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邊關於胡宗憲的人設是不是太過正直無私?

時間 2021-05-06 09:57:33

1樓:強身健體知行明性

胡大公子橫行鄉里不是從今天開始的吧?不然老田為啥這麼勤快?

不是海剛峰直接給胡大公子揍了,得收多少錢?

胡宗憲金蟬脫殼,這是從老鄭嘴裡明說的。

無私嗎?嚴嵩讓他養寇自重,朝局迫使他剿滅倭寇,他選擇忠孝兩全,死於戰場,這叫貪名。貪自己之名,還能叫無私嗎?

最後老胡也被抓進監獄了,無論如何,從現今視角來看,老胡也是有案底的人了,最後死於監獄。

在大染缸裡,無私也有私,不忘初心罷了。

2樓:羅馬次席保民官

電視劇集裡的胡宗憲是否太過正直無私,其實是沒有太多明顯證據的。對於乙個封疆大吏,用正直這樣的字眼去評價他又是否太過小兒科了?但他能夠周旋於朝廷的各方勢力,得到嘉靖皇帝的肯定,在浙江這個絞肉機裡全身而退(至少在電視劇集裡是)定是有其過人之處。

1.知道有些事情會遭天譴,不能做:如毀堤淹田。

小閣老當初密信浙江毀堤淹田逼百姓改稻為桑就是揹著胡宗憲直接給鄭、何二人下的命令。可見其平時過往就知道行事的分寸,連劇中的政治低手小閣老嚴世蕃也知道。據此胡總督可以稱之為有良心。

2.會來事兒,長袖善舞。胡宗憲作為嚴黨在浙江山頭的第一號人物,在倒台風暴中,不僅皇帝要保他,連裕王一系的人馬也要保他。

胡宗憲雖然被看作是嚴黨中人,但卻沒有乙個嚴黨的盆友,是嚴黨中的另類,反倒是和裕王一系的趙貞吉有著不少的交情,和正直的李時珍李太醫、譚倫成了朋友,攀上了交情。

其會來事兒集中體現在與海瑞的第一次見面時。

海瑞押送糧草到剿倭大營兩人第一次見面,胡宗憲料定海瑞會問毀堤淹田的事,先搶在海瑞開口前念了兩首詩,這兩首詩裡大有學問。

第一首是岑參的萬里奉王事,用來表明自己的心志,為自己定調。

第二首詩是高適的《封丘作》,來稱讚海瑞,或者說拍海瑞的馬屁。

高適屢試不第,最後經人推舉考了明經科中第補了封丘縣尉這樣的官;海瑞一輩子也是個舉人出身。科場不順;

高適43歲任封丘縣尉;海瑞48歲任淳安知縣。兩人都是仕途不順;

高適後經安史之亂,朝廷用人之際被封節度使,後封渤海縣侯,成為唐朝由一介詩人封疆拜侯的第一人。譚倫規勸海瑞時不也用封疆入閣來激勵海瑞嗎?

但每當譚倫談及未來海瑞要封疆入閣的事總要被海瑞懟回去,其中固然有關係親疏之別。相比與胡部堂的方式,高下立見了。海瑞在聽完胡宗憲讀的詩後,不是說我沒有封疆入閣的意願,而是說部堂過譽了。

胡宗憲把自己比作岑參,將海瑞比作高適,兩人都是邊塞詩人,胡海二人又身處浙江,不在朝堂之上。又怎會沒有惺惺相惜之感?

這也是胡宗憲比趙貞吉高明的地方,胡宗憲對待海瑞是互相吹捧、趙貞吉對待海瑞是罵、是揭老底。那海瑞對兩人的反饋也就不一樣了。雖然皇帝把兩貞並列,但彼貞還是不如此貞的,至少在對待海瑞這件事上是如此。

3.身負剿倭大任,這是其能從浙江全身而退的關鍵。

3樓:淘氣不說話

嚴黨的倒台是大勢所趨,是必然。胡宗憲的存在,可以看作嚴黨的乙個門面,既能遮擋自己腐敗的內在,又能給自己留條後路。

胡宗憲當總督的這麼多年,嚴黨該怎麼地就怎麼地,可見胡對朝廷忠是要打引號的。

如何理解大明王朝1566裡胡宗憲說的,聖人的書是用來讀的,而用來辦事百無一用。?

顧玉鵬 胡部堂語重心長的和馬寧遠談話的時候就說了,多讀左傳,通鑑。論語太難不適合你,容易望文生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意思是知道了什麼不能幹,才能知道什麼該幹。就像現在的負面清單。讀書要多思考,沒有自己的思考理解直接照搬照抄的用容易出問題。聖人的書很容易誤解的.讀,多讀,多思考。別照搬照抄 別望文生義...

《大明王朝1566》裡嚴世蕃為什麼阻止胡宗憲見嚴嵩?

王止修 站在嚴世蕃的角度,嚴黨和清流已經白熱化,他帶領嚴黨冒天下之大不韙毀堤鹽田,為的就是完成改稻為桑的政治任務。而胡宗憲在見了裕王派去的譚綸之後,竟然百般阻撓毀堤鹽田,並且明確說改稻為桑不可能。你讓嚴世蕃怎麼想,讓嚴黨上上下下怎麼想?我們是開了上帝視角,才知道胡宗憲的為人。這就看出嚴嵩的格局來了,...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憲評價徐高張是「高談闊論,書生而已」按劇中的表現確實如此嗎?

劇裡徐高張層次本來就沒有刻畫得很高,胡宗憲說得挺客觀,他乙個封疆大吏,浙江給朝廷納七分之一的賦稅,他既管軍務 又管民生,是真正的中流砥柱,徐高張三人對他來說的確是書生罷了。當劇情進展到張居正說 不如讓浙江亂起來。這句話開始已經挑明了劇情把他死死按在胡宗憲 嚴嵩 海瑞,甚至可以說李妃之下了。書生高談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