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朝稱制與垂簾聽政的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6-05 04:50:13

1樓:薄荷仙

沒區別。

「簾」是封建理教的遮羞布而已。

呂后是在漢初,當時儒家還沒成為官方正統思想。儒家學說成正統是在西漢中期後。

儒家學說主張「三綱五常」,其中有一綱,就是「夫為妻綱」。也就是說,根據儒家的禮,妻子是不可以見外人的。

根據禮法,無論是平民官僚甚至皇族,女性在正式場合都不能拋頭露面。

但實際情況是老皇帝死了,小皇帝年幼必須由太后輔佐。根據禮法,太后又不能「見」群臣。

所以開始的方法是太后坐屏風後面,大臣給小皇帝建議———由太監轉述給屏風後的太后———太后再把批示說給太監———太監再口述給小皇帝———小皇帝再口述給大臣。

這麼做實在麻煩。太后麻煩、小皇帝麻煩、群臣麻煩、連太監都覺得麻煩。

於是就發明了「簾」。來乙個稍微有縫的簾子一擋住。如此,太后可直接聽,也可直接說,又給了封建禮教夫為妻綱面子(哀家沒拋頭露面啊,哀家不是在簾子後面了麼)。可以說是兩頭都保全了。

呂后為何不加簾子?因為漢初還沒奉行這麼死板的禮。

後來的太后為何加簾子?儒家已成正統,多少給禮數個面子。

太后單獨召見群臣要不要也加簾子?禮教在宋朝,又進行了發展。宋及宋以後,禮法更死板。所以理論上,宋朝及宋朝之後,單獨召見也得加簾子。

實際執行呢?正式場合,宋之後,基本都加簾子了。但單獨召見,除了太后剛剛執政,稍微執行外。

後面基本不執行。在宮裡單獨召見,大臣見就見了,要什麼簾子。不服的話,除非有起死回生的藥,把老皇帝從墳墓裡請出來。

否則又能把太后如何?

太后有沒有拋頭露面過?有啊,閱兵祭祀什麼的,有些違背禮節的,太后非要這麼做,也就做了。不能怎麼她。小皇帝都不敢吭,大臣不要烏沙冒了麼。

2樓:不及閣學士

垂簾聽政簡稱「垂簾」,是指封建時代女後輔佐幼主臨朝聽政時在殿上寶座前用簾子遮隔,處理國家大事,幼主掌權,女後歸政叫「撤簾」。

女主臨朝稱制早就有了,最早的戰國宣太后,西漢呂后,章德竇太后,甚至少數民族西夏政權的大梁太后,西遼承天太后,元朝的海迷失後,都是典型代表。

「垂簾聽政」估計是是武則天的創造吧。《舊唐書》記載:自從誅殺上官儀後,唐高宗每次臨朝,武皇后都垂簾於御座之後,參與處理國家大小政事,合成「二聖」。

不過女王大人並未滿足於「垂簾」,她最終突破了這道簾幕,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乙個也是惟一乙個女皇帝。

所以兩者是一種事物進化的不同階段兩者基本上都是皇權旁落的表現,沒有很本質的差別。臨朝稱制的有沒有野心?誰知道呢

不過皇帝一直是傀儡的特殊情況,有時也不一定,畢竟大臣和長大的皇帝都是變數

郡縣制和行省制的區別是什麼?

鵬鵬 有個專家吳啟訥有個觀點 元明清行省制相比以前郡縣制,有乙個特點,是進一步構建 多元一體 領土國家。蠻夷?華夏?元朝對中國到底有什麼意義?大師計畫 吳啟訥03 嗶哩嗶哩 乾杯 bilibili 漢唐等郡縣制,中原王朝事實上是長期郡縣制和封建制並存。在中原漢地能直接統治地區實行郡縣制,而在東北,西...

地主制經濟和領主制經濟的區別是什麼?領主制經濟和奴隸制經濟的區別是什麼?

莫談國事 奴隸制 不允許保留生產剩餘 領主制 允許保留生產剩餘,但不能遷徙 地主制 能遷徙 生產積極性從上到下依次增加,這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歷史軌跡,但土地擁有者總是想從下到上 黃大仙 這是乙個脫開褲子放屁的問題!農業生產力的構成模式是人們在土地上勞動。土地和人口是搶來的,強制人在土地上勞動,自然是...

電影與文學的區別是什麼?

引自 埃斯卡皮的文學社會學述評 by錢瀚 埃斯卡皮早年畢業於享有盛譽的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攻讀過英國文學和古希臘文學。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古典文學專家,努力學習古希臘文,古埃及文等等,然而不期而至的戰爭打亂了他的計畫,他成為了一所中學的英國文學教師。在二戰期間,他扛槍參加過反法西斯的戰鬥。戰後,他進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