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車如何行軍?

時間 2021-05-07 06:00:18

1樓:

很簡單,馬要吃草的時候把車子卸下來,讓馬處於自由的狀態,吃完了再把車綁上繼續拉。

一直到19世紀西方的馬車用的都是這種方法。

2樓:戴中天

修路+步兵協助。

馬匹補給問題:在道路上行軍的話,路上是設有碉堡的,互相間距離大概就是一天行軍的距離,謂之一停。戰前先要讓碉堡附近的地區徵集糧草儲存在碉堡裡,方便大軍停留補給。

擁擠問題:一般非急行軍的情況下,戰車不會滿載,只有駕車手一人駕車,輜重都在輜重車上,戰前才全副武裝。為什麼千乘就是大國了?因為每輛戰車都需要大量隨從負責後勤。

沒有道路時:這時就要步兵協助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以戰車是不能單兵種作戰的,其機動能力受限制嚴重。修路能大大減輕戰車的後勤壓力,這也是為什麼秦始皇要修馳道並有能力將兵力投送到河套和嶺南。

這裡要特別提一下河流。河流是戰車的大敵,戰車面對河流時的通過能力甚至差於步兵,除非事先修好了石橋,否則臨時浮橋對戰車也是不濟事的,只能把戰車臨時拆卸後船運。可以想見,宋襄公如果選擇半渡而擊,獲勝是毫無疑問的。

戰車之所以被騎兵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後勤上的嬌貴是最主要的原因,而非戰鬥力。騎兵在常規行軍時也會走大道,但具備一人二馬急行軍進行遠距離快速打擊的能力。騎兵面對複雜地形尤其是河流時的通過能力要高得多,戰馬可以就地吃草,可以單兵種作戰,這些是騎兵對戰車的關鍵優勢。

3樓:馬桶上的沉思

秦始皇的歷史功績之一就是「車同軌」,什麼是車同軌?就是說那時候的車輛想要遠距離機動,需要在軌道上跑,軌道就是人工路基...

4樓:Xiuquan Yu

上古所謂行軍距離很有限補給範圍就那麼一點在家套上車直接溜達到戰場衝鋒也行多軍種大兵團的出現是很晚的事連攻城器械弩炮都能長途運輸你把戰車和馬都看作輜重的一部分也行,不過戰車也基本淘汰了

5樓:雁翎不是刀

直說中國,中國古代戰車流行於戰國之前,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基本上就是騎兵的天下了。戰車一般應該是在用之前才將所有裝具裝上的,當時戰爭方式屬於君子之戰,兩方擺明車馬,堂堂正正的對決,所以有時間做準備。當時急行軍一天也就是幾十里路,所以戰馬的休息吃飯什麼的基本上不受什麼影響

6樓:

按理說應該是攜帶多餘戰車數量的馬匹,輪換拉車,車上只有御手,休整時把馬匹的挽具放下來去吃喝休息即可。怎麼會跟你說的一樣帶上挽具就沒法吃喝了…

古代一人雙馬是如何提高行軍能力的

郇宇 我覺得還有乙個因素 馬吃草,雖然戰馬都喂大比例的精飼料但是還是要吃很多草的。所以馬進食時間遠比人長 騎乘的時候馬是沒法吃飯的。騎兵不僅一人雙馬,而且後勤部門也要呼叫大量役畜,包括馬,也有很多牛,騾子,乃至驢子。總之,由於馬牛驢騾都比人力氣大,運輸補給物資和軍事器械都需要。 平潮 人走著,馬托著...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效仿捲簾戰車布置多個刀刃在馬的兩側

北條龍介 馬拉車的時候,它的力氣是用在克服輪子與地面的摩擦力上的。而騎馬的時候,馬的力氣是用來負重的,加刀刃它吃不消,也不好固定,還不能排成密集陣型 騎兵戰術的巔峰,是膝蓋碰膝蓋的牆式衝鋒,這種戰術強到什麼程度呢,基本可以以無甲騎兵無傷完爆其他種類的任何肉搏騎兵。當然,出現這玩意的時候,火器已經基本...

古代戰爭中,用最快速度行軍,走小路,繞過敵軍很多城市,直打首都,是否可行?

蕭逸 林鳳祥 李開芳北伐就是這麼幹的,一路卷甲疾驅,不計較城地得失,避戰繞行,成本很低,但這種打法叫做懸軍深入,是最危險的一種情況,背後連運輸線都沒有,因糧於敵靠不住,一旦對方堅壁清野,事情就難辦了。萬一沒到都城就被抓出來,敵軍會迅速集結,退都沒地方退。就算僥倖推到了城下,輕裝快速部隊也沒有可靠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