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半功倍的抵禦匈奴,為何戰國時趙國可以做到,而一統天下的秦國卻不能?

時間 2021-05-07 22:32:55

1樓:無知者牛燉羊

頭曼雖然不如他兒子冒頓意氣風發,但畢竟也是載入中原人史冊的第一位瞠犁孤塗單于,可跟李牧對峙的匈奴人頭頭又是個統領幾部、幾萬控弦之士的大頭領、大統帥呢?

2樓:DAYU

這個問題似乎還可以從軍事的角度講。作為農耕文明的中原對於匈奴來說主要是防禦態勢,因為佔了他們的地盤也沒有用,不長莊稼。草原游牧的匈奴打漢人就是劫掠,打一下就走,主動攻擊,所以是攻勢。

長城的位置恰好是農耕和畜牧的分界線,可見長城就是根據文明的邊界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分界線修的。

從現代軍事理論看說,在兵力既定的情況下,防禦正面越窄越利於防守方。因為可以更加集中兵力,也便於進行多層次的縱深防禦。

趙國僅僅是乙個諸侯國,其面對匈奴的防禦正面也就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部分地方。也就幾百公里。不管是兵力調配、後勤補給、通訊指揮都相對簡單。

而秦掃六合,統一中國建立帝國,整個北方都是對匈奴的防禦正面,從甘肅到陝西、山西、河北,大約得兩千公里,匈奴作為游牧民族可能從任何乙個地方打過來。在沒有現代指揮體系的情況下,怎麼分布兵力、怎麼傳遞資訊,都是大的問題。防守距離長支援和物資補給也長,很難在這麼長的防線上抵擋匈奴。

蒙恬北征匈奴是獲勝的,可見秦朝的軍隊不是打不過匈奴。只能說是防禦正面太寬,很難在每個地方都對匈奴取勝。

3樓:

題主只看到了結果

答案很簡單,因為戰國時候匈奴各部並沒有統一,而是分散的部落。成百上千的部落有時候為了牧場還有水源都會互相攻擊。而且匈奴周邊有很多的胡人,丁零,婁煩,月氏之類的。

但是到了秦朝的時候,各匈奴部落在強有力的人物的帶領下逐漸統一了起來。並且擁立了他們的老大,比如頭曼單于,以及接下來的冒頓單于。這些胡人一旦聯合起來那可就厲害了。

匈奴先是把在河西走廊、祁連山附近游牧的月氏人趕到了西北邊,然後又逐漸驚略山西等地。

還有更典型的兩個例子,阿拉伯統一起來之後滅亡了薩珊波斯,打殘了拜占廷。而蒙古各部落統一起來之後,更是征服了世界。

4樓:SANCL

乃使蒙恬北故長城而守藩籬,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先問是不是。

趙國大將李牧,堅壁清野,匈奴來戰,堅守不出,無利可圖。十年來軍心已疲,李牧這邊厲兵秣馬,加強練兵,以逸待勞,一戰而定。

5樓:M3小蘑菇

趙國那時候的匈奴還不如西漢前中期那麼強,當時的趙國是中原的乙個諸侯國,而匈奴也只是蒙古高原上的乙個普通部落

秦國派大軍去防守可能是因為內部比較太平,無仗可打,而戰爭時期適用的軍功體制沒能轉型,於是不得不讓大量軍隊投入到相對可能獲得軍功的北邊和南邊去

而漢初的匈奴打敗了月氏,又接收了不少秦末戰爭時的中原將領,基本統一了蒙古高原,很有威脅

不過白登之圍純屬劉邦志得意滿,衝得太前面,結果在漢朝後續大部隊即將趕到時匈奴也妥協了

6樓:馬桶上的沉思

其後義渠之戎築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至於惠王,遂拔義渠二十五城。惠王擊魏,魏盡入西河及上郡於秦。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

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

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其後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胡甚信之。

歸而襲破走東胡,東胡卻千餘里。與荊軻刺秦王秦舞陽者,開之孫也。燕亦築長城,自造陽至襄平。

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郡以拒胡。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其後趙將李牧時,匈奴不敢入趙邊。

後秦滅六國,而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眾北擊胡,悉收河南地。因河為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因邊山險巉谿谷可繕者治之,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

又度河據陽山北假中。

當是之時,東胡強而月氏盛。匈奴單于曰頭曼,頭曼不勝秦,北徙。十餘年而蒙恬死,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於是匈奴得寬,復稍度河南與中國界於故塞。

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後有所愛閼氏,生少子,而單于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於月氏,而頭曼急擊月氏。

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之亡歸。頭曼以為壯,令將萬騎。冒頓乃作為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

「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行獵鳥獸,有不射鳴鏑所射者,輒斬之。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其善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頓立斬不射善馬者。

居頃之,復以鳴鏑自射其愛妻,左右或頗恐,不敢射,冒頓又復斬之。居頃之,冒頓出獵,以鳴鏑射單于善馬,左右皆射之。於是冒頓知其左右皆可用。

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亦皆隨鳴鏑而射殺單于頭曼,遂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冒頓自立為單于。

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強盛,聞冒頓殺父自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頭曼時有千里馬。冒頓問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馬,匈奴寶馬也,勿與。

」冒頓曰:「奈何與人鄰國而愛一馬乎?」遂與之千里馬。

居頃之,東胡以為冒頓畏之,乃使使謂冒頓,欲得單于一閼氏。冒頓復問左右,左右皆怒曰:「東胡無道,乃求閼氏!

請擊之。」冒頓曰:「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

」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東胡王愈益驕,西侵。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為甌脫。

東胡使使謂冒頓曰:「匈奴所與我界甌脫外棄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頓問群臣,群臣或曰:

「此棄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於是冒頓大怒曰:「地者,國之本也,奈何予之!

」諸言予之者,皆斬之。冒頓上馬,令國中有後者斬,遂東襲擊東胡。東胡初輕冒頓,不為備。

及冒頓以兵至,擊,大破滅東胡王,而虜其民人及畜產。既歸,西擊走月氏,南並樓煩、白羊河南王。悉復收秦所使蒙恬所奪匈奴地者,與漢關故河南塞,至朝那、膚施,遂侵燕、代。

是時漢兵與項羽相距,中國罷於兵革,以故冒頓得自強,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自淳維以至頭曼千有餘歲,時大時小,別散分離,尚矣,其世傳不可得而次雲。然至冒頓而匈奴最強大,盡服從北夷,而南與中國為敵國,其世傳國官號乃可得而記云。

置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匈奴謂賢曰「屠耆」,故常以太子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

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蘭氏,其後有須卜氏,此三姓其貴種也。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往者,東接穢貉、北韓;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

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最為大,左右骨都侯輔政。諸二十四長亦各自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封都尉、當戶、且渠之屬。

歲正月,諸長小會單于庭,祠。五月,大會蘢城,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計。

其法,拔刃尺者死,坐盜者沒入其家;有罪小者軋,大者死。獄久者不過十日,一國之囚不過數人。而單于朝出營,拜日之始生,夕拜月。

其坐,長左而北鄉。日上戊己。其送死,有棺槨金銀衣裘,而無封樹喪服;近幸臣妾從死者,多至數千百人。

舉事而候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其攻戰,斬首虜賜一卮酒,而所得滷獲因以予之,得人以為奴婢。故其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

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戰而扶輿死者,盡得死者家財。

後北服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之國。於是匈奴貴人大臣皆服,以冒頓單于為賢。

歸根結底一句話,秦統一了六國,匈奴也完成了統一,國力大漲,白登之圍時處於其國力的巔峰時期...

請問漢朝時,劉邦在白登被圍時,匈奴人為何不將劉邦消滅,然後直取中原。?

大道之行 四十萬騎兵圍兩萬漢軍步兵死活吃不掉,漢軍處境不好但匈奴消耗後勤壓力更大,加上周勃人馬基本掃清大同附近匈奴殘餘勢力趕來增援,壓力更大,雙方誰也吃不掉誰,既然使臣來了給個台階順勢就下了。 yeeda 這種問題很簡單 第一匈奴人吃不下劉邦那只部隊,至少短期內吃不掉 二是即使拼了命的把劉邦吃了,也...

歐洲聯盟可以成立,戰國時六國合縱為何失敗?

黃平 歐盟是乙個政治經濟為主的聯盟,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聯盟內部經濟交流便利對外增強競爭力的組織。而軍事方面基本不涉及。而軍事聯盟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北約是為了對抗蘇聯而建立的。戰國時合縱是為了對抗秦國的軍事壓力而設立的,並且是真刀真槍的真打。因為各自地域不同,所面對的軍事威脅和打擊也不同,所以這個聯盟...

黃河抵禦外敵的作用為何不如長江,兩淮?

小七子 山高縣的回答https www.zhihu.com answer 101314671這是站到南方政權立場得出的結論。如果站到北方政權視角。黃河是比長江還靠得住的天險。史上北方政權過了七次長江 晉滅東吳,隋滅陳,宋滅南唐,兀朮搜山檢海,元滅南宋,清滅南明,49年渡江 而南方政權只過了四次黃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