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評價徐高張是「高談闊論,書生而已」按劇中的表現確實如此嗎?

時間 2021-05-09 04:05:39

1樓:

劇裡徐高張層次本來就沒有刻畫得很高,胡宗憲說得挺客觀,他乙個封疆大吏,浙江給朝廷納七分之一的賦稅,他既管軍務、又管民生,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徐高張三人對他來說的確是書生罷了。

當劇情進展到張居正說:「不如讓浙江亂起來。」這句話開始已經挑明了劇情把他死死按在胡宗憲、嚴嵩、海瑞,甚至可以說李妃之下了。

書生高談闊論,紙上談兵,在朝堂之上,目光短淺,囿於黨爭,嘴上稱自己憂國憂民,內心並無社稷百姓,權謀手段也沒見得有多高明。

清流們不配其名,只是披著風光好皮的另一群濁流罷了。

2樓:12333

這是胡宗憲對徐高張在改稻為桑國策中的表現的評價。實際上徐高張還是很厲害的,比胡宗憲要強很多。徐高張只派譚倫乙個人用大義道德來限制胡宗憲,卻沒有其他的動作來抵制改稻為桑。

所以胡宗憲對徐高張在改稻為桑這件事的態度上的評價是「高談闊論,書生而已」,也是委婉的罵徐高張是滑頭只說不做,胡宗憲那個級別的人說話比較含蓄。

3樓:棋子

胡宗憲深入一線封疆大吏,肯定比這三位位居台閣的大人更加能體會到民生疾苦與各項政策落實到底層是何等的扭曲歪解。這三位都是裕王老師,屁股決定腦袋,他們所代表利益集團,也限制住他們的行事風格。就劇中人物而言,胡宗憲確實夠份量說的起這些話,也為後邊的的改革做出預言。

4樓:看上去

你是個基層經理,業務流程實操人員管理都門兒清,然後集團裡有幾個博士碩士畢業的精英,幹了一段董事長秘書、宣傳部經理後提了副總總監,還跟提拔你成為分公司經理的總經理分成兩派,現在關於專案運營上意見不一致了,這兩者間的矛盾不是權力鬥爭啊,純粹是不可調和的路線鬥爭啊!

5樓:來世再說愛你吧

呵呵,按照劇中胡宗憲的看法,高談闊論,書生而已的評價還是摟著說的,如果讓胡老闆直抒胸臆,徐高張在胡宗憲心裡連書生都算不上,頂多就是一群蠅營狗苟的小人

你看胡宗憲的為官之道,可算是腳踏實地,又不乏機謀變化,嘉靖評價他是實心用事,所謂實心,是心存國家心存百姓,所謂用事,是為了能達到實心,可以委曲求全,可以做嚴嵩的門客,可以忍受嚴世蕃的貪墨。

改稻為桑的國策下來,他清楚的知道這個事情不可行,而且對國策實施後的情況瞭若指掌,但卻是耗盡心力,試圖挽回局面,至少讓老百姓少受苦。同時又能保持體系的勉強執行。這分明就是國士的作為。

還有剿滅倭寇,這個更不用說。

反觀徐高張,以他們之聰明,難道不知道改稻為桑的後果?不知道倒嚴行動正如海瑞所說,治標不治本,不知道嚴嵩本身就是嘉靖撈錢的工具?這一切他們都明白,可他們選擇怎麼做呢,毫無作為,甚至為了擊敗政敵不惜讓「江浙亂起來」,不惜再讓「百姓苦一苦」。

整天喊著為國為民,喊著為國分憂,嘴上一套一套的,實際上卻絲毫不把老百姓的命放在眼裡。

對,把國家搞成這個鬼樣子,根源在嘉靖,嚴嵩能起來根源也在嘉靖。嘉靖不死,嚴嵩不倒,嘉靖不死,國策難改,這些徐高張明白,胡宗憲明白,海瑞明白,王用汲明白。但在都明白的基礎上,他們做出的選擇截然相反,胡宗憲選擇實心用事,費盡心力維持局面,海瑞選擇捨身取義,上治安疏,企圖喚醒嘉靖,王用汲選擇遵守本心,雖沒有千萬人我往矣的豪邁,卻能潔身自好。

而徐高張代表的清流選擇了什麼呢?愛財的依靠這套腐朽體制搜刮民脂民膏,愛官的不惜民力討好皇帝,愛權國家無以為繼還要繼續內鬥。這些人有乙個算乙個,全都是極度了解體制規律,又利用體制來為自己謀福利的權臣。

所謂書生,說實在的高翰文才算書生,雖無政治能力,但心裡卻不壞。相比他,徐高張不能以壞來形容,因為他們的壞是沒下線的

6樓:杜君健

在那個時候,清流和裕王兩大派系的政治意圖還沒有完全顯露出來,已經顯露出來的政治目的是如下兩點:裕王主要目的是不能讓浙江亂,清流是要浙江亂了來倒嚴,由於意見不統一,最後派譚綸去一面掣肘浙江官府按照嚴氏策略改稻為桑,另一面,策動胡宗憲按照裕王意志撫住百姓不造反。

而嚴氏的政治意圖是填補國庫虧空,尤其是小閣老意識到必須在今年就把虧空補上,否則嚴家用不著別人倒,自己就倒了。

而對於譚綸來說,來浙江目的是監視和控制胡宗憲,完成裕王與清流兩邊的意思,乙個是不造反,乙個是倒嚴。

你的問的那句話,是譚綸和胡汝貞的一段談話,這一段談話第一層意思是胡汝貞說譚綸十年沒有長進,他譚綸沒做到為官三思。這裡不展開論述。第二層意思是說胡宗憲他自己無法做到三思。

要注意的區別是,乙個是沒做到、乙個是做不到。

先從譚綸來浙江的目的來說,胡宗憲可以滿足裕王的政治訴求,即撫住百姓不造反,這也是譚綸來浙江的主要目的(也算是留退路)。但譚綸來的第二個目的他胡宗憲無法滿足,即倒嚴。這就有了胡宗憲的那句:

我胡宗憲沒有退路,也沒有什麼可變。他撫住百姓不造反是為嚴嵩考慮,要保浙江保抗倭大局,沒什麼可變是無法變成你們清流的派系。順帶一提,不讓譚綸呆在總督府是為了讓譚綸思危思退思變。

譚綸聽明白了胡汝貞的意思突然意識到他不該來,因為譚綸是裕王的人,主要目的既然不用來就可以達到,何必趟這趟渾水?所以譚綸感嘆:還是他們知人。

指的高拱當初說的胡宗憲根在嚴家,根本策反不了,因此幫清流要完成的次要目的也就失敗了。胡宗憲馬上說,他們也不過是高談闊論,書生而已,(注意這個時候譚綸的表情,無比震驚,說明胡宗憲也是手眼通天的人,胡宗憲或者胡宗憲背後的人把這些事告訴胡宗憲了)實際指的是裕王和清流自以為靠著譚綸就成功約束住胡宗憲從而大局尚有可為。實際上胡宗憲作為定國柱石自己也會這樣做,既為了朝廷也為了嚴家。

無論他們清流怎麼做,是否派譚綸來浙江,他胡宗憲都要這麼做。

到這裡高談闊論,書生而已,就說大致說完了。總體來說,清流裕王想依靠大義來勸說胡宗憲撫住百姓不造反這一招沒有任何意義。這一就是所謂的書生之見。

論述完知人的事兒,下面論述一下知勢的事兒。

問題是清流這一派真的是高談闊論嗎?胡宗憲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清流的通盤布局,他只以為裕王和清流希望他撫住百姓不造反。

但是他實際上已經開始懷疑了,他在這段對話最後一句表明了他對清流用心的懷疑,就是他們當初在議這個國策的時候,他們(清流)要是真想阻,就不該讓這個國策落到浙江。現在落得我說的話上面(嚴閣老,小閣老)不會聽了,我想做的事上面(小閣老)也不會讓我做了。

這個時候可以算接了清流的嘴臉,也就是清流派系就是希望這個國策落在浙江,就是希望在浙江派個策反胡宗憲間諜,就是希望這個間諜攪的上面不信任胡宗憲進而使得胡宗憲做不成,之後要麼民變,要麼改稻為桑失敗,哪一條都可以倒嚴了。那麼這個時候裕王說的撫住百姓不造反,這一條成不成功清流並不在意。此外,之前清流已經為了倒嚴弄死了乙個欽天監周雲逸,現在讓裕王的譚綸掣肘胡宗憲最後國策不成,罪名落在譚綸身上,譚綸就是下乙個周雲逸。

清流也不在意是否犧牲了譚綸。

為什麼說清流不會保譚綸?胡宗憲面聖的時候說,「也沒有任何人能左右臣之本意」。這句話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譚綸。就連老狐狸嘉靖也反應了一下才回過味兒來。

這裡可能有些迷惑,為什麼是胡宗憲保而不是清流去保?而這個問題就佐證了清流根本就沒在乎譚綸死活,譚綸便是下乙個周雲逸。

(ps:這也就是嘉靖為什麼評價裕王孱弱敦厚,之中的敦厚二字的原因。具體來說清流在有些方面和裕王並不是一條心,但是裕王為人敦厚並沒有及時看出清流的有些真實政治意圖。

並且總是被清流帶著跑)

所以後來譚綸才說出一番感激涕零的言論,說自己不願看信件。並且承了胡宗憲的情,去做參軍,離開了浙江官府的漩渦。自此這一幕暫告段落,譚綸完成裕王使命,裕王和清流共同的倒嚴目的暫時擱置,靜待時機。

當然結果是兩項使命都完成了,所以才會被裕王,清流兩方共同認可兩三年時間就提拔為浙江臬臺,南直隸巡撫。可見譚綸也是手段高明。

7樓:陳越

歷史上的徐高張的實幹能力都不在胡宗憲之下,尤其是張居正,更是治國的大才,絕不僅僅是書生。

但從劇中來看,徐高張作為反對黨,在野黨(相對於執政的嚴黨),的確是只能高談闊論和給執政黨找別扭,因為實際執行一切事務的人,從內閣、六部到下面的南直隸、浙江省,都是嚴黨和宮裡派去的人,譚綸出來只是個參軍,海瑞是被臨時抓差去淳安縣的,趙貞吉就任江蘇、浙江的巡撫,不是查案就是給嚴黨攪屎。

胡宗憲作為嚴黨在東南最大的負責人,一邊要忙著剿滅倭寇,一邊還要平衡著各方利益,出了水災還得費心賑災,相對於反對黨的人自然是擔子重多了。所以他說這話,與其說是在貶低徐高張,不如說是在告訴別人自己在一線做事的難處。

8樓:王平

是的,儘管口號高喊,做事卻縮頭縮尾,盡耍觜皮子,業務能力不如嚴嵩。嘉靖說:「要是嚴嵩還在,改稻為桑早己完成,朕何至於伸手要飯吃。」這話從側面證實胡宗憲的論斷。

9樓:zsppp

確實如此,只要皇帝還是嘉靖,那麼徐高張要麼上不了位,要麼上位了也被肘制的死死地。就像嚴嵩倒台後,嘉靖不是扶持陳洪上位了嗎?想要施展政治抱負,得先過皇帝那一關,嘉靖那一關他們過不去。

縱觀全劇,胡宗憲都十分尊重嚴嵩,因為他們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用嘉靖的話叫忠君體國。他們都是可以為了皇帝的名譽和利益摒棄其他東西的。只不過後面嚴嵩因為嚴世蕃開始舍大家為小家了,胡宗憲還是初心不改,給嚴黨送了個鐘。

徐高張也明白嘉靖,所以他們投資的是新皇,他們也沒想著嘉靖在位的時候就翻雲覆雨的。

10樓:啦啦啦德瑪西亞

劇中表現應該不算吧。劇中的徐高張我覺得很符合歷史了,也是歷史上著名的三位首輔。反而我覺得胡宗憲有些過於文武雙全,洞悉一切的意思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裡胡宗憲說的,聖人的書是用來讀的,而用來辦事百無一用。?

顧玉鵬 胡部堂語重心長的和馬寧遠談話的時候就說了,多讀左傳,通鑑。論語太難不適合你,容易望文生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知道了什麼不能幹,才能知道什麼該幹。就像現在的負面清單。讀書要多思考,沒有自己的思考理解直接照搬照抄的用容易出問題。聖人的書很容易誤解的.讀,多讀,多思考。別照搬照抄 別望文生義...

《大明王朝1566》裡嚴世蕃為什麼阻止胡宗憲見嚴嵩?

王止修 站在嚴世蕃的角度,嚴黨和清流已經白熱化,他帶領嚴黨冒天下之大不韙毀堤鹽田,為的就是完成改稻為桑的政治任務。而胡宗憲在見了裕王派去的譚綸之後,竟然百般阻撓毀堤鹽田,並且明確說改稻為桑不可能。你讓嚴世蕃怎麼想,讓嚴黨上上下下怎麼想?我們是開了上帝視角,才知道胡宗憲的為人。這就看出嚴嵩的格局來了,...

大明王朝1566裡邊關於胡宗憲的人設是不是太過正直無私?

強身健體知行明性 胡大公子橫行鄉里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吧?不然老田為啥這麼勤快?不是海剛峰直接給胡大公子揍了,得收多少錢?胡宗憲金蟬脫殼,這是從老鄭嘴裡明說的。無私嗎?嚴嵩讓他養寇自重,朝局迫使他剿滅倭寇,他選擇忠孝兩全,死於戰場,這叫貪名。貪自己之名,還能叫無私嗎?最後老胡也被抓進監獄了,無論如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