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騰為什麼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時間 2021-06-12 12:09:25

1樓:龍城

搞理論物理的都是數學家。

威騰這種大牛只能拿諾貝爾數學獎,如果有的話。

M理論太超前,有可能後人通過實驗證明了威騰的一些觀點,也許能拿諾貝爾物理獎。

威騰本人估計等到死都拿不到。

2樓:格羅騰迪克

威騰是乙個數學家,做數學物理的數學家,他不是物理學家。物理學家和數學家是有區別的,物理學的本質是機理和描述實在性的物理概念,數學是結構,物理學始終研究客體(始終考慮實在性的定義域和限制),數學可以解析延拓,比如:沒有物理上發現光速不變原理前,那麼數學家用線性無限疊加速度在數學上沒有任何錯誤,但物理上講第一步就已經是錯誤。

威騰的理論都是從試圖建立能統一現象的方程結構入手再建立唯象理論,與愛因斯坦那種先理解透了物理原理再尋求描述原理的數學工具完全不同,前者可稱擬合,只是一種不怎麼靠譜的假設而已。

3樓:王清揚

因為給做理論的發諾獎的時候不是誰對理論發展貢獻大就發給誰,而是誰做的東西和現象學聯絡大且被實驗驗證了才考慮發給誰。現在做高能理論的流程大致是這個樣子吧:

比如量子場論是框架,QED是模型,微擾計算和重整化是技術,計算電子磁矩或者散射截面什麼的是現象學。一般來說,給乙個物理理論頒發諾獎的必要條件是以上五個環節都不缺,尤其是最後乙個實驗環節。而頒發給的理論家一般是在模型、技術、現象學三個環節做出突出貢獻的。

比如溫伯格、格拉肖、希格斯是做模型的,費曼、施溫格、特霍夫特的貢獻在技術活上,格羅斯、小林誠、益川敏英的工作更偏重現象學。發給框架工作的很少,我看了看諾獎得主中好像只有南部陽一郎的工作偏向底層框架。這是因為框架的工作往往離實驗很遠,它們的成立往往不依賴於實驗或具體的模型。

比如楊-公尺爾斯理論,給定某種對稱性就可以給出對應的拉氏量,這在數學上是嚴格成立的,不需要用實驗去檢驗。實驗能檢驗的只是具體的模型,而不是底層的框架。

至於Witten,很多人說他做的場論弦論方面的東西沒被實驗檢驗所以他不能拿諾獎。確實可以這樣理解,不過,Witten本來做的就是量子場論、弦論的底層框架方面的東西,在數學上都是嚴格成立的,這些東西本來就不需要用實驗去檢驗。未來如果有人拿他的框架去構建模型且模型被實驗驗證,那可能可以給他發諾獎。

都有哪些應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最終未償願的學者?他們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哈勃,可以說是個人盡皆知的科學家了,說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之一一點都不過。只可惜死的太早,據說當年他即將拿到諾貝爾物理獎 結果意外的死亡了。可惜了啊 凡粟 喬依琳貝爾?好像是這個名字。劍橋女研究生,轟動人類的 小綠人 射電脈衝星 第一顆 是她發現的!是她發現的!結果她導師1967諾獎,沒她毛事...

201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哈羅徹和溫蘭德 使測量和操控各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的成就,對物理學界意味著什麼?對大眾產生什麼影響?

許引 尹璋琦 昨晚看新聞,第一時間發現2012年諾貝爾物理獎發給了美國的Wineland和法國的Haroche,他們都是量子光學實驗的專家,是我們這個行當的祖師級人物。我同事金奇煥教授跟我說,Haroche是他博士生導師的導師,而Wineland是他博士後導師的博后導師。換句話說,今年兩位諾貝爾物理...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黑洞相關研究,如何解讀三位獲獎者的貢獻?

炎黃後裔 彭羅斯三人的確為黑洞的研究作出貢獻,但我認為他們的研究成果差強人意,研究來,研究去,對黑洞的內部情況仍然是一無所知,說明他們的理論太膚淺了,而且有許多錯誤。彭羅斯用拓撲學得到了乙個黑洞的奇點,其解析沒有錯誤,但這個奇點是乙個什麼東西?彭羅斯的理解就大錯而特錯了,他認為物質被壓縮成乙個為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