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

時間 2021-05-07 17:00:00

1樓:theUNSUB

其他的不說,第四集有句旁白是「西元前183年,漢文帝在位的第十三個年頭」,反反覆覆看了下確定我沒看錯,西元前180年文帝才繼位,這個錯誤真的太低階了……

2樓:

嬴政的演員是真帥哈哈。

真的很煩某些低齡服化道偏執患者,每一部紀錄片都要盯著人家馬蹬、流冕、衣服顏色來彰顯自己對古代服制的一知半解。紀錄片是為了傳達資訊,服化道並非主要。我倒覺得這個紀錄片讓人有興趣去了解歷史人物本身,了解他們做事情背後的動機。

並且結合當下,從全域性看乙個決策者的意圖。為什麼這個紀錄片主要強調「隱忍」?很值得玩味

3樓:糖小娘

乙個帝國的崛起,不是幾個偉大歷史人物能做到的,它需要數代人的嘔心瀝血。近百年間更迭不斷的明君和層出不窮的天才人物跨越時間,才能共同建立乙個偉大的時代。身處盛世的我們又怎能不感激這幸運的巧合呢?

————————分割線—————————

嬴政劉徹

強!!!

4樓:吾羽

如果始皇是一直堅持法家統治而不是想著和東方六國的人民和讀書人妥協會如何呢?他們會不會先妥協,而不是紀錄片當中的熱臉貼冷屁股?如果他找到一條通暢的從下往上的晉公升之路,會不會得得到天下的擁護。

5樓:99469721

一開始我還在勸自己不要太敏感,結果後面反覆強調70年,旁白明著講韜光養晦,還什麼

「如果強大的國力並不能維護國家的尊嚴,祖輩70餘年的忍耐與堅守,又有什麼意義呢?」

央視旁敲側擊,你們看著辦。

問題來了為什麼不講到漢宣帝?很明顯時機未到嘛。

6樓:北冥有魚

紀錄片從秦始皇到漢武帝以獨特的帝王視角講述中學到很多歷史知識,才知道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的典故,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悲哀。秦王作為千古一帝的霸氣以及作為帝王想要統一民心而不得的無奈,最終導致焚書坑儒的歷史悲劇。又感嘆項羽因仇恨一把火燒了曠世建築的阿房宮,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佩服漢武帝獨尊儒術從教育上統一民心,用推恩令粉碎諸侯王的潛在威脅,繼承了秦始皇的真正統一全國的崇高理想。張騫出使西域,十三年後帶回了異國風情以及泯滅匈奴的資訊,也為後來的絲綢之路奠定基礎,派遣衛青和霍去病東西決戰匈奴,實現了從漢高祖劉邦以來八十一年被匈奴進犯的恥辱,向世人宣告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7樓:懷劍聽雨

兵馬俑是按照真實軍隊編制製作的

解釋一下兵馬俑的秦國全民皆兵的制度

《文博》2023年第一期陳孟東、盧桂蘭《秦陵兵俑爵級考》

秦軍公升級靠的是甲首,《荀子》五甲首而隸五家。所以秦軍自己的甲士也是很稀有的,全民皆兵的年代,也只有伍夫長以上才是甲士,甚至連很多五夫長也沒有甲,只有十夫長才全部配有甲

兵馬俑現在有四個坑,實際上設計應該是九個坑,以官都尉、號裨將軍、爵五大夫(實際則很可能虛位給近衛軍的統帥秦始皇)為中軸,對稱分布左右各四個坑,展現秦軍五個縣12萬5千丁抽出的1萬6千正規軍

秦一標準縣有12500戶25000丁,三鄉。一都鄉城裡1500戶加四都亭各1000戶加五農亭一農亭200戶。兩農鄉各3000戶,十農亭,一農亭300戶。

農鄉,每農亭300戶600丁出1馬車,配1大夫亭長、2不更卒長、60上造什長,另有3不更卒長、12簪嫋屯長為騎兵,都是輕兵甲士。後勤輜重兵300人(以公士各帶1農奴共60人、上造各帶2農奴共120人、簪嫋各帶3農奴共36人、不更各帶4農奴共24人,後勤共240農奴加60公士)。600丁出378丁。

留守1不更卒長暫代亭長,他的農奴隨軍後勤。

都鄉,5農亭5馬車,400丁出1馬車,配1大夫、4不更、8簪嫋、40上造。後勤200人。

四都亭各5馬車共20馬車,400丁出1馬車,配1大夫、4不更、8簪嫋、40上造。後勤200人。城15馬車,200丁出1馬車,配1大夫、2不更、4簪嫋、20上造。

後勤100人。大城市的純手工業人口比例高。

兩個農鄉就是20馬車、300騎兵,都鄉40馬車,五個縣就是300馬車、1500騎兵。

《六韜·犬韜·均兵》長(5騎)、吏(10騎)、率(100騎)、將(200騎)

回到兵馬俑。王學理《解讀秦俑:考古親歷者的視角》,學苑出版社2023年版。

1號坑,9行每行7馬車一共63馬車,外圍前方300無甲弩、兩翼300有甲弩,後方也有類似配置,每100弩兵伍長公士,由乙個頭戴冠的五百主大夫率領。這是2.5縣5農鄉農亭50馬車加上都鄉農亭12.

5馬車,一共62.5馬車實際63馬車,50車*63人+13車*53人+600+600

2號坑,

車騎部分,3組36甲騎共108甲,加6馬車12甲,車步部分,20馬車60甲、步兵280甲,這是城裡的1馬車27甲士

弩隊部分,50甲,290無甲,純車部分64車190甲。其所屬弩兵1200人歸1號坑,騎兵700人歸4號坑。這是2.5縣87.5馬車實際90馬車

4號坑,應該是靠近指揮者的應急純騎兵,700甲騎,與坑的容積相符。

3號坑,為左翼指揮,1車4將、64甲士。

4個坑加起來,150馬車,騎兵750,4400甲,600無甲,平均一車30人,其中25人為甲士、甲士中5人為騎兵。

《商君書》五人一屯長,百人一將。其戰,百將、屯長不得,斬首;得三十三(甲)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五百主,短兵五十人;二五百主,將之主,短兵百。

千石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人;七百之令,短兵七十人;六百之令,短兵六十人。國封尉,短兵千人。將,短兵四千人。

乙個縣25000丁,縣城校尉5000丁,短兵1000,什長、伍長都是短兵,四鄙曲候5000丁,短兵500,什長都是短兵,一共短兵3000。五個縣就是16000(兵馬俑是這一半),將所在的縣短兵4000。縣城裡的15馬車,伍長也都是短兵,一馬車50多短兵

8樓:pdd

在漢武帝在位時期,中國的領土疆域擴大了整整一倍。漢人之所以之後兩千餘年皆為漢人,便是因為漢武大帝劉徹,而非漢王朝建立者劉邦。

秦皇漢武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皆是能前人所不能的各種開創,守護初生的華夏文明抵禦游牧夷狄的侵襲,並得以輝煌壯大。

所謂古典華夏帝國,自贏政起到劉徹止,基本模子都已打好了。後世任他再如何了不起的帝王,也不過是在這個秦始皇開始畫、漢武帝完工的圈子裡折騰打轉。

9樓:

第四季講漢景帝,結尾說到:韜光養晦的時代即將結束。我突然想到了中國現在的情況。這是不是預示著中國即將改變過去低調隱忍的處事風格?

10樓:江永

很強的政治隱喻,只看了前兩集,秦始皇在執政之初,在泰山封禪,即便收到了儒生的嘲笑,也要忍耐下去,然後修建秦直道,修長城,為的是讓所有來自六國的人對他的國家的認同。。。很多東西,正像會台灣,以及綠綠門說的啊

如何評價紀錄片《出 路》?

乙個點 看完挺難受的。想起馬克思說的 解放全人類。只有共產主義可以解放全人類,而不是片面的 打倒資本主義 希望人類自由,希望人類沒有階級,希望人類的心靈沒有枷鎖。底層人為物質艱苦而苦不堪言,中低層為鴨梨重重的單行道而苦,中產層為物質不缺後的虛無而苦。哪怕到了大資本層,也可能在虛無上更加了道雙倍的虛無...

如何評價紀錄片《鏡子》?

Juan 紀錄片一開始的旁白便令人印象深刻,孩子都是鏡子,他照射出的是父母的性格和家庭的狀況。一開始也會有懷疑,這類的學校在父母的支援下強制剝奪那些孩子的人身自由是否和楊永信是乙個類別,不過結果還好,至少在那些去那裡面的孩子的口中這個學校還是挺好的,強制只是為了改變那些孩子平時所屬的那個狀態,擺脫那...

如何評價紀錄片《統治》?

還沒看過,不過根據題主和其他答者說的,又搜了一下簡介,還是有點感想的。按照很多人的邏輯,養殖場裡的動物是場主的私有財產,所以場主不需要考慮人道之類的問題。這種邏輯一丁點兒都不新鮮,因為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一路發展來的。狩獵採集時代,人類摒棄 萬物皆有靈 的過時信仰,把自己凌駕於萬物之上,對其他動物肆意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