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楚漢戰爭破壞力超過了春秋戰國

時間 2021-05-07 21:18:09

1樓:新時代民工

一、春秋戰國是國家政權間有組織的戰爭。

1.春秋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爭奪「霸權」,戰爭規模相對小、戰爭烈度較低,基本上都是打服了叫爸爸就算了,所以對於社會生產力的破壞非常有限。

2.戰國時代的主題國家間的兼併,戰爭的目的在於獲取地方的土地和人口,打下來的地方是要好好經營的,戰國戰爭不但不破壞整體生產力,而且為了服務戰爭的需要,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雖然戰爭規模大、戰爭烈度高,但被滅了的國家也沒有被燒光、殺光、搶光,只是換了秦國官吏來統治而已。

3.春秋戰國的戰爭資源是國家有組織的提供的,軍隊是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不會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二、楚漢戰爭是「秦末農民戰爭的延續」。

1.說楚漢戰爭的破壞力度大是不公平的,真正破壞力大的實際上其前身「秦末農民戰爭」。

(1)與戰國國家間有組織的戰爭不同的時,秦末農民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推翻秦的統治,戰爭的目的具有天然的破壞性,而社會秩序一旦崩壞,社會生產必然受到極大的破壞。

(2)玩過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破壞對手的經濟基礎是這類遊戲的不二法門,亂世中,不論是官軍還是叛軍,都會把破壞敵佔區的經濟生產作為一種低成本的有效戰術。

(3)沒有穩固根據地的起義軍通常被稱為「流寇」,流寇的特點就和蝗蟲一樣,所過之處「搶糧、搶錢、搶女人」。交戰區的百姓要麼被殺、要麼逃亡,經濟生產全面停滯。

(4)因為戰爭失去家園的百姓通常會被「義軍」裹挾,稱為「流民」,流民則是蝗蟲中的蝗蟲,所過之處寸草不生,然後製造更多的流民,導致社會生產徹底崩壞。

2.楚漢戰爭實際上實在收拾「秦末農民戰爭」的爛攤子。

(1)項羽分封諸侯後,所謂的農民戰爭已經徹底結束,楚、漢都有了自己名義上分封和實際上控制的地盤,軍隊已不再是流寇。諸侯都已經在自己治下開始恢復生產力,只是時間來不來得及的問題而已。

(2)前期戰爭殺傷了大量的人口,流民問題被以殘酷的手段解決,活下來的人開始開荒種地。

(3)當然,楚漢戰爭規模大、烈度高,對物資的消耗也是天量的,當男性基本都在戰場上相互廝殺時,經濟生產仍然會被嚴重破壞。

2樓:溪玦

春秋戰國嚴格意義上算不上亂世。

頂多就是個中晚唐期間的軍閥割據。

各個諸侯國戰爭的烈度並不大,大部分時期都是大國欺負小國,或者是進行區域爭奪的小型戰爭。很少有勢均力敵的大國進行拼盡國力的長期消耗戰。

唯一一次比較著名的這種戰爭,也就是秦趙長平之戰了。

你想想當時才三年,秦趙兩國就幾乎懟上全部存糧和青壯。

而楚漢戰爭,可是在滅秦戰爭以後又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類似於長平之戰這種規模的長期戰爭啊……

這才是消耗國力的大頭,更可謂是農業時代的戰爭奇蹟。

因為他幾乎是堵上了全部國力在進行戰爭。

像司馬遷說項羽是因為高傲才不過江東,那根本就是文人臆想。

實際情況時楚地的戰爭底蘊早就拼光了,存糧、青壯基本已經損失殆盡。

他哪怕不自刎,也沒機會再跟劉邦爭天下了。

不然,你以為為啥項羽一敗戰爭就基本結束了,項占區基本是傳檄而定?

所以,亂世的時間長短並不會造成國家損失嚴重。

真正損耗國力嚴重的,還是長時間高烈度的強國消耗戰。

3樓:華夏不朽

秦統一天下,雖然統治算不上多麼穩固,但相對而言也是一種秩序。

秦末漢初反秦勢力的崛起打破了這種秩序,但他們卻又無法快速建立新的秩序,所以當時的社會無序化相對來講比較嚴重。

而戰國時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好幾個國家的戰爭,不管出於何種目的,這些諸侯王都會在維護本國社會的秩序。

4樓:

西元前3世紀,這一百年對於中國來說是驚心動魄的。從戰國七雄並立到秦國一統,又從楚漢爭霸到了天下歸劉。但是有乙個情況不得不說,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秦國統一幾百年的時間。

而同樣是諸侯並立,楚漢爭霸卻只用了5年時間。公元202年,西楚霸王項羽就被迫在烏江自殺,天下

最終歸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一、春秋戰國期間各國力不足,思想也停留在分封制時期自周平王遷都到了洛邑之後,周天子的地位就開始一日不如一日了。

在春秋的前期,周天子還有一定的軍隊、土地和威嚴,但是到了春秋戰國交替時,已經沒有人再在乎周天子的態度。各國的擴張戰爭相繼開始,首先是強大的魏國開始四處征戰,把秦國、趙國、南韓都打得夠嗆。但是那時的戰爭主要以搶占對方的城池為主,想一口吃掉對方,誰也沒有那個能力。

魏國在遭受齊國和秦國雙面打擊之後,國力衰退開始走向下坡路,但西方的秦國開始了自己的新生。當時的秦國人口並不是很多,在各國中實力屬於墊底。商鞅變法基本上改變了秦國的國力,商鞅重農抑商的政策從遠來看並不利於秦國的發展,但是短期來確實有利於增強秦國的後勤儲備。

再加上軍功的刺激,是秦國成了乙個軍國主義國家,這一點和後來歐洲的普魯士帝驚人的相似。也只能說秦國運氣好,自秦惠文王之後,秦國的歷代君主沒有乙個廢物。此外秦國求賢的慾望極強,各國有識之士紛沓來、出謀劃策。

從最早的商鞅到後期李斯,這些人為秦國做了很多「無所不用其極」的事情。西元前221年,一代雄主秦始皇統一了六國,開創了大秦帝國。在政治的眼界上不得不佩服秦始皇,廢除了延續了很久的諸侯分封制,沒有把自己的兒子們分封到各地為王。

而是使用了全新的郡制,雖然在此之前各國已經開始試用郡縣制,但在全國推廣,秦始皇絕對是空前絕後。從世界主要幾個帝國的發展史來看,它們都使用了郡縣制,但這些偉大的帝王不可能出現什麼政治交流。或這就是歷史正常的發展軌跡。

西元前207年,項羽率領大軍在劉邦之後進入咸陽。進入咸陽之後的項羽重新分封了各王,意圖重新建立乙個各國並立的格局。但項羽不懂他者是在開倒車,在這一點上項羽和秦始皇完全不在乙個層次。

二、項羽分封的諸王實力並不均衡劉邦之所以能夠最後戰勝項羽,項羽的分封不均佔了很大的因素。首先項羽分封各王是按照軍功的大小分配擁有土地的多少,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同時他又以是否進關中作為分封的又乙個標準,很多在東線作戰的諸侯根本不可能進入關中。

雖然他們同樣戰功赫赫,卻沒有被封王這就在他們的心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雖然他們不是項羽的對手,但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其次項羽的分封夾雜了很多個人的感情因素,那些與其親近的諸侯分封的地域和土地面積都十分的不錯。

而那些他所忌憚的諸侯則被封到了偏遠之地,劉邦就是最好的例子。最後,項羽分封的各王也相互仇視,各個諸侯王之間

的衝突不斷加劇。這是的各國已經和戰國時期的各國有了本質上的不同。劉邦在從蜀地偷襲了關中的三王,迅速占領了秦國的舊地,首先保證了自己根據地的安全。

在劉邦與項羽較量的初期,大多數諸侯選擇了觀望,沒有倒向任何一方。但是劉邦、張良那幫人比項羽高就高在這,劉邦在於項羽鏖戰在中原地區的同時,一邊讓大將韓信進攻趙、魏等國,另一邊策動彭越等人發動叛亂,牽制了項羽注意力。最後韓信、英布、彭越、劉賈在加上劉邦自己的軍隊共60萬人,將項羽的10萬餘人包圍在了垓下。

項羽只能帶著幾百騎兵突圍,走投無路中在烏江自殺。通過了秦始皇的統一,各國那種域的仇恨已經大大削弱,這也是劉邦能夠統一的重要原因之一。

5樓:風雨雲台

感覺這種東西很主觀,十分不靠譜。

能讓你產生這種感覺的原因還是在於太史公的《史記》吧。我在這裡可以肆無忌憚地說一句,中國的史學家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

司馬遷;另一類:其他史學家。中國的正史史書可以劃分為三大類:

一類:《史記》;二類:《漢書》、《三國志》、《後漢書》;三類:

其他正史。

你之所以覺得楚漢戰爭的破壞力超過了春秋戰國,那是因為太史公在楚漢戰爭這一歷史時期的著墨點非常多,而且十分生動。他用手中的那支生花妙筆,向你栩栩如生地展現了楚漢之爭的殘酷性。反觀其他史書《春秋左氏傳》、《戰國策》等在這方面的刻畫就要弱很多。

我個人認為,戰國時期的戰爭強度與烈度肯定超過楚漢戰爭。君不見一場長平大戰直接就是坑殺幾十萬戰俘,而且今天依然可以在山西高平縣看到大量的屍骨坑。反觀楚漢之爭,則未見類似的屍骨坑出現。

判斷歷史事件,要看史書,但是更應該看的是文物等實實在在的證據。

6樓:江口洋介

問題是春秋戰國打的是區域性戰爭,秦未楚漢打的是全面戰爭。哪怕秦滅六國的統一戰爭在戰線以外還是休養生息,恢復民力而西楚伐齊造成山東幾乎是焦土。

7樓:Xiuquan Yu

春秋和戰國早期的戰爭,還能算的上是有限戰爭,

基本都是貴族老爺們的恩怨情仇,老百姓除了天天被搶戰爭跟他們關係不大,

戰國時列國變法,平民百姓成了戰爭主力,

到了戰國末年,戰爭規模已經很嚇人了,每次戰爭都是屍山血海,

到滅六國時,中國已經元氣大傷,

秦始皇滅六國後,實際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幹的還算不錯,

但秦始皇晚年的某一年開始,突然像發瘋一樣,開啟了一堆耗竭民力的工程,哪怕是天天赳赳老秦的秦粉,讀到這軲轆歷史,也會發覺相當不對勁,這和後來羯趙石虎的故意虐民的政策很相似啊,

秦始皇突然發神經的原因現在沒人說的清,但這幾年到秦二世這段時間,整個國家的經濟和基層治理一定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這是肯定的。

總之,戰國末期的戰爭+秦始皇晚年和二世的政策+楚漢戰爭+漢初的戰爭=天下糜爛

8樓:風大 可稍息否

波及範圍和爆發時間很重要。

春秋戰爭,小的不算,隻算大點的,大體範圍實際上是省內戰爭甚至是市內戰爭。就連晉楚之戰,規模很大了,差不多也就是山西和湖北在山東打了一仗——說山東已經是十分誇大了,城濮之戰是在鄄城、定陶一帶打的,還不如說是在菏澤打了一仗。波及範圍也就是這麼點地方,說是在山東打的,好像波及山東一省似的,那是真的有點虧心。

至於繻葛之戰,赫赫有名,周天子和鄭莊公打了一仗,差不多就是洛陽和鄭州幹了一架。你說這能影響多少地區的民生呢?就是河南其他地方的經濟基礎都不會被破壞掉。

我就不說之前西周時代周幽王和申國之間的戰爭了。西安和寶雞打了一仗……而且這些戰爭的時間分布極其分散,趕不到一塊去。

戰國時期戰爭規模擴大了很多。長平之戰打到了秦趙兩國都糧食危機的地步。就這,趙國代北軍還沒參戰。

那到底都誰參戰了?大概就是山西河北各一部,對上陝西河南各一部……齊國魏國楚國燕國都在看戲。南韓被揍了一頓也在看戲。

時間上也拉開了一段距離。最集中的反而是秦始皇滅六國,幾乎就沒停。

楚漢相爭就不同了。這是一次全面戰爭。

項羽分封時,刻意挑起諸侯內戰,將諸侯派來滅秦的很多將領都封了王。結果分封完畢之後,天下沒有一夕之安,就爆發了全面內戰。像最典型的三齊,直接就開打了。

項羽還跟著過去攙和。這廝還好屠城。魯地的「君子」們還跟著他起鬨。

最後楚漢兩軍在滎陽一線長期拉鋸,雙方都在拼命動員後方力量,這動靜就大了。

但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是在高度關注中原地區的時候,才會發現破壞力比較大。其他地區的戰爭破壞也要小很多。甚至就是在中原地區也有個別地方混得比較好。

比如說張良之所以被封為留侯,就是因為這裡位於戰亂中心卻比較富庶。

楚漢戰爭時為什麼會出現劉邦父親妻子被俘,他逃跑途中差點扔掉子女這樣的事?

小知1412 劉邦,是乙個組織的領導者 組織,有組織的道德,為了組織,作為乙個組織人,特別是作為乙個領導者,就不得不犧牲掉一些東西 比如,劉邦對項羽說,把我的父親做成湯也分我一口。很多人都認為劉邦無情無義,實際上你想一想,假如你就是當時劉邦手下乙個小兵,你希望劉邦這個當頭的怎麼說?難道說讓你這個當小...

楚漢戰爭時期,為什麼素有「好奇計」之稱的范增沒有特別出色的戰略戰術謀劃?

月落烏啼 說范增沒用的,我看張良也沒用啊,也沒看他出過什麼計謀啊,搞後勤保障有蕭何,帶兵打仗有韓信,他跟著劉邦時就打了一籮筐的敗仗啊,然而項羽有范增時那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打得劉邦都懷疑人生了,范增一死,沒二年就玩完了,這樣對比,那個強呢 范增是秦漢間二三流謀士,沒有出色的戰略戰術謀劃正是他自己能力低...

皇室戰爭黑王子為什麼感覺很菜

了不起的艾斯比 論黑王菜不菜,一定要把他的大哥白王拿出來比比。面板資料 9級 白王5費,單體,普通攻擊325,衝鋒650。黑王4費,群傷,普通攻擊206,衝鋒412。僅從資料上看,白王可能有一點優勢,傷害高,而且算是乙個半肉,所以官方很準確的把它定位在5費的費用上。黑王特點在哪?就是那個什麼都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