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說「六國之兵,十倍於秦」,那麼六國裡是不是至少有乙個單拎出來軍事實力強於秦國?

時間 2021-06-02 12:37:47

1樓:風雨雲台

蘇秦一說客而已,他要做的是合縱,如果不給山東六國點信心,那他們為什麼不加入連橫?到了蘇秦那個時代,已經沒有那個國家在軍事實力上單獨強過秦國了。

2樓:真的有神仙

蘇秦是個縱橫家,也就是靠嘴皮子吹牛騙飯吃的

這些人是沒有操守的,為了實現自己的(加官進爵)抱負,經常詭辯。

《戰國策》裡就有很多縱橫家顛倒黑白、誇大其詞的故事。而且縱橫家不會固守乙個陣營,偶爾會跳槽到之前的對手國家。

比如樓緩,前後侍奉趙武靈王和秦昭襄王兩位著名的君王,活動時間跨度有四十多年,投秦後多次損害趙國。

自商鞅變法引入軍功封爵制後,國富兵強,裝備好,馬匹足,士兵積極性高。

其他六大戰國,只有胡服騎射之後的趙國勉強可以和它單挑,算是互有勝負。總體來說,還是輸多勝少,長平之戰輸的元氣大傷,徹底失去了統一天下的希望。

閼與之戰打得很漂亮,算是秦趙兩軍第一次硬碰硬地死鬥,雖然趙軍慘勝。趙奢都重傷差點掛了,如果能活到長平之戰,後果真的不好說。

廉頗、李牧戰績要更好,但過了趙國的鼎盛時期,秦國輸得起。而且戰國末期,秦國將星璀璨,王翦、王賁、蒙恬都是那時的頂級高手。

李牧就是戰國時期的曼斯坦因,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破,打你個措手不及。

王翦就是朱可夫,穩字當頭,但捕捉戰機的能力極強。

3樓:同桌的二大爺

兵不止對外還要對內,不是說有多少兵就能抽出多少人去打仗。真以為乙個國家沒有足夠震懾國內的兵力,國家能穩定?

而且底盤越大意味著國內造反時規模越大,可用兵員比例越小。

4樓:王靖海

需要注意時間節點。

蘇秦合縱之說源自於策士的擬作,至少創作於戰國後期,當時確無一國可於秦國的國力相當。

不過,該文所描述的劇情,選擇的時間節點是在秦惠文王前期,既張儀進入秦廷之前。

如果還原到具體的時間節點,齊、楚兩國中的任何一國都比秦國的國力更強悍。

所以,創作該文的策士撰寫「十倍」之說倒是沒什麼問題。

5樓:陳豪

秦國地理位置好,實力強時可出關爭天下,實力弱時畢關自守,對手也徒呼奈何。即使軍力強過秦國,強行攻關不僅消耗巨大,且未必能攻下,反倒會被其他國家乘虛而入。

6樓:馮小漠

道理很簡單,軍事實力主要還是靠技術和組織。任何歷史時期(包括今天),人數都和戰鬥力沒有必然關係呀。

作者之所以這麼比較,意思是假如六國好好利用他們人多地多的先天優勢,和秦國一樣富國強兵,那肯定能打。可惜的是他們沒有好好利用。

若掛六國相印的蘇秦滅了秦國,他會不會成為皇帝?

但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彼可取而代之 大丈夫當如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乙個是蘇秦,後面是項羽,劉邦,陳勝。就這格局還想當皇帝? 多弗拉門戈 第一,蘇秦掛六國相印 本身是史記裡典型的偽作。蘇秦的真實身份是燕國的武安君,並被燕昭王派遣到齊國從事間諜工作。第二,乙個人的社會地位本身和他的才能...

秦滅六國,為什麼秦君大多賢明,而六國國君大多昏庸?

桃之夭夭 法家大顯身手,大展巨集圖 先問是不是,再問有沒有。秦國勝出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有當時最管用的制度。或者說,他們把這個新制度建設得最徹底,也運用得最徹底。這種新制度,能夠最大限度地集中國內的資源和財富,最大限度地激發民眾的生產潛力和戰鬥勇氣,並保持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的集體性格,從而橫行霸道,一統...

秦滅六國後,六國之民和秦民待遇有差別嗎?

饞包包我們走 某不請自來的兔子唱唱反調 如果題主的 民 是指屁民,也就是 只會以頭搶地 的黔首 考慮到秦帝國的官吏隊伍人數導致的秦法在各地的執行力度差異,僅僅比較當地生活的話 可能比起生活在皇帝腳下鐵桶之內的 老秦人 比如內史咸陽大都會的人 或者人口稠密地位重要的帝國核心要地的 六國核心區遺民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