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受歡迎與熱捧的原因是什麼?這本書能不能作為歷史書籍去讀?

時間 2021-05-06 00:00:16

1樓:大車

這本書火得原因難道不是兼顧了基本史實和文學可讀性?很主要的是利用現代的語言去普及一下明朝的基本。難道你們忘記了,當年這本書出來的時候明月說的一句話?

歷史也可以很好看。至於知乎朋友們說的各種這個不符,那個不對。講真,人家明月也沒說這是歷史真相吧?

頂多就是明月個人的角度去詮釋一下。至於對不對,難道不是見仁見智?

2樓:Toria Lau

受追捧首先的原因肯定是所謂的銷售量,豆瓣評分等等浮誇的,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好看的這些入門評分

有了身邊人的耳邊風你當然會想去買了啊

買了以後你就會發現誒?這本書還挺有意思,跟鬧著玩兒似的接著讀你會發現實際上他只是語言幽默而已,實際上是充滿著大量的歷史依據的

並不是之前所謂的鬧著玩兒

然後你就開始為你之前不負責任的態度懊悔

讀了一遍又一遍

緊接著你同事會問你你天天看的是什麼書啊?

你就會推薦給他們

如此迴圈往復,不火都難。

實際上,是可以作為歷史讀物去看的

但是,如果你真的喜歡歷史愛歷史的話

建議去買一些嚴肅點的歷史書

畢竟本書畫風清奇,會讓許多專家學者所不屑

要是只為了了解歷史平時又不太愛讀書的話,強力推薦!此書有毒!

3樓:Dolores

想起了當初高中有乙個學生寫的范文,說文化的沒落和隨意解讀,嚴重批明朝那些事兒,說這本書不尊重史實,隨便亂寫譁眾取寵,簡直了,這個學生就是在譁眾取寵,估計連書都沒有看過,看最近這本書很火,就標新立異,當時還挺憤怒的。乙個高中生偏偏為了高分寫出磚家的酸腐文章來真是可悲。

4樓:

歷史書籍要麼是有第一手資料,如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等,要麼是立高點跳出歷史,如羅馬帝國衰亡史、資治通鑑等。《明》是以俗語說明史,夾以現代口語段子,介於演義和白話明史,對於一般讀者夠專業又具有可讀性和趣味性,加上又是此類作品在網際網路新時期的開山之作,所以受到熱捧不為奇。但不能作為歷史書籍,因為其沒有第一手資料,是口語化的轉述明史和各類其他史籍,此外,更像是故事,立論不高,沒有跳出人物和歷史,所以不是歷史書籍,但可以說是近年來比較好的歷史讀物。

5樓:江嘉欣

大四的時候看完了一整套,覺得挺有意思的,我覺得看書不一定非得看特別官方和嚴肅的,根據自己的程度,看不懂太深奧的,就先看看通俗易懂的,等到一定程度再繼續深入,不然一下子拿著官方正史,看不下去只會早早澆滅自己的興趣,就像讀不懂論語,可以先看看于丹的論語心得嘛

還有哪些素質水平與《明朝那些事兒》相近的通俗手法歷史書?

zhiyin geng 我讀過方北辰的幾本關於三中國人物的傳記和新出的三中國人物書籍,真的寫得非常好非常有說服力,早年讀過黎東方細說三國,跟這個比起來水平差太多了,當年覺得細說三國不錯,現在感覺無論是行文還是史實的研究都遠不及方北辰的書,想簡單了解三國歷史,讀方北辰的書就夠了,不用讀其他的,至於易中...

如何評價《明朝那些事兒》的客觀性?

illumination 取決於角度,看你用什麼觀點去評價這本書。如果是作為一輯歷史研究類的數目,它確實缺少必要的客觀,比如把張璁桂萼這樣的大禮議派要不是敘述的太少,要不是一邊倒的黑。還有對於萬曆北韓戰爭的記錄,確實有一部分有失客觀,比如戰爭對明朝的影響不是 沒什麼影響 而是影響相當大。但是如果作為...

《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哪個更真實客觀?

首先,兩個人的水平都比我強。無論是閱讀量還是對明代的理解。至於真實客觀,都比較真實,但不夠客觀。至於萬曆十五年 我會去看萬曆十五年也是因為看了人民的名義,而且十五年名氣確實大,所以在我讀的時候,我的心態上更像是來學習真實又客觀的學術研究的。讀完以後我發現我被高育良忽悠瘸了啊。我很失望啊,我的失望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