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秦本紀中兩處提到公子卬,是否為同一人?僅僅是重名嗎 還是刊印錯誤?

時間 2021-06-01 02:49:34

1樓:張由之

七年,公子卬與魏戰,虜其將龍賈,斬首八萬。《秦本紀》

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將龍賈,取魏之雕陰,且欲東兵。《蘇秦列傳》

司馬老賊筆誤,畢竟龍賈只有乙個不能被俘虜兩次啊

2樓:王憶安

來自維基百科

前341年,魏國在馬陵之戰遭受齊國重創,秦國趁魏國實力尚未恢復之際,大舉攻魏。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

「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公子卬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獻河西部分土地求和。

秦惠文君繼位後,商鞅被公子虔等誣告謀反,被迫逃亡魏國。魏惠王怨恨商鞅欺騙公子卬擊敗魏軍,將商鞅驅逐回秦國,致使商鞅兵敗被殺後遭車裂。

據《史記·卷五·秦本紀》記載,前331年公子卬為秦軍主將大敗魏國,俘虜河西守將龍賈,此處公子卬應為公孫衍之筆誤。

這是《史記 秦本紀》裡的一句,「我」有「古代史家指本國或本朝」的意思,司馬遷是漢朝人,這個怎麼解釋呢?

太史公此種用法並非一處,在許多其他的地方都有。而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解釋,幾種不同的說法。古的說法有章學誠 文史通義 立提到的 史遷於世家 年表,各遂本國稱 我 其為誤仍本史原文,失於改易,理甚明顯。很多學者都持這種意見。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張循在 史記 所用 我 字說 中就提出不同觀點,他反對司馬遷...

如何看待《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那句「三十年,無事」?

道隱無名 這句話的書面語義就是說西元前217 秦始皇三十年 沒有重大事件發生。日本學者瀧川說 春秋 之法,雖無事,必書孟月。史記 周以後本紀,是年無事,則並年逸之 獨 始皇紀 三十年,呂后紀 三年,特書曰 無事。此史公創例,全書亦不多見。 容克 春秋經很多時候書某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月,...

為什麼史記 高祖本紀中先說高祖仁而愛人後又說其慢而侮人?

陳老師的忠實粉絲 昌嘗燕時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周昌項,問曰 我何如主也?昌仰曰 陛下即桀紂之主也。於是上笑之,然尤憚周昌。劉邦慢而侮人,就好比他騎在周昌脖子上 仁而愛人,是說劉邦對周昌說他 即桀紂之主 可以一笑置之 說白了,劉邦是個性子非常隨便的人,有點率性而行,喜歡幹一些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