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部署紮營,真的就能守住街亭麼?

時間 2021-05-09 20:05:04

1樓:slayer2c

歷史沒法假設。你有你提出可以成功的理由,我有我反對,甚至你失敗的理由。不妨換個角度,從兩方主帥(魏明帝、諸葛亮)戰略層博弈的角度來看看。怎麼樣叫做成功,怎麼樣達到預期目的。

一、戰略選擇

蜀漢這裡諸葛亮這邊

基本可以確認的是諸葛亮想拿下涼州。這個目前應該沒啥大的疑問。所以,我們在這裡把諸葛亮的戰略目標設定為拿下涼州。這個問題不是太大。

魏明帝張郃這裡

基本上有三種可能性:

認為不重要。不聞不問,派兵到國內某個具體加強防線的駐兵,隨後不再向前,任其自然。

認為中等重要。派中等兵力過來,守住關中長安。能打跑諸葛亮就打跑諸葛亮,在不能打跑諸葛亮的情況下,底線是:放棄涼州,但一定要守住關中,不讓諸葛亮進一步侵占過來。

認為十分重要。派重兵過來,堅決打擊諸葛亮,一定要把諸葛亮趕出涼州。

那麼張郃帶了的多少人?大約5萬,非傾國之兵。諸葛亮總計帶來多少呢?大約10萬

所以張郃在行為邏輯上至少和大魏皇帝有默契。即戰爭可以打到具體那一步。心理是有譜的。

史書上沒寫。我們大致分析下:就是趕不走諸葛亮,那就放棄涼州。

這是戰略層面選擇的問題。

二、行為預期

大家都是圍繞自己的戰略目標來配置資源和限定自己的行為邏輯,所以別瞎猜,看具體行為。

諸葛亮這裡,那麼勢必圍繞「吃下」涼州來進行安排兵力部署,行為至少圍繞以下兩點:

平定:新得到的隴右(即涼州)必須平定、鞏固。

防守:阻止魏國派兵前來爭奪。這兩者之間就需要兵力分配於部署。所以諸葛亮雖然有10萬兵,實際上,能夠調配的兵力並不多。

因為諸葛亮要想撒胡椒麵一樣布防。沒辦法完全集中兵力,除非諸葛亮想的是搶一波就走(實際上,後來他不得不這麼幹了,這恰恰說明諸葛亮是想完全拿下涼州,納入統治版圖)。

張郃這裡

因為張郃的行為有一定的彈性預期。

所以在戰術上,他有先發優勢,即他可以決定先攻擊那個點,作為突破。另外不存在兵力分散的問題。這是張郃的優勢。

能打跑諸葛亮就打跑諸葛亮,收復涼州失地。而他的最低底線是:放棄涼州,成功守住關中,不讓諸葛亮繼續向前推進。

所以,張郃的在區域性攻勢上是佔優的。

三、爆發點

從涼州到關中,有乙個必經之路,這條路上有三個據點:略陽、街亭、隴坻,(簡稱為街亭),成為至關重要的「咽喉」。這個咽喉是一塊天然屏障,守在這裡,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優越條件。

所以這裡就是必爭之地了。拿下街亭,意味著諸葛亮確認涼州「到手」。因為張郃已經打不進來了。街亭一丟,諸葛亮將會失去整個戰場的戰略選擇權。

注意,這裡不是說諸葛亮不能打,而是說諸葛亮失去了給到魏國再次進攻關中的優勢條件,並且還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如果諸葛亮不撤兵,那麼乙個長期消耗戰就是蜀國的潰瘍,並且還不一定打得贏。

這是後來諸葛亮迅速撤兵的原因。

四、戰場博弈

這裡就是將帥的能力體現了。屬於硬碰硬的戰爭,誰能夠贏,誰就能拿下整個戰局。所以雙方的戰略博弈點是完全不一樣的。

蜀方:守住就能贏,即:要守

魏方:打贏了就能收回涼州,打不贏只能退而求其次,守住關中。即:要戰

地形因素:街亭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乙個必爭之地,誰搶到誰受益,沒搶到的一方就只有自認倒霉。現在,諸葛亮的前鋒馬謖搶先到達了街亭。

因為這個地方易守難攻,理論上就是:先到者先得,後到者不得。

這一帶共有略陽、街亭、隴坻三個據點,只有略陽、隴坻這前後兩個據點是天然屏障,最有利於防守。而街亭沒有城,只有山,前不挨村,後不著店。很不利於防守。

馬謖把部隊駐紮在街亭山上,副將王平說:「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則蜀軍不戰自潰。」

戰局就不說了。馬謖求戰心切,一次性報銷了2萬人。煮熟的鴨子飛了。

現在反過來想,如果馬謖不想戰,就想守,那麼結果如何?能夠守住麼?

傾向於可以守住,原因:

1、馬謖戰敗後,那個副將王平只一千人或幾千人,對抗張郃的5萬,一直堅持到了最後,可見險要地段的防守威力。如果馬謖的2萬人全部像王平那樣,應該不至於丟失的。

2、如果防守輸了。那至少也得慢慢耗呀耗,2萬人夠耗,不知道要耗多長時間才有結果出來。這期間是可以向諸葛亮求援的。也就是可以增兵。

所以,此戰,守才是最佳的策略選擇。

馬謖被斬的罪名是「違亮節度」。這個節度就是戰與守的選擇。

以這個罪名不就是在核心點麼?!

2樓:飛天麵條大祭司

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能不能守住我不敢說,但是按照我的部署就一定能,別說守住街亭,反推長安不是事!

趙錢孫:趙雲去守街亭會怎麼樣?

3樓:曹振

不是守得住守不住的問題,

而是將領的戰略指導思想出了問題,

街亭首先是魏國北路援軍的要道,諸葛亮讓馬謖領先鋒去守,戰略思想是給自己主力殲滅包圍圈中魏軍和肅清投降的幾個郡留出時間,然後整軍擊退魏軍援軍乃至席捲而下進軍長安。

那麼街亭的防守,指導思想應該是拖時間。

但是馬謖的指導思想是什麼呢,他要擊敗魏軍北路援軍,於是在處理敵軍人數多的問題時,他考慮到正面攻山比正面攻城更難,於是上山防守,也就是說他是以一種進攻思想來制訂的戰術,這就將主帥的戰略成敗棄之於不顧。

如果守所謂街亭城,哪怕是在道口起大營,即使一時失利,仍舊可以後退和求援,一面迎敵,補給不絕,街亭之戰的收益下限不會低。

但是馬謖的這種自大或者急於證明自己的思想一放大,就是搞了一出高風險高收益的準備,魏軍北路援兵敗退的話,馬謖就能乘勝追擊,趙雲面前魏軍也將後撤回長安,則兩路即可進攻關中。而高風險就是一旦兵敗則北路門戶開啟,蜀漢主力無法重整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所以,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實際上即使守不住街亭也不礙事,但是要得堵住或者拖延魏軍的援軍進兵,而馬謖並沒有遵從這條戰略,這才是最要命的,尤其是軍敗兵散的破壞性後果差點導致出川主力覆沒,這種恐怖事實下,諸葛亮誅殺馬謖實在有必要。

4樓:司馬懿

當然守不住。

諸葛亮沒考慮街亭年久失修的因素。

之所以說街亭年久失修,是因為這裡長期無人駐守,不然諸葛亮怎麼連一場像樣的戰役都沒有就攻占了街亭?

只要長期無人駐守,那麼年久失修是必然的。

馬謖到街亭時,就已經接到前方斥候關於魏軍張頜的訊息,馬謖看街亭年久失修,而用諸葛亮策略進行固守的話,那麼馬謖必然沒時間搶修城池一些漏點,反而會成為張頜的突破點。

守乙個破爛的城池,本質上還不如平原決戰,因為城池把兵力分散了,張頜到時候只用一虛一實就能大破馬謖,而馬謖無論怎麼判斷都是被動,因此馬謖決定改變戰略布防。

因為馬謖之前都是南方人,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所以最開始沒考慮水源問題,等大軍改變布防完畢合後,張頜已經到達,馬謖此時恍然大悟但為時已晚。

歸根結底不是馬謖用兵水平低,而是馬謖經驗過少,熟悉南方而不熟悉北方就像曹操熟悉北方而不熟悉南方一樣。

馬謖乙個跟著諸葛亮10年的人,沒有才能怎麼會被諸葛亮看中?

如果諸葛亮的策略能守住街亭,馬謖早已不改變戰略布防了。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說明了諸葛亮不想殺馬謖,知道馬謖面臨的困難而已,但平衡各派系勢力比乙個馬謖更重要,所以才殺了

一群人尬吹諸葛亮,卻間接黑諸葛亮用人水平。

某高贊回答知歷史,而不知兵,人家張頜不攻王平,是因為王平部隊規模小,而感到可疑。

如果馬謖依靠破城駐守,張頜必然還是會攻的,不過最後背鍋的是諸葛亮罷了。

一些人回答前先假定諸葛亮無敵,魏延馬謖張頜曹真司馬懿都是廢物,然後在進行回答。

諸葛亮那麼牛,劉備怎麼不讓他帶兵?

明明是曹真統帥的正確判斷,張頜元帥的神速急行軍最後大破諸葛亮,然後一些人非要說不是魏國牛,只是自己失誤罷了。

5樓:半年隼號

這是一波以時間換空間的戰術

街亭就是一顆釘子,不見得一定守得住,只要被拔掉的時間足夠長,諸葛亮主力就能完成主要目標

那時候你魏軍拿下街亭又有什麼用?

可惜的是馬謖這個傻X,敗就敗了,還輸的那麼快

6樓:面前吹過的風

換誰都守不住,上中下三路,魏延上路,諸葛亮下路,馬謖中路打的是精兵,諸葛亮沒想讓他守住,他的任務是拖延時間,拖到魏延打完上路來支援然後再往下包圍。結果馬謖這個rz想主動出擊,一秒鐘就敗了。差點把魏延都害死了,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沒了

7樓:直江

不可能的

我們反過來推,如果乙個要地可以用一支偏師輕鬆守衛,擋住張頜的猛攻,那魏國,不,秦國早就在這修關了。

曹魏經營西戰線幾十年,也早就在這屯兵了。

諸葛亮給馬謖的使命不可能是擋住魏軍,只可能是阻擊拖延,給漢軍主力爭取時間。而從各種記載看,馬謖明顯抱著反咬張頜一口的心。

所以違亮節度。

8樓:謝謝謝

能不能紮營都是問題,馬謖如果有那時間紮營,不如把時間用在去隴山的路上,在隴山關隘守不比守街亭容易多了?很多丞相粉說守10天,如果馬謖有時間紮營的話,他把紮營時間用在去隴山的路上,在隴山打游擊,甚至燒山,隨隨便便都能達到目的。街亭已經出了隴山了,張頜的大軍可操作空間大多了,紮營只是你得一廂情願。

而且,諸葛亮不應該派馬謖,更不應該只給這麼少的兵,諸葛亮自己在西縣駐守,西縣扼陳倉渭水道要害,防守難度比街亭低太多了,諸葛亮在這裡屯重兵,卻分少量兵+沒有帶兵經驗的馬謖守街亭,這完全就是諸葛亮的部署失誤,沒什麼好洗的。

還有一點就是,幫馬謖殿後的高翔也同時輸了,按照丞相粉的邏輯,只要馬謖守10天,諸葛亮就會去營救,所以,假設馬謖擋住了張頜一波攻勢,戰敗了高翔軍的郭淮可以與張頜包夾馬謖或者抵擋諸葛亮的援軍,不管馬謖能不能守街亭10天,到最後還是諸葛亮有沒有與張頜決戰的勇氣的問題。所以,也就諸葛亮這個名字,才會讓後人矇起雙眼將如此重大的部署失誤視而不見,最後把鍋甩馬謖頭上了。

9樓:啟豬之智

皆不及我魏延魏文長之毛,丞相揚聲祁山,魏延當子午谷而投北,十日之內,可下長安,此時丞相大起三軍,追亡逐北於渭源,自長安以西可盡有也,佔盡雍涼二州之利,勢同強秦,西出函谷關,偏師出壺口擊幷州,直奔鄴城,曹丕賊子首尾難顧矣,此時致書孟達,令起上庸之兵邀賊於襄漢,此席捲雲徹之勢也。

村夫之毛,固何足取?

10樓:神皇帝

如果只是馬謖這5000人單獨面對張郃的部隊無論如何都守不住,但你要知道諸葛亮為何這麼部署。諸葛亮是讓馬謖拖延時間保住後路,等到諸葛亮率領主力回援。而馬謖在山上被切斷水源,部隊崩潰的速度超出了諸葛亮的預計,計畫破產,後路被斷,整個局面崩盤。

諸葛亮該不該斬馬謖?

大風清揚 這話說的。如果不斬,那就是袒護馬謖,諸葛亮就必須把責任承擔下來,否則沒有條件放過馬謖,你們捨得讓諸葛亮承擔責任嗎?就算你們捨得,諸葛亮自己有這個氣量嗎?答案寫在史書上了。 wind 違抗軍令不說,作為主將棄軍逃跑,這一條就足夠將他就地正法。就算不殺,馬謖的心氣,銳氣,經過這場已然殆盡,活著...

如果劉備不找諸葛亮,諸葛亮何去何從?

遊鐵蛋 這個問題首先要確定劉備在荊州有沒有和諸葛亮交流過。按 諸葛亮傳 記載是徐庶 司馬徽的推薦後劉備多次去拜訪諸葛亮。而 魏略 則說的是諸葛亮在荊州危難的時候主動去見的劉備。劉備求賢,自然要和臺面上的豪傑賢士產生交集尋找人才,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也不可能不出山,自然也要和臺面上的豪傑士族扯上關係來...

劉備與諸葛亮為何對馬謖的判斷截然相反?

jany01 還是角度不同吧,經驗不同造成的。劉備臨終時對諸葛亮那翻 嗣子不才君可取 的話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這樣的託孤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史上僅此一例。對此,人們眾說紛紜。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是劉備臨終時的激將法 將諸葛亮一軍,讓他死心塌地輔佐劉禪,不敢造次。陳壽在 三國志先主傳 中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