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屬於農業文明,農民大概佔人口數的多少,為什麼農民這麼多大多數朝代仍然國庫空虛,糧食都去哪了?

時間 2021-06-02 01:15:46

1樓:瓦叔

1、在大多數時期,農民佔90%以上人口。到2023年左右,農民還有80%左右。

2、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首先被農民自己吃了,然後給非農人口吃了,還有儲存和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所以剩下的不多,連災荒之年都很難應付過去。

2樓:6666

生產力低下是其中原因之一。

其次是封建制度下,地主豪強在土地兼併上可謂不遺餘力,這一點於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一樣是懸在頭上斷頭刀。

從客觀上看,多少糧食養多少人是一種自然平衡的現象,但是在封建制度中,地主豪強們占有大多數的土地,他們很大程度上是不事生產的,處於食利階層。國家的錢糧稅負一部分用於民生一部分用於國防。這在今天看了似乎正常不過,但是過去有一部分人是不納稅負、徭役的。

比如秀才、舉人、進士等有功名的,皇親國戚等有特權的,這些人很容易有原始積累從而啟動土地兼併,他們的土地越來越多,稅負卻不曾繳納或者少繳,而巨大的財政虧空又只能從平民身上壓榨,平民破產了失去了土地,土地又流入地主豪強手中。

這種死迴圈最終導致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你看上去每年的糧食都豐收,但是屬於你自己的沒幾粒,那都是老爺的財產。

3樓:里脊

生產力不行啊。而且要是大戰爭,糧食更緊急,調配給軍隊。百姓要是被徵兵,還要減勞動力,打仗輸慘了還要減人口。天災出現,朝廷還要賑災撥糧。

如果說智慧型農業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未來,機器會完全替代農民伯伯下地幹活嗎?

北京三潤泰克國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事實上,機械化已經解放了農民伯伯的雙手,機器完全取代人工是早晚的事情,但機器也是需要人去管理和控制的,以後農業需要的是新型職業農民。智慧型農業就是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農業中去,運用感測器和軟體通過移動平台或者電腦平台對農業生產進行控制。三潤集團是智慧型農業全產業鏈...

為什麼我國古代漢服是右衽的,但 衣 字在說文裡卻明顯是左祍象形的?

稽古明今 這是乙個不小的難題,難在兩難 象形是漢字體系的基礎 直觀並符合人的通識,但這個 衣 字的小篆 秦隸都是 左衽 穿著者體位 豈不錯了?而且服裝方面,華夏文化的夷夏之分在整個幾千年的傳統歷史上非常清晰的,就很矛盾。這就要找到漢字的源頭 倉頡所造的古文本,先秦稱為大篆,後世的文字都是參照倉頡大篆...

我國農業的未來是集體化嗎

richli 感覺未來大概率土地集中化統一規劃,收益歸屬農戶。因為豆腐塊式的種植經濟價值無法最大化,必須要統一規整 規模化 精細化種植。 威盛灌溉控制器 集體化不會,但是大規模化肯定是有的,現在的政策大力發展高標準農田,推進高標準農田資訊化建設。高標準農田就是土地平整不,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