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叔本華說「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的愉快情緒」和「缺少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乙個人幸福的標準」矛盾關係?

時間 2021-06-09 20:17:27

1樓:缺席

幸福是一種內心感到寧靜滿足的狀態。寧靜意味著沒有或較少有違揹我們意志的事情,即痛苦的事情發生;滿足意味著偶爾有或經常有順從我們意志的事情,即快樂的事情發生。

痛苦的事情發生時,我們要想到也會有快樂的事情出現,就不必被痛苦的事情所折磨,以至意志消沉;快樂的事情發生時,也要意識到痛苦的事情,就不至於我們得意忘形。

這是從對幸福的理解,即從幸福的內涵的兩個方面的陳訴。很多問題基本都是對概念的解釋,比如如果你對幸福的理解不同於叔本華(是一種寧靜滿足的心裡狀態),自然就感覺「我們的幸福取決於我們的愉快情緒」和「缺少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乙個人幸福的標準」存在矛盾。

另一方面,順從我們的意志就感到快樂,違揹我們的意志就感到痛苦,在叔本華看來,是因為我們是意志的直接客體,直接感受意欲(這裡用意欲,有助於理解),所以意欲滿足與否後的感受也是直接體會的,不需要在進一步解釋為什麼「順從我們的意志就感到快樂,違揹我們的意志就感到痛苦」。

2樓:乙個男孩

建議題主去看看他的《人生的智慧型》,裡面詳細闡述了這個問題。

大概就是快樂都是短暫的,比如說你和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兒一天,你只有這一天是快樂幸福的,第二天你就會回到正常生活。但是要是假如你出現了什麼意外,比如出了交通事故導致你無法站立,餘生只能靠輪椅,這就是真實的痛苦且持久的。

而且他認為,人生並沒有幸福可言,要是有,那就是不要期待很幸福。

3樓:Theaetetus

根據我對叔本華的理解,他認為對於常人來說,幸福=快樂,追求幸福就是追求快樂。而叔本華倫理學中「快樂」只是第二性的東西,也就是說所謂的快樂只是痛苦的一種「屬性」(就好比對於唯物主義來說精神不過是物質產生的特殊現象)。實際上並不存在快樂,我們所說的快樂,其實是「痛苦的緩解」。

因為我們總是有所欠缺,有所匱乏,這是一種痛苦的狀態,比如飢渴、生病,而快樂這是這種痛苦的狀態得到緩解,也就是諸如渴時喝到了水,餓時吃到了飯。所以快樂沒有任何積極的性質,它本質上只是一種痛苦的緩解。

叔本華倫理學的起點就是承認人生的本質就是痛苦,所謂快樂的人生,就好像「圓的正方形」一樣,是純粹的矛盾。因此我們要做的是規避痛苦,而不是追求快樂。

叔本華將痛苦視為人生本質是依據其形上學的體系得出的必然結論。根據叔本華的意志論形上學,世界的本質是意志,意志就是一股盲目的慾望,永遠也不知滿足,不斷追求乙個又乙個的目標。追求不到目標,就是痛苦的,追求到目標,旋即又會有下乙個目標。

即使處在暫時的沒有目標的狀態,人也會陷入無聊之中,而無聊比痛苦更令人難以忍受。

所以叔本華認為解脫之道在於否定意志,停止慾望的追求,當然他另一方面也認為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從實踐的角度,「意志是教不會的」,人的性格是先驗的,難以改變的。

最後我想說一下,在漫漫西哲的海洋裡,叔本華也不過是其中一朵較大的浪花罷了。與其把一種理論當做絕對的真理,不如當做一種描述世界的方式。始終保持適當的懷疑精神,才是乙個理性的人應持有的態度。

如何理解叔本華的這段話?

樂簡 談主客的意義,主要想弄清楚誰是老大。蹩腳的比喻,客體是物業公司,主體是業主。業主其實比較尷尬,雖然是主體,卻總是被物業公司制約。 Xuanzhi 叔本華這本書名其實已經把他眼中的世界構成說清楚了,die Welt ich Erscheinungen,也就是世界就是我眼中看到的樣子。現在會把他的...

如何理解叔本華說的這句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視野極限當作世界的極限。?

哲學家,其思維領地比一般人大,可以包含一般人。哲學家都有點偏激,他們之間很少存在乙個人的思維領地包含另乙個人的情況。更可能是互有交集。因此,叔本華如是說。他是站在哲學家們的立場上俯視眾生才說的。 大痴的雜貨鋪 字面意思理解就好。世界很大,但乙個人的世界範圍很小,就是所能觸及的空間範圍,和這個空間範圍...

如何理解叔本華世界是我的意志?

已登出 叔本華所說的 意志 不是個體的意志,而是宇宙意志。世界上只有乙個意志,即宇宙意志。我們每乙個人乃至世間萬物都是宇宙意志的產物。萬物皆為意志表現出的形象,人類的身體也是意志幻化的表象,但人有著礦物 植物 動物所沒有的智慧型,能夠認識到世界的本質為何物,因此人有資格說 世界是我的意志。這個 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