生取義,為了大義,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捨棄,又何來偏私袒護自己親人?

對了,儒家所說的「遠近親疏」之別,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天性如此。儒家不是主動的要實現差別之愛,而是人際之間的遠近親疏關係是客觀必然現象,所以才有差別之愛。這是個客觀現象,不是主動施為的結果。

你舉的例子,要先救哪個。沒有必須遵守的行為優先順序,臨了,當然是選擇最有可能把兩者都救上來的方法。而無論實際如何操作,只需要知道,盡人事,知天命。

只要盡力而為,那麼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正義的。

你要二選一,其實並非想要知道誰更重要、選擇誰,而是想要逼迫人放棄乙個。我,主觀上,誰都不放棄,我盡力而為,現實當中結果如何,那是我盡力而為之後的結果,我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

11樓:bh201112

儒家講人與人的關係可以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來概括,即他是乙個推己及人的過程,也就是說他是有親疏遠近的,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理心共同構建對他人的善意。

墨家的兼愛一如西方人與人關係的等差平等,是一種無差別的善意,世人皆為「神」的孩子,人人平等。

所以說,儒家的東西是順人性的,墨家的平等需要更「崇高」,就像自己的孩子和陌生人的孩子都落水,先救自家孩子是順人性的,更儒家,先救陌生人的孩子更違心,近墨家。有一句話叫近人為聖近神為妖,崇高過頭就執於神性而泯滅人性,儒家的好處就在於他的合理性,所以中中國人很少宗教情結,不執念不狂熱不迷失。

12樓:威廉綿羊

來跟著念:

對同志要如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

儒都是士人階級,請問您家裡有什麼人嗎?在內環有幾套房啊?

不是的話,您乙個底層庶民湊哪門子儒的熱鬧啊?

13樓:嘟嘟小嘟嘟

都不應該!

先說孝悌,農民孝順爹媽,太子孝順皇帝,看似是一樣的,人倫天理嘛,誰家不是爹媽和孩子組成的?

但是皇帝留給兒子乙個皇位,地主留給兒子一沓地契,農民留給兒子一屁股饑荒。

你跟村長有親戚,每年能得到便宜化肥,你同學跟鎮長有親戚,得了個公w員的鐵飯碗,你女神爸爸是市長,然後。。。

孝悌本質上,是親親尊尊,也就是認親不認理,有了好工作優先想著自家人,而不是面對社會公開招考。

哪怕科舉,也有同學同年的關係網。

在關係網上的既得利益者,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然後你看看身邊的鐵柱和狗蛋,覺得聖人說的真有道理。

但是呢?

人家的孝悌,是你的孝悌嗎?

墨家沒必要多說,他們的路沒走通過,沒有任何乙個國家曾以兼愛治國,所以當做空想社hz義看待就好。

乙個社會,乙個大企業,都要有分配資源的制度,是槍桿子說了算,印把子說了算,貴族出身說了算,還是錢袋子說了算,這非常重要。

當權者時時刻刻面臨電車難題,有限的資源,你把錢撥給大城市醫院,那偏遠山區衛生所就要死人。

所以墨家以什麼為標準呢?尚賢?天志?

但具體下來,會不會變成官僚?

不要總想用古代方法,解決現代問題,如果我們神化古聖賢,那和中東的斯坦們也沒啥兩樣。

14樓:老鷹巨星特雷楊

中國人民看到外國就無腦噴的價值觀談兼愛?兼愛你起碼要愛川普和你爹一樣。你覺得這能做得到?

另乙個非攻,中國現在網友天天恨不得殺了美國滅了日本,你跟我講非攻?天天提倡科學,你跟我講鬼神?還不讓你高消費。

墨子要是活在今天非要被罵死不可,聖母神棍而已,所有的理想和主流價值觀都和現當代背道而馳。所謂的墨家被吹,不過是無腦儒黑找的工具,再就是秦時明月尋秦記等影視劇吹的,很多人根本沒看過墨子,覺得大家團結相親相愛就比儒家好了。但是儒家是真的從人性的角度看問題,墨家太理想化了。

15樓:心理系菜鳥

我覺得一開始就兼愛太難了,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仁愛(從孝悌開始,推擴至「泛愛眾),同時在最高目標上宣傳兼愛。

從儒家和墨家對於愛的理解來看,儒家講求自覺的愛,而墨家是外在的上天意志。從人的自覺心來講,孝悌之義更容易做到,兼愛應該提倡,但是不具有一開始就踐行的可行性

16樓:梨花

儒家孝悌將求愛有等差,認為愛要由近及遠,由親到疏循序漸進的產生,遵循積少成多的自然規律,認為大事由小事累積而成。如陸九淵的勸學名言: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而墨家的兼愛是種一蹴而的跳躍式行為方式,類似烏托邦式的口號,號召一蹴而就的博愛不同的人或事物,對志氣滿滿的年輕人具有非常強的吸引與號召力,但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人多半會認為墨家兼愛不現實。

儒墨之爭在戰國年間曾非常激烈,幾近形成非儒既墨的文化局面,同時期道家代表性人物莊子便拿朝三暮四的猴子諷刺兩者,說養猴人本遵循朝四暮三的規矩餵養猴子,清晨喂每只猴兒四顆果子,晚上喂三隻,但有一天要改規矩,改為朝三暮四,早上喂三顆,晚上四顆。眾猴聽後上竄下跳勃然大怒,恨不得能生吞了養猴人,因為猴子目光短淺不知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殊途同歸,只盯著清晨少了一顆果子的眼前小利暴跳如雷,養猴人無奈只好恢復了朝四暮三餵養方式,放棄了朝三暮四的創新想法,猴群聽後紛紛擊掌相慶,歡欣鼓舞。而莊子認為儒墨兩家的治世方法本無差別,區別在因材施教,性急可用墨家之法,耐心者可循儒家之道。

這也是兩家優劣難斷的原因所在,因為人性只會贊同自己認為能夠做到的方法。

先苦後甜是否還符合當今社會?

公尺蟲 我想說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可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羅馬。懂我意思嗎先苦後甜這個是對於窮人來說了,必定是要吃苦好一段時間了的了,後面就看個人的路怎麼走了。而二代就不必說了,體驗一下生活。現在說的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多數人,這個階段吃點苦,還是好的,不然到時候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卻一直抱怨生活太累...

在當今社會還存在真愛嗎?

雪莉 如果那個人經常讓你笑著流眼淚,請你不要再相信他會給你快樂 如果那個人經常讓你痛得不明不白,也請你不要相信他會給你幸福 如果那個人經常讓你莫名感到心痛,也請你不要相信他會給你溫暖。有些人,注定是幻象它就是幻象,你不能把幻象扣在現實生活中,不然心真的會突然疼痛。 墨爾本 其實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真...

當今社會是否還存在懷才不遇

deamoness 所謂懷才不遇,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會存在。而懷才不遇的真相,只是因為你定義的才和別人需要的才有落差。別人需要的才是什麼,你認識的深度不夠。舉個例子,為啥從古到今用人先看品行而不先看能力?因為能力是有指向性的,如果你會對用你的人不利,那麼你能力越大,就越危險。而所謂的品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