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不稱帝?他不稱帝對曹魏政局的後續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時間 2021-05-05 23:57:10

1樓:孔女神

曹操後期漢中大敗,內部又有耿記、韋晃叛亂。處理完這些又有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自己的外姓第一大將于禁居然都被生擒。

而且曹操也不像自己所做(龜雖壽)裡所說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是實實在在被關羽威懾到了,有了遷都的念頭。

當然曹操後期再是如何不堪,忽悠孫權捅自己盟友一刀還是啥問題的。關羽被呂蒙背刺,孫權賜死。同年曹操因頭痛病亡。

其實從漢中之戰失敗後到曹操去世不過才一年時間。

2樓:

再給他五年時間,肯定足以廢漢自立。(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曹吉利命令漢帝封他魏公,這是把冀州的一大片地區直接由國有土地轉為私有領土——「魏公國」,後來又命令漢帝將這個「公國」公升級為「王國」,後面再公升級一次,就成「帝國」了。

後期的漢「帝國」,只是乙個名義而已,漢朝廷的百官,曹吉利可以召到鄴城進行屠殺。漢「帝國」的軍隊,將領都是魏王的部下。

如果曹家真的不稱帝,能不能長久控制政權呢?其實根本沒問題。春秋時,齊、晉等國都沒稱王,名義上都是周王之臣,但周王能做啥呢?他根本無法控制比周更大的諸侯。

曹家可以給漢帝留乙個小城監視居住,然後命令他把更多的郡劃分為魏國領土。今天給汝南、明天給天水,幾年就可以分掉了,甚至還可以分封曹家宗族為沒有兵權的小「侯國」、「公國」

3樓:王里充

不要把我們現代人的思路帶入到曹操身上。我們現代人能縱觀兩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權臣和武將爭相篡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理所當然就會問出曹操為什麼不稱帝的問題。

然而曹操生活的那個時代不是這樣的,那個時代皇帝只換過一次,高祖立國以來大漢立國四百年,中間又經歷了光武中興,再結合董仲舒那一套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的理論,皇權是具有神性的,古代人又沒科學,天人感應君權神授那一套是很牢固的。後代人經過了司馬家那堆破事和南北朝大混亂,殺皇帝換皇帝比吃飯還勤,皇權的神性完全消散了,後世權臣稱帝就變成了很簡單的事了。但在曹操那個時代,歷史上就一次和平換皇帝,大家都沒經驗,學前人也只能學周公加九錫,然後按照堯舜禹的流程搞禪讓,為自己代漢的合法性充分背書,所有我們才看到,曹操後續一系列流程是那麼的大費周章。

沒辦法,大家都沒經驗不是,還得充分表明自己受命於天呢。

上面有答主提到了,曹操生涯後期其實面臨著官渡以來最大的危機,讓他沒有時間繼續搞流程,也讓他代漢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劉備正在勢如破竹,又拿下了高祖的龍興之地,關羽威震華夏,天命是不是還在劉家?你們曹家到底行不行啊?

歷史人物行為分析一定要從他所處時代的歷史經驗來分析,不能用後人的行為來解釋前人的行為,不能將後代的經驗代入到前代。

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除了這些現實考量之外,作為乙個帶有一定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乙個生長在大漢榮光下的帝國最後一代精英,我想他的心裡可能還活著乙個征西將軍曹侯吧。在他晚年逼殺皇后,屠戮漢臣之後無數的夜晚,也許征西將軍曹侯就會在他的夢中質問他,詛咒他,讓他夜不能寐。

曹操說自己怕刺客,在睡覺的時候不讓人接近他。哪有什麼刺客啊,他怕的是當年那個為了大漢毅然行刺董卓的自己啊。

4樓:杜昊天

在這之前有誰稱過帝,袁術結果是什麼,涼涼。稱帝還會發生什麼,要封分財產,攜天子以令不臣沒了,其他人也都稱帝了。對於曹操稱不稱帝實質上沒多大區別,時間到這了,其實都一樣,如果未來有不確定,為什麼花心力去稱帝。

等收了天下稱帝,不是更穩麼,毫無波瀾。

5樓:遺臭了

主要原因是,他知道自己時間不夠了。

打擊異己,鞏固自身,為稱帝排除壓力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時間。

曹操從官渡之戰以前,就飽受頭風的困擾。啥時候過世都有可能。而且,曹操已經是60多歲了,在那個年代,老的不能再老了。

他等不到稱帝能獲得更大利益的時候了……

6樓:時間領主抓根寶

那個年代士族門閥才是真正的統治階級。

曹操對士族門閥態度極其強硬……邊讓,孔融這些天下名士都成了他的刀下鬼。唯才是舉更是動搖士族的基礎。

若不是曹操是真的能打,身邊又有自己從無到有拉出來的心腹班底,就以他對士人的態度,只怕難以善終,別說稱帝了……

當然,如果當初赤壁之戰能一舉擊潰東吳,曹操的力量就足以壓制士族,稱帝也不在話下。可惜功虧一簣,曹操只能退而求其次,做好自己的二皇帝,給兒子鋪路。

而曹丕繼位並且向士人妥協之後,登基稱帝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7樓:

眾所周知曹操曾經是漢朝的丞相,至少名義上是曹操如果稱帝,相當於魏國的開國皇帝曾向漢朝稱臣,魏國要確保合法性只能學後世唐朝大量抹黑隋朝一樣抹黑漢朝

但是隋朝只歷兩世,而漢朝將近400年(東漢+西漢)。

曹操不稱帝,是為了子孫更好的稱帝

8樓:土豆紅薯

漢這個旗號的好處太大了,哪怕曹操是權臣,但是只要他是大漢的權臣,天下人依舊願意待在他的麾下,為興復大漢而出力,但是如果他從權臣變成了王莽,那麼不好意思,他怎麼處理治下千萬生民,百萬將士,無數官吏豪強呢?

你這個借了大漢旗號的反賊,人人得而誅之。這將是那些想做曹操的人的共同想法,你能誅董卓,我就能誅你!

所以曹操用幾十年的時間,無數功勳證明,曹家是有這個能力穩坐天下的,而曹丕拿出了九品官人法,又給天下人乙個合理的利益共享平台,所以才能最終篡漢成功,並且保證了政權的平穩過渡!

9樓:小A說留學

建安十八年:魏公加九錫,建魏,嫁女漢帝,成為外戚。標準王莽配置。

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廟。

天子聘公三女為貴人,少者待年於國。

十九年:位諸侯王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三月,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二十年:立曹後。

二十年春正月,天子立公中女為皇后。

二十一年:進魏王。

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

二十二年:天子旌旗,和皇帝真的只差乙個儀式了。

夏四月,天子命王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

建安二十二年後期開始,許昌政變和各種亂局,劉備也開始發力。一直到二十五年,孫權投靠這才安穩。同年曹操去見劉邦了。

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

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攻許,燒丞相長史王必營,㈠必與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夏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叛,遣鄢陵侯彰討破之。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劉備,九月,至長安。

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

曹操不是不想稱帝,他走的是標準王莽路線,關鍵是劉協和劉備不配合。

10樓:GX星星

都用天子儀仗了怎麼會不想稱帝,只是命不好,剛稱王,三天一小災,五天一大災,天災完了就各種人禍,今天打了敗仗,明天丟了城池,後天全軍覆沒,就這樣子拿什麼稱帝。

11樓:Beyond-Birthday

反對拿趙匡胤或者李世民的情況和曹操對比。

趙匡胤篡的,不過是區區乙個短暫的割據政權後周,沒有深厚民心也沒什麼深厚根基。

李世民篡的位置算是自己父親的位,但是嚴格來說當時的唐建國不久,尚沒有什麼足夠威信,之前的隋也只是乙個短命王朝。趙匡胤和李世民相同的一點是,他們建國之前都是承亂世已久,歷經長期戰亂,沒有長期統一的大王朝,稱帝稱王者多如牛毛,人民已經見怪不怪。

曹操要篡的,那可是大漢!乙個國祚四百餘年,歷經幾十代人的正統超級大王朝。幾十代人的傳承和記憶造成的思想慣性和思維烙印可不是開玩笑的,對當時生活在華夏大地的人來說,漢=國家,劉氏=帝王,這是根深蒂固的絕對正統思想,這種思想和生活已經傳承了太多代人,不是那麼容易磨滅改變的。

現代人以看完所有歷史的上帝視角看歷史上起起落落,覺得改朝換代很容易很頻繁,但是在那個時代,改朝換代還沒有那麼容易也沒有那麼頻繁。秦雖然是第乙個大一統王朝但是國祚太短,大漢才是第乙個真正意義上長期統一的正統王朝,大家對漢的共有認同和習慣性,已經太強了。漢在當時人們心目中的正統地位之強,絕對不能低估。

哪怕最後天下明眼人都已經看出了漢朝要嗝屁了,還是依然有荀彧等英才前仆後繼的想要扶漢,甚至殉漢,依然有很多平民自認是大漢子民。。有多少英才想去捨命扶坍塌的後周,隋嗎?恐怕沒什麼人,普通百姓更是可能連這些個小朝代的名都沒記住,這個政權就結束了。

篡漢到最後一步時面臨的現實壓力和心理壓力,絕對沒有現在人想的那麼簡單。以曹公之才能,不會不知道自己最後如果真的想威逼禪讓很簡單,甚至只要想做隨時可以做,但是真的要親手終結掉乙個四百年的正統大王朝,而且自己也是在王朝中長大,一生自稱漢臣。。。。邁出那最後一步,真的不容易。

而曹丕,在其從小長大的過程中漢已經真正的開始名存實亡,漢的威信,對於在董卓入京天下大亂後才成長起來的這一代人,已經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對大漢的認同也已經比前輩們低了很多。到最後又有老爹的完美鋪路,篡漢也就沒有太大壓力了。

12樓:profwenger

曹操不稱帝,並不是與曹丕商量好的。

貼乙個我在其他地方的回答。

曹操沒有稱帝,那是曹操正好死了。

這個看看年表就清楚了。

213年,封魏公,加九錫。

216年,封魏王,用天子儀仗。

217年,又加賜一些特權。

按這節奏,妥妥一兩年內舉辦禪讓大典,可惜天不遂人願。

218年,劉備進軍漢中擊殺夏侯淵,曹操親臨漢中督戰。

219年,曹操無奈撤兵,漢中丟失,同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後為孫權擊敗。

這兩年,曹操再怎麼想稱帝,也忙得顧不上。

時間來到220年正月,曹操死了。

實在是,有心篡位,無命消受啊。

13樓:了凡弟子

曹操不稱帝是因為內心深處還是想保留漢室的,從一件事就能看出來----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獻帝劉協。

曹操不是個傻子,如有篡漢之心,會隨便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要篡多的目標嗎,將來自己女兒豈不是會被自己親手變成亡國的皇后嗎?有的說是為了監視漢獻帝,如果出於這個目的,曹操完全可以找乙個其他的漂亮女人,再讓哪個大臣收養,或者自己收養為義女,給其身份地位後再嫁給漢獻帝也好啊。

那麼曹操是為什麼嫁自己的女兒給漢獻帝呢?我覺得這恐怕是曹操給漢室最後乙個機會,如果曹節(曹操嫁出的女兒)能生個皇子,那絕對是名義上的太子,而這個孩子還有曹氏的血脈,曹操可是他親姥爺,將來漢獻帝只能傳給這個孩子,到時候無論是曹氏血脈還是漢室,都能延綿下去。而且將來自己過世之後,就算曹丕想篡位,那可是要篡自己外甥的位,他得頂著多大壓力和罵名啊,如果不篡,他這個魏王倒是某種名義上能算有合法地位了。

可惜不知道劉協是沒看懂這一點還是歲數大了能力不行,一直到最後也沒生下一男半女,只能任由自己的小舅子把自己給拽下來了。

曹操不稱帝和荀彧有沒有關係?

建安元年,曹操迎獻帝之後,變為了漢朝之臣,南征北討,意氣風發,權勢加重,一改當年有志青年的形象,儼然打起了漢朝的主意,這時的荀彧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他有沒有做過什麼,由於漢朝都許之後資料很少,只知道他阻止復九州和曹操稱公,其他我們也不知道。不過一邊曹操是故君,一邊獻帝是皇帝,他夾在中間,既不能違命...

北宋劉太后為什麼不稱帝?

劉二麻子 首先她未必想,其次她想了估計也沒用。宋朝的制度,大小相制,內外相制,上下相制,又和士大夫一起共天下。內部不管是宦官 武將 文臣 宗親 外戚還是女帝,成功的可能性太小。能夠成事的只有外部,包括敵國和義軍。 中原憲兵大契丹 乙個敢封禪泰山,另乙個想當女皇帝。真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劉娥要是稱帝...

為什麼袁術拿到玉璽就稱帝然後失敗了,但曹操有實權但是卻又不稱帝 只離王位一步之遙?

超人Tim 中國有句古話說得好 槍打出頭鳥。你率先稱帝,只會引起其餘勢力得注意以及朝廷軍的強烈鎮壓。不當當袁術,元朝末期的徐壽輝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珠海毛不易 有一句話我想未必不可以代表曹操的真實想法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另外,在他的 讓縣自明本志令 忘了是不是叫這個名字 裡應該也能找到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