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便利店都賣關東煮 蒸包 快餐等鮮食(速食)商品?

時間 2021-06-01 10:39:35

1樓:便利蜂

對便利店來說,賺錢靠的不是利潤高——畢竟都是客單價很低的商品,利潤再高能高到哪兒去——而是靠的購買次數多。

什麼東西購買次數多?除了飲料外,一日三餐是購買次數最高的商品。今天吃了明天還得吃,上頓吃完下頓還要吃。

這就是原因。

當然,賣一日三餐對門店的要求要高多了,衛生、保質期、口味、研發……都是考驗。

2樓:slightly

便利店增加品類銷售並不是毛利高,實際上鮮食產品的最終毛利還不如飲料,而如果經營不善,很容易虧損,蒸了包子賣不掉怎麼辦?平均乙個包子毛利30%計算,包子平均售價3元計算,如果蒸了50個,毛利是45元!

便利店增加鮮食的銷售的主要原因

1,就是為了增加品類銷售,增加附屬營業額,分攤房租等費用2,上手簡單,銷售方便,投資較少

3,不需要增加員工成本

3樓:童漠男

首先,這些鮮食商品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餐館飯菜,我們模擬乙個白領中午吃飯前的心理活動

我這麼胖,中午就不該吃飯(為了減少脂肪)

工作太多,還是樓下買個便當算了(為了節省時間)

餐館人太多,我可不想排隊等半天(為了節省體力)

全時的包子好吃,實在不知道吃什麼,我還是吃包子吧(為了減少決策)

其次,鮮食具有帶動作用,你買個小吃,還得順手再買乙個酸奶、可樂之類的,相當於拉動了店內其它商品的銷售。

而且,這些鮮食能夠形成優勢品類,為自己建立品牌壁壘,比如7-11的關東煮、羅森的便當以及全家的雞排。很多人說起便利店,第一想到的不是超市,而是店裡形形色色的美食

最後,便利店最賺錢的商品就是熟食,它屬於自主研發的非標準化商品,按照劉強東的十節甘蔗理論,你在零售所有環節中,掌握的節點越多,佔據的優勢越大。

4樓:

消費者在買單的時候,如果感覺肚子餓了,就可以買關東煮或者蒸包,在買完東西的路上邊走邊吃。蒸包可以當做早餐,而快餐就可以直接當做午餐。

( ▽` )就像我家這邊的一家超市門口有一家賣熱狗的攤子,每次去這家超市買完東西以後,我就會給自己買兩根熱狗吃~

ヾ(●`●)一邊提著買好的東西,一邊吃著已經買了的東西,這樣算是一種提前得到滿足自己的做法~就算買的東西很多、很重,但是還有吃的就也很開心了~

我想便利店這樣的做法,也是用了這種消費者一定會買好吃的的心理來多賺錢~

5樓:cornelius

復熱即食和冷藏膳食類的產品,就是增加便利店的業態,單價高,自主研發食材成本低,毛利高。7-11的便當一類的毛利能佔30-45%,做的好日營業額2W這是平均標準,沒有這些,日營業額8000都勉強。

關東煮夾在包裝食品和現制食品的中間,在監管中也很少被抽查。

零售環境中即食食品裡,關東煮是最簡單,要求最低的。加熱方式簡單耗電少、耐長高溫、產生的氣味低都是優勢。

比蒸包、烤串、炸雞等即食食品要求的裝置也是最低最省空間的,還不用像前者需要解凍再加熱,也比其他食品更耐加熱時長,70℃水溫可以保持8小時不爛。

國內的食品加工廠生產的冷凍復熱即食食品中,關東煮以單價、種類數量、運輸要求等種種優勢名列零售做即食食品第一考慮範圍。

在多數門店賣的種類基本同質的情況下,關東煮並不是最優的選擇,一切都是因為店家考慮它的售賣難度最低。

6樓:Charles

其中乙個原因是因為便利店最發達的國家是日本,日系便利店進中國理所當然也賣關東煮,然後國內的便利店也賣關東煮。

和日系便利店賣雜誌一樣,國內的很多便利店一開始也賣雜誌,但和日本國情不一樣,後來基本就不賣雜誌了。

便利店關東煮是如何製作的?

如初 今年有幸在某久便利做了一段時間兼職,表示再也不會吃關東煮了。每天賣不掉的關東煮怎麼辦?直接廢棄扔掉嗎?我一開始也這麼認為,其實基本上是涮一涮第二天加到辣鍋裡。為什麼是辣鍋?因為顏色深你看不出來呀。發粘的豆腐和蘿蔔用自來水衝一下是可以再放進去煮的。規定的一鍋關東煮售賣時間八小時也是可以賣到十二小...

為什麼便利店老是倒閉呢?

Mr.李 因為大家的貨品都差不多,沒有差異化。對於顧客來說,產品一致的情況下,去距離自己最近的便利店不更好一點?這也導致了每個便利店的客流無法增長的情況,對於便利店商家,如果想讓自己的客流量增大,可以在店裡鋪設同行所沒有的東西,借用外部的力量打破僵局。當然,不是什麼外部的產品都可以鋪設進店裡來賣,那...

為什麼傳統便利店會很反感無人店呢?

視達SandStar 在現階段,無人店還未全面鋪開的時候,傳統便利店會覺得這是在搶自己的客流量 搶自己的鋪店地圖。但等未來無人店技術發展成熟,傳統便利店只需要購買裝備和配置,就能公升級成無人店,這將幫他們節省人力成本 並且實現店鋪的數位化運營。所以未來傳統便利店的企業主只會對無人店技術加以利用,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