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了江北的南朝為什麼不把國都從金陵遷走?

時間 2021-06-01 02:09:19

1樓:李彈花

歷史上偏安長江以南的割據政權,其實都懂得「守江必守淮」的道理。

以長江為國界分割線,意味著長江以南若要守住,防禦戰線就極長,因為突破長江的渡口太多。

早在三國孫吳政權,孫權數次攻打合肥,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淮河流域。

所以自東晉以後,南朝宋、齊、梁,都會努力地將勢力範圍北擴至淮河一帶。

南陳是天生缺陷,梁武帝蕭衍晚年昏聵,侯景之亂,等到陳霸先平定諸亂,北周佔據四川等地居於長江上游,而北齊也佔據了長江以北,可以說南陳先天不足。

東晉和南朝以南京為國都,是因為長江以南地區開發較晚,相對而言開發得最為成熟的地區就是南京附近,土地產出富庶,是重要的人口聚集區、糧食產地,以南京為國都,一方面是當時的南京數代為都城,地理位置相對優越,都城作為乙個王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若設在其他城市,需要遷徙的人口太多,而且相關的道路、水利、糧食物資運輸、日常生活品的補給都會產生新的問題。

而且南北朝時期,長江以南沒有更合適作為國都的城市,這算是東晉以南京為都留下的遺產,畢竟孫吳政權遷都武昌又遷回南京,也做了乙個負面的榜樣。

中國歷史上對長江以南地區的加大開發,是經過了數個王朝的漫長歲月,比如唐朝末年對福建的開發,「開漳閩王」就是唐朝末年前往福建地區的。

對於南唐來說,其疆域大致佔據了唐朝的江南西道和東道的一部分、河南道南部的一小部分、淮南道的大部分,以南京為都,其實就是「守淮」。而南唐事實上施行的是兩都制,東都揚州,西都金陵,後來江北之地被割讓,南唐以洪州南昌府為南都。

南唐是取代了楊吳政權而建立的,楊吳政權的奠基人楊行密號稱「五代十國第一人」,軍事民政能力很強,從楊吳到南唐,大致的疆域範圍變化不大,且政權交接相對和平,對本國的破壞程度並不大。

所以兩個政權的連續幾十年的相對內部和平,使得江南之地得到了足夠的休養生息的時間,經濟文化繁榮,湖南、江西等地得到了進一步的開發,到了宋朝,中國的南方得到了足夠程度的開發,那個時候,或許有其他城市可以作為國都的選擇。

但是至少在南唐時期,南京仍舊是國都的第一選擇,這是由歷史原因、經濟原因和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2樓:白靜婷

徐知誥篡吳建立南唐的時候,南唐相比北方當兒皇帝的後晉,雖然應該還是打不過,但可算不上什麼弱國,應該是十國裡最強的了,但李昪(徐知誥)還是把都城定在了金陵,而不是吳的揚州,這已經是避讓北敵的一種退讓姿態了,畢竟金陵是有長江天險的,也比揚州要富庶

另外南唐是遷過都的,柴榮伐南唐,割南唐江北州縣後,李璟為避周軍鋒芒,就將國都從金陵遷到了南昌,而李煜復都金陵的原因,是因為他當時留守在金陵,就在那裡即位,後來李煜去帝號自稱江南國主時,宋軍已經滅掉了馬楚和南漢,南昌也不比金陵安全

至於陳朝,當時長江以南比建康更適合當首都的城市,怕是沒有……六朝古都,金陵王氣,不是隨便說說的

為什麼南明的江北四鎮迅速淪陷?

李永昌 江北四鎮能比得上松錦之戰八大總兵嗎?史可法的軍事能力比得上洪承疇嗎?松錦之戰是明軍一線部隊都被清軍殲滅了,江北四鎮這種二三線部隊有任何可能性擋得住清軍?高傑在汝州之戰被闖軍打殘前算一線,之後就只能算二三線了 小湯小湯不愛喝湯 想一想一向被明庭依為長城的大同 薊鎮邊軍精銳過的是什麼日子。當年袁...

古代的大學 太學 為什麼設立在國都南郊?

李醉白 一樓已經講述清楚了原因,補充一點為什麼大學和太廟會在一起。這是因為祭祀是頭等大事,禮 樂是君子必須要學習的,也是最重要的需要統一教授的課程,當然後來不止用來教授禮。所以太學通常和太廟在一起,秦漢的九卿之一 太常 他本是主管皇家祭祀的,也順便管了太學。 如之何 首先我們要確定 太學 和 清廟 ...

為什麼魏晉南朝的開國皇帝諡號大多都是武帝?而且為什麼提到時只稱武帝不稱太祖?

諡號和廟號是兩種不同的規章制度。就諡號來說,從西周開始建立之後的目的主要是品評帝王將相的功過,所以重要的人物都會有乙個。到了魏晉時代,魏晉宋齊梁陳都是以軍功立國,通過征伐或政變開創新王朝,所以開國皇帝的諡號往往是 武 比如曹操 曹魏政權奠基人 司馬炎 西晉開國皇帝 劉裕 宋開國皇帝 蕭衍 梁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