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項羽為什麼會輸給劉邦?

時間 2021-05-07 02:02:19

1樓:Alex Julius

項羽個性軟弱,缺乏決斷;自大,喜歡把責任推卸給外界,缺乏自省能力;多疑又少審察,不能知人善用;妄想,喜好把玩,不切實際;暴戾,缺乏穩定性。

劉邦雖然很糟糕,但是比起項羽的上述缺點好了許多。

2樓:腳踏實地

僅從個人性格的缺陷上來分析,四點原因:

(1)關鍵時刻,喜歡呈匹夫之勇,竟然在兩軍對峙的時候提出跟劉邦決鬥的建議,估計那會兒也是被逼急了,才說出如此可笑的話

(2)鴻門宴上,面對劉邦,他卻下不了手,可謂婦人之仁(3)占領了咸陽,放著現成的皇帝不做,跑回彭城當西楚霸王,可見其「小家子氣」

(4)乙個幾乎毫無技術含量的離間計,就讓專案對范增起了疑心,讓其拂袖而去,可見其「小心眼」

3樓:迷茫

我感覺會的,因為項羽是大丈夫也,重義氣,愛名聲。就是不要天下。也不會背上不好的名聲。

如果項羽想繼續和劉邦打的嗎。當年在烏江就不會自刎了。因為無言面對江東父老,才會選擇自刎。

而劉邦是真找人。為了奪得天下什麼都不在乎。名聲什麼都可以不要,因為戰爭是勝利譜寫的。所以項羽也不會贏

4樓:蒸汽機械人布里茨

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劉邦順應大勢,而項羽在搞歷史倒退。

老秦的制度是先進的,但是秦始皇太急了,他所做的事情,都是需要以百年為單位才能生效,但他偏偏全都集中在自己的一生,這也就是他死了以後秦國基本灰飛煙滅的原因。

劉邦是秦始皇的精神繼承人

為什麼項羽會輸?

劉邦尊重老秦,贏得了秦人的心,獲得了秦國最寶貴的遺產,這是其一。

劉邦有識人之明,在大局上有寬巨集之心,不吝嗇財物官爵,用一句俗話來說,就是他很現實,這是其二。

劉邦是做大事的人,俗稱天命之子。斬白蛇固然是玩笑,但是這位年紀比秦始皇還大的老漢能夠與比自己小一輩多的人作戰還能堅持不懈最後一統天下,這在壽命不長的古代確實是一件奇事。

項羽其實壓根就不用急,時間站在他這邊啊!包括始皇,都太急了。

5樓:紳士日報

劉邦是那種你以為他很傻、很沒水平,但是就是混得好的那類人,我相信你們周圍也有。縱觀這種人,最明顯的特徵是看似落魄,實則深藏野心、明辨利弊。

我覺得這是他們最主要的區別,其他的成敗都是因為他們的謀士、將士和人民。

6樓:陳豪

因為項羽各個方面都不如劉邦。這點范增,項伯都是一眼看穿。但明知不如劉邦,但還得為項羽幹活,完全是因為關係太近。關係差點早就像項襄,陳平,韓信,項它,陳嬰,周殷等等轉投劉邦了。

7樓:湘江飛魚

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太年輕,沒有太多失敗經歷導致其性格太過於追求別人的看法。相對於來說劉邦更務實而且人生經驗閱歷豐富許多。

8樓:Spark

和秦始皇統一六國不同,劉邦在整個戰爭中基本都是以弱勝強,屢戰屢敗而最終得勝。這歸根到底是雙方對於決定戰爭的因素認識不同,導致對戰爭的指導思想、領導藝術不同,進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

第一,項羽忽視政治對戰爭的影響,劉邦則截然相反。

項羽未入關就先坑殺二十萬秦兵,如何能在關中立足呢? 而劉邦進關之後與百姓「約法三章」,實行了很多仁厚愛民的措施,博得了秦地百姓的熱烈擁護,到了「(百姓)唯恐沛公不為秦王」的地步。關中後來成了劉邦的根據地,劉邦多次被打垮,蕭何能源源不斷地「興關中卒,輒補缺」。

這是在後方政治建設的差距。

其次,劉邦一直是以「長者」之名,擁「仁義之兵」,而項羽則是背棄盟約、立楚懷王又殺之。劉邦曾在陣前條陳項羽的「十條罪狀」,說得項羽氣急敗壞讓弓弩手放箭。

第二,項羽忽視外交對戰爭的作用。

劉邦把爭取盟友當成打敗項羽的根本條件之一,並且通過多種戰場、多種手段、多種力量的配合取得了全域性的勝利。這可以說是戰爭史上的空前壯舉。

第三,項羽不善用人,而劉邦極為重視人才。

劉邦自己也總結過自己的勝利經驗: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韓信、陳平原來都是項羽的部下,後來都投奔劉邦。

韓信說項羽是「婦人之仁」:

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史記·淮陰侯列傳》

白話:假使遇到有人有功應當封爵的情況,(項羽)印信的稜角都磨平了,還不忍心給,這就是人們說的「婦人之仁」。

韓信被劉邦任用為大將,陳平為護軍中尉,而項羽有一范增還不能用。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四、項羽有勇無謀,忽視軍事地理對戰爭的影響

楚漢之爭中劉邦一方使用的計謀不計其數,而項羽從頭到尾除了奇襲之外再沒有其他戰術。項羽一直到最後也沒有醒悟,太史公雖然欣賞項羽的英雄氣概,也不得不在《項羽本紀》的最後嘆到:

「(項羽)欲以力徵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 『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9樓:王靖海

項羽不是輸給劉邦,是輸給以劉邦為首的諸侯聯盟。

不要被斷代史侷限了,戰國—秦朝—楚漢本為一體,總共差了也就十年出頭。

「橫成則秦帝,縱合則楚王」,這句話邪門得很。

秦始皇用尉繚織羅間諜網,六國畢,四海一。

楚懷王借屍還魂,再起合縱,秦朝二世而亡。

漢王據關中、巴蜀、河東之地,北聯齊燕,南合九江,西楚霸王遂刎烏江。

儘管楚漢時期的縱橫活動沒有戰國時期複雜,但依舊對勝敗有著非常的作用。

10樓:起的隆冬強

首先目標不一樣:劉邦目標是天下,項羽是衣錦還鄉------最終關中的戰略就不一樣了。

其次劉邦追求的是整體的利益,而不是完人,劉邦是個指揮家,追求的是整體的優越,是所謂的善將將。項羽則是要做個完人,要比所有人強,考慮自己面子和利益要多於整體利益,所以整體比人弱。

從追求總體利益的角度上講:劉邦的策略是考慮廣大群眾的整體的利益,考慮將領的整體的利益,從而得到自己的最高利益。項羽嘛,根本沒想過這個,只是想打敗別人,給自己的小團體弄到最大利益。

11樓:陳墨

先說志向,項羽上限就是衣錦還鄉當個楚霸王而已。

劉邦上限是皇帝,這兩志向上一比項羽格局上就輸了。

論能力,項羽軍事才能比劉邦強,但劉邦戰略眼光比項羽強。

識人方面項羽真的沒法說了,可能重瞳影響視力(不得不吐槽下)。

論用人這就不用比了。

小年輕搞不過老流氓,運氣上劉邦真是太好了,幾次死裡逃生,項羽最大的一次失利就是垓下之圍,結果受不了打擊自殺了,性格上劉邦更堅毅。

項羽最大的優點就是年輕,奈何劉邦真是老而彌堅,老當益壯,老驥伏櫪,老漢推車(這麼大年紀還男女通吃)

劉邦把項羽當成最大的敵人,項羽根本上沒把劉邦當回事,等到把劉邦當回事的時候已經晚了。

12樓:東村

讀了幾遍漢高祖本紀,全篇沒有看到一句是關於漢高祖提出的政略、戰略,他的表現甚至有點灰頭苦臉,但他為什麼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創業者,沒有之一?我覺得這就是原因!換用管理學的話說就是漢高祖善於整合一切可利用資源!

我大概統計了一下,本紀中有「高祖善之」、「從其計」、「聽其計」、「曰善」等字樣不少於12處!想要成事單打獨鬥是不可能的!不要捨不得投入,也不要捨不得分享,當兄弟們知道跟你做事成功了就能得到相應的紅利,知道和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同體,知道幫著你就是幫自己,誰還不肯盡心盡力,出力出智?

大丈夫於世就應該有點格局有點胸懷!

《管子版法解》說: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立必隳;天下所持,雖高不危。故曰:「安高在乎同利?」

為什麼項羽不殺劉邦,劉邦也得到了項羽的封地和漢王位,最後還要反兵把項羽逼死?

新蘭home 還不如問為什麼劉邦都滅了項羽了,還要對功臣諸侯王趕盡殺絕呢 人的慾望總是無限的,而權力是不能分享的,乙個天下只能有乙個人做老大,對自己有威脅的存在都要徹底消滅掉。 大流士Lily 我來給答主解釋一下吧。首先項羽不殺劉邦並不是因為他心慈手軟,而是他沒有能力,他所作為剛剛奪下諸侯聯軍的實際...

劉邦為什麼贏了天下,而項羽沒有

黃石公 Chin國以殺伐而征服天下,刀馬箭銑已極矣,但是要得天下,在Chin國的基礎上,還需要多那麼一點點人性 劉邦 記住了,再來點人性 項羽 記住了,再來點任性 為啥中國歷史上南方政權老是打不過北方政權啊,鬧了半天原來是吃了聽不清普通話的虧! 千離月 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蕭何,劉邦早就死了很多次了...

如果彭城之戰,劉邦死在項羽手裡,項羽會繼續分封制嗎?

江城子 當然不會。項羽入咸陽之後分封諸侯,那是因為他當時的實力根本控制不了整個中國,六國的兵又不聽他的,更何況他上面還有個楚懷王,當時項羽還只是乙個將領而已。分封諸侯,把有兵權的將領和原來的王同時分封,削弱諸侯實力,尊懷王為義帝,自稱西楚霸王,都是為後面的統一戰爭做準備。就好像劉邦後來也大封異姓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