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史記 秦本紀》裡的一句,「我」有「古代史家指本國或本朝」的意思,司馬遷是漢朝人,這個怎麼解釋呢?

時間 2021-06-08 08:08:06

1樓:

太史公此種用法並非一處,在許多其他的地方都有。

而關於這個問題有多種解釋,幾種不同的說法。

古的說法有章學誠《文史通義》立提到的:

史遷於世家、年表,各遂本國稱「我」,其為誤仍本史原文,失於改易,理甚明顯。

很多學者都持這種意見。

也有不同的說法,比如張循在《史記》所用「我」字說》中就提出不同觀點,他反對司馬遷是抄撮舊文的說法,因而在主要依《春秋》內外傳寫的《魯世家》中,司馬遷一句關乎「我」字的話都沒有抄,而在不本《春秋》內外傳的《魯世家》其它文字中,卻出現了用「我」的情況。於是他提出兩個不同的意見:

第乙個意見:司馬遷是因襲諸侯史記筆法的結果。因為這麼做的大有其人,比如還有作《晉紀》的干寶,劉知幾評價他說:

干寶撰《晉紀》,至天子之喪,必雲葬我謀皇帝。

司馬遷自然也有這種可能性。

第二個意見:司馬遷作史行文主謂混雜的習慣造成的。這種主謂混雜,一種是稱謂不定,比如《吳太伯世家》:

吳伐楚,楚敗我師。

「吳」「我」二字稱謂不定。

另一種是代古人立言,如《秦始皇本紀》:

於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

這裡不加「曰」字,徑直說「吾」,就是司馬遷直接代替了秦始皇在說話。

比張循晚出的還有曾志雄的《史記》紀年中的「我」》

從這一點出發,張循的說法仍值得商榷,畢竟司馬遷如果是繼承了先秦的筆法,為何沒有一以貫之的使用呢?如乾寶一般,「必書葬我謀皇帝」;如果說司馬遷是有這樣的行文習慣,那他的整部書中這種行文的習慣沒有一以貫之的實行呢?

如何評價家長的一句話 我這是為你好

伊涵 電視劇集小歡喜中陶虹飾演宋茜就是這樣的乙個媽媽,一心想讓英子考上清華,英子喜愛天文,夢想南大,而她一昧地控制她,讓她按照自己的意圖,最後英子在深圳的崩潰,差點跳海,就是她的一句,全都是為你好,造成的。有時候父母真的知道我們的想法嗎,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可能也是稀里糊塗地活了半輩子,自己年輕時因...

《我的快樂時代》裡最後一句歌詞應該怎麼理解?

Aqua 快樂嘅時光過得好快 又係時候講拜拜。所謂的timing問題。你遇到這個人與TA相處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但很可惜不是你想要的結果問題出在哪呢?時機不對。 F.AK 我的理解是 在某次盡情歡樂中 時間是不知不覺就到了,只是時針出了錯,所以我們會以為時間還沒到,所以我們的歡樂是肆無忌憚的,無憂無...

朝代歌裡第一句 唐堯虞舜夏商周,我的印象裡是饒舜禹,禹怎麼沒有列入朝代歌裡?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夏宇 他開啟了這種類似奴隸制的王朝,而所謂這幾位堯舜禹也沒有稱讚的好,歷史都是被寫的有心公關就會成為聖人真正的大德不屑於公關自己。首先,我學過的朝代歌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