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否是乙個卓越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手腕都體現在哪幾次事件中?

時間 2021-06-01 07:22:14

1樓:友盟李飛

我倒想用一另類角度看曹操,就是移風易俗,糾正歪風,就選奢侈、厚葬和復仇略談。

崔寔在《政論》曾指出過奢侈和厚葬之弊,曹操不但身體力行,還在選人上作出糾正:

太祖為司空、丞相,玠嘗為東曹掾,與崔琰並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太祖嘆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復何為哉!」《三國志.毛玠傳》

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其典選舉,拔貞實,斥華偽,進遜行,抑阿黨。諸宰官治民功績不著而私財豐足者,皆免黜停廢,久不選用。《毛玠傳》注引《先賢行狀》

清儉的還有卞後、夏侯惇、張範、國淵、王修、鮑勳、司馬芝、司馬朗、梁習、鄭渾、倉慈、徐晃、和洽、裴潛、楊阜、滿寵、田豫、胡質等,像曹洪、何夔(日後日食萬錢的何曾之祖,可謂奢侈世家)的奢淫曹臣,是相對的少數。衛覬就以曹操的往事:「武皇帝之時,後宮食不過一肉,衣不用錦繡,茵蓐不緣飾,器物無丹漆,用能平定天下,遺福子孫。

此皆陛下之所親覽也」來諫曹睿。

至於薄葬:

《宋書.禮志二》雲:「魏武帝作終令曰:『古之葬者,必在瘠薄之地,其規西原上為壽陵。

因高為基,不封不樹……金珥珠玉銅鐵之物,一不得送。文帝遵奉,無所增加……漢禮明器甚多,自是皆省矣……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建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

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雲『祗畏王典,不得為銘,乃撰錄行事,就刊於墓之陰雲爾』。此則碑禁尚嚴也,此後復弛替。晉武帝咸寧四年,又詔曰:

『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赦令,皆當毀壞。』」

曹操為節約而身體力行,起上行下效的作用,這些針對時弊正歪風的措施,還有曹操提倡的薄葬。「世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見《後漢書.光武帝紀下》),曹操決心打破這個東漢常態:減少陪葬品或者只針對盜墓賊,但不封不樹這個創始至曹操的節約陵墓成本的規定,能減少百姓徭役;

曹操的「斂以時服」,不但沒有漢代的金縷玉衣。「襲稱之數,繁而無益」,沈約在《禮志》首段介紹各朝特色時,以:「魏祖以侈惑宜矯,終斂去襲稱之數」總結曹魏的禮制特色。

高二旺先生在《魏晉南北朝喪禮與社會》第二章第一節粗略估算魏晉南北朝「斂以時服」者有三十多例,這個大簡化是新風尚;

對比起大多數漢君臣,或者吳臣朱然,曹操墓的陪葬簡直是不值一提,確實起到省卻國庫大量花費,詳見李梅田先生的《曹操墓是否薄葬》和《曹魏薄葬考》兩文(收錄於《曹操高陵考古發現與研究》一書)。薄葬也同樣得到曹丕、曹植、曹袞、司馬懿、賈逵、徐晃、徐宣、沐並、裴潛、韓暨、王觀、高堂隆等皇族與大臣們的跟隨。對比劉秀之詔、王充及王衡等賢者的批判也無阻厚葬之風,魏晉的薄葬之風,曹操當然功不可沒。

曹操大概是基於司馬炎的同一考慮下(「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才決定禁止立碑。碑刻數目銳減,可參考呂宗力先生在《漢代的謠言》附錄二第二節的統計:「桓帝64種,靈帝116種,獻帝11種」。

儘管在其死後,這規定確實開始有所動搖,比方《橫海將軍呂群碑銘》應是立於黃初初,因為他死於黃初二年。但正如沈約所記,甘露二年時尚不見得是已合法化。

據李梅田先生的介紹,曹操還簡化了地下設施:「與漢墓相比,魏晉墓室數量大為減少,如最高等級的曹操墓只是帶有一條斜坡墓道的雙室磚墓,只有前後墓室和四個側室,全長不超過60公尺,這種磚室墓在建築難度和耗費上遠不如『鑿山為藏』的漢代諸侯王陵。」

李梅田先生又在《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魏晉南北朝卷)》第二章第一節總結漢末開始消失秦漢的厚葬模式,真正的薄葬是從曹魏開始,親身施行者乃曹操,具體表現於三方面:禁止了地面上的標記性設施和祭祀性設施,如不樹不封、簡化了地下部分的居室性設施、禁止了隨葬品中的明器。漢代入殮所用的各類葬玉基本上消失了(出土的應該只是生前佩戴或珍愛之物),這可能與「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有關;陶俑和模型器物也漸趨消失。

《晉書.索靖傳附子綝傳》雲:「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漢武帝饗年久長,比崩而茂陵不復容物,其樹皆已可拱。

赤眉取陵中物不能減半,於今猶有朽帛委積,珠玉未盡。此二陵是儉者耳,亦百世之誡也。」《晉書.慕容垂載記》雲:

「其尚書左承申紹上疏曰:『……節儉約費,先王格謨……魏武寵賜不盈十萬,薄葬不墳,儉以率下,所以割肌膚之惠,全百姓之力。』」對比諸漢陵,曹操的躬行節儉,已成為後人眼中之典範。

針對秦漢熾熱的復仇風氣:

「父之仇弗共戴天」一句就是出自《禮記.曲禮上》、《公羊》和《穀梁》是傾向肯定復仇,結果引申出「漢時官不禁報怨」(見《太平御覽》卷598引《僮約》)、西漢人鮑宣口中的民有七死中有「怨仇相殘」、東漢一度還有輕侮法,特赦復仇的子女,《後漢書.張敏傳》雲:「建初中,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後因以為比。是時遂定其議,以為輕侮法……又輕侮之比,寖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

」輕侮法雖然除消,但儒家思想仍然影響眾人的思想,趙娥殺李壽為父復仇案(見《龐淯傳》注引皇甫謐《列女傳》)就是典型例子。面對自首的犯人,縣令選擇棄官拒絕受理,刺史、郡守等都上表稱其烈義並立碑。其他例子還有韓暨為父、夏侯惇為師、典韋和徐庶為他人等,為父為師也就罷了,像典韋可能路見不平也私殺,可見漢末的氾濫程度。

曹操在這個問題上倒很實際,不願復仇破壞社會秩序和減少人口,或者是貫徹以刑為先的思想,在建安十年明令禁復仇。因此,曹操在取捨上還是考慮整體結果才作出決定。

梁滿倉先生在《從魏晉南北朝復仇現象看「禮」對「法」的影響》(收錄進《中國禮制變遷及其現代價值研究(東南卷)》)統計禁復仇的法令(曹魏三條、晉一條、南朝一條、北朝兩條),以及魏晉南北朝(32例中魏為0、西晉為2)見於文獻的復仇事件大大少於漢(59例)後,分析:「不應否認,建安年間曹操嚴令禁止復仇,是針對東漢末年民間復仇之風興盛的現象。值得注意的是,自從曹操發出禁止復仇令以後,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各個時期一系列同類禁令的頒布,復仇現象得到一定的遏制,不能不說是禁令的成效。」

2樓:獨昏

在各路豪傑討伐董卓過程中,曹操深知大家各自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所以沒出來當頭;

袁紹放棄天子,曹操卻懂得贏回天子,打著奉天子以令諸侯的門號就出世有名,高明的一招;

官渡之戰把所有信件燒毀,以用來安人心。

3樓:雨欣

是卓越的政治家,政治上的舉措大概有:董卓入京後首倡義兵,迎天子到許都,用人唯才是舉,興屯田恢復農業生產,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厲行法治,提倡節儉整頓風氣,整理書籍典籍保護文化,興辦學堂重視教育。

政治家是如何凝聚人心的?

Sxl 政治家與社會俗話說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如果說科學家是科研行業裡的狀元,藝術家是藝術行業裡的狀元,那麼,政治家就是政治領域的狀元了。人們可以通過科學 藝術了解科學家 藝術家的作用,但是很難通過政治理解政治家的作用,因為政治本身對於普通人來講既抽象又複雜。政治家是幹什麼的?有什麼用?直白地...

送乙個現在的政治家到戰國末期,他能否阻止秦滅六國,而是其它某國統一六國?

知了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第乙個難回答在於沒有點名這個戰國末期是多末期。第二個難回答之處在於這個現代政治家的能力的強弱。若是是秦國已開啟滅國之戰的時候,萬分之一的現代政治家是無能為力的。就算是在的時候,以現在大部分政治家的能力,不使所在國更快滅亡都算是正常發揮。另一小部分比較有能力的,若是給他們足夠的...

慈禧應該也算乙個亂世梟雄,乙個成功的政治家,對內也是鐵腕,問問什麼碰到洋人就不堪一擊呢?

準確來說慈溪只能算是乙個成功的政客,在其幾十年的政治生涯中,以一介女子鬥倒了無數的政治對手,到死還能緊緊握著權力。但是政治家胸懷天下安危,心繫百姓疾苦,以匹夫之身而膺國家富強 人民安樂之任,嘔心泣血,死而後己。試問搜刮萬民之脂膏奉養一身,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慈溪有何資格稱為政治家。 蔡惘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