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CRISPR 基因編輯,這項技術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時間 2021-05-09 18:05:49

1樓:Dr.胞孢籽的白話科學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給了號稱基因魔剪的基因編輯, 它只能剪斷基因嗎? 有沒有其它功能? 說是精準編輯基因, 又有多精準?

那脫靶又是怎麼回事? 基因編輯食品和轉基因食品有什麼區別? 需不需要接受同樣的監管?

國內: https://

b23.tv/Qxkypz

國外: https://

youtu.be/b1fmFPYZQ9k

2樓:拖鞋欺負我

直接改成諾貝爾數理化獎,同時多設幾個名額不就得了。

資金池不夠?我方大富豪隨便給國外捐款都是按億算,諾貝爾獨家轉播權,冠名權,這逼格多高。

我期待諾貝爾獎有一天被中國房產公司冠名那天。

3樓:

以前做個KO斑馬魚要用TALEN ,靶點不好選,效率也一般,大家基本上都是6-7年畢業

自從有了Cas9,KO一打乙個準,陸陸續續畢業時間變成了5-6年

4樓:

2023年10月7日傍晚, 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揭曉,德國生物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Jennifer Doudna分享了本年度的獎項。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可能會成為近些年裡最有話題性的一屆。

首先,從獲獎領域來說,CRISPR技術主要用於基因編輯,是生物領域,所以,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又頒發給了生物界,再次體現了化學獎作為理科綜合獎的牌面。

其次,從獲獎的具體內容來看,CRISPR是2023年才被發現的一種方法,並且基因編輯在最近這些年裡已經引發了很多辯論,無論是褒是貶,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都會是乙個里程碑。

最後,就在10月6日的傍晚,諾貝爾物理學獎傳來史上第四位女科學家獲獎的訊息,化學獎今天就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風頭一下子就蓋過了物理學獎。

關於CRISPR技術,全稱一般翻譯成「常間回文重複序列簇集」,用普通人都聽得懂的話來表述,是指細菌這類原核生物中的一段重複基因序列。

早在2023年的時候,日本的石野良純等人就已發現,大腸桿菌的基因裡面有一些重複性的序列,但是並沒有人知道這是怎麼出現的,更沒人知道它能幹嘛用。此後,又有一些科學家陸續發現了這個現象,其中有一位叫Francisco Mojica的科學家給它起了這個名字,他也是最早對這個現象著迷的科學家。再後來,逐漸有人重視起這些很神奇的現象。

CRISPR序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在原理上,和「疫苗」有點相似。

我們知道,當人類遭遇某種病毒之後,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和病毒戰鬥。為了能夠在下一次面對同樣病毒的時候不被侵害,免疫系統還會形成記憶,保留這些抗體。但是,有些病毒實在太厲害了,比如狂犬病,致死率那麼高,一旦感染了幾乎都沒有機會存活。

這個時候,疫苗技術就很重要了。很多疫苗其實就是減毒後的病毒,它們被注射到體內的關鍵任務,就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它們,然後早做準備。

但是,人是複雜的高等生物,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來做這些事,對原核生物,比如常見的細菌,它們在被病毒侵害的時候,就乙個細胞,怎麼去對抗這些病毒?

它們也有辦法,就是把病毒的序列寫入自己的基因裡。比如噬菌體是專門殺滅細菌的一種病毒,細菌在被它們感染的時候,噬菌體的序列也會融入到細菌的序列中,形成所謂的CRISPR序列。CRISPR序列會找來合適的酶,它們就跟剪刀手一樣,能夠把病毒的基因切斷。

從這個邏輯來看,CRISPR和酶的配合,就和人體中疫苗與抗體的系統非常接近。

但是,這裡也有個區別,就是CRISPR和酶的組合,可以將病毒的基因切斷。這個事情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基因是乙個非常大的核酸分子,CRISPR居然可以對它進行裁剪。打個比方吧,出門幾天,家裡鬧賊了,警察去調閱監控,這監控就好比是巨大的核酸分子。

監控裡面大部分內容都沒用,只是有一些線索可以被利用,這些線索就好比是基因。如果沒有CRISPR技術,這就需要一點點地看完時間段裡的所有監控內容,然後再去分析研判線索。有了CRISPR技術,它可以通過酶的特異性,準確地找到線索所在的位置,而且還能趁手把這一段線索給剪出來,大幅度降低了基因編輯的難度。

2023年,Charpentier和Doudna教授,也就是今天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她們的研究成果,她們設計了一種CRISPR編輯系統,可以精準地將DNA切開,由此揭開了基因編輯的序幕。

從這個工作的性質來說,給她們頒發諾貝爾獎絕對是名至實歸,CRISPR是無可爭議的諾獎級發現。不過,從這個反應的過程來看,頒發化學獎似乎還有些偏頗。如果拋開微生物的作用,單純地以化學眼光,把這個過程看做是用酶去催化核酸分子的水解,那麼這個反應沒什麼新奇的,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切割的底物是基因;另一方面,我們到現在還沒法從分子層面上完整地描述這個反應發生的過程,這又的確是乙個很關鍵的化學領域難題。

換句話說,這個獎項如果以化學獎的名義來頒發,其實還差了乙個環節。如果能夠闡述CRISPR序列形成的分子過程,以及CRISPR序列是怎麼和酶相互配合的,會讓這個發現在化學領域中的意義更豐滿一些。當然了,化學獎就是這麼開放,頒發給生物學家也沒啥奇怪的,傳統藝能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同時獲獎」這些標籤,已經足以讓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載入史冊。

5樓:亨利張

2023年10月7日傍晚, 諾貝爾化學獎在瑞典揭曉,德國生物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Jennifer Doudna分享了本年度的獎項。

要點評的話,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可能會成為近些年裡最有話題性的一屆。

首先,從獲獎領域來說,CRISPR技術主要用於基因編輯,是生物領域,所以,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又頒發給了生物界,再次體現了化學獎作為理科綜合獎的牌面。

其次,從獲獎的具體內容來看,CRISPR是2023年才被發現的一種方法,並且基因編輯在最近這些年裡已經引發了很多辯論,無論是褒是貶,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都會是乙個里程碑。

最後,就在10月6日的傍晚,諾貝爾物理學獎傳來史上第四位女科學家獲獎的訊息,化學獎今天就頒給了兩位女科學家,風頭一下子就蓋過了物理學獎。

關於CRISPR技術,全稱一般翻譯成「常間回文重複序列簇集」,用普通人都聽得懂的話來表述,是指細菌這類原核生物中的一段重複基因序列。

早在2023年的時候,日本的石野良純等人就已發現,大腸桿菌的基因裡面有一些重複性的序列,但是並沒有人知道這是怎麼出現的,更沒人知道它能幹嘛用。此後,又有一些科學家陸續發現了這個現象,其中有一位叫Francisco Mojica的科學家給它起了這個名字,他也是最早對這個現象著迷的科學家。再後來,逐漸有人重視起這些很神奇的現象。

CRISPR序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在原理上,和「疫苗」有點相似。

我們知道,當人類遭遇某種病毒之後,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和病毒戰鬥。為了能夠在下一次面對同樣病毒的時候不被侵害,免疫系統還會形成記憶,保留這些抗體。但是,有些病毒實在太厲害了,比如狂犬病,致死率那麼高,一旦感染了幾乎都沒有機會存活。

這個時候,疫苗技術就很重要了。很多疫苗其實就是減毒後的病毒,它們被注射到體內的關鍵任務,就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它們,然後早做準備。

但是,人是複雜的高等生物,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統來做這些事,對原核生物,比如常見的細菌,它們在被病毒侵害的時候,就乙個細胞,怎麼去對抗這些病毒?

它們也有辦法,就是把病毒的序列寫入自己的基因裡。比如噬菌體是專門殺滅細菌的一種病毒,細菌在被它們感染的時候,噬菌體的序列也會融入到細菌的序列中,形成所謂的CRISPR序列。

CRISPR序列會找來合適的酶,它們就跟剪刀手一樣,能夠把病毒的基因切斷。從這個邏輯來看,CRISPR和酶的配合,就和人體中疫苗與抗體的系統非常接近。但是,這裡也有個區別,就是CRISPR和酶的組合,可以將病毒的基因切斷。

這個事情很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基因是乙個非常大的核酸分子,CRISPR居然可以對它進行裁剪。打個比方吧,出門幾天,家裡鬧賊了,警察去調閱監控,這監控就好比是巨大的核酸分子。監控裡面大部分內容都沒用,只是有一些線索可以被利用,這些線索就好比是基因。

如果沒有CRISPR技術,這就需要一點點地看完時間段裡的所有監控內容,然後再去分析研判線索。有了CRISPR技術,它可以通過酶的特異性,準確地找到線索所在的位置,而且還能趁手把這一段線索給剪出來,大幅度降低了基因編輯的難度。

2023年,Charpentier和Doudna教授,也就是今天獲獎的兩位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她們的研究成果,她們設計了一種CRISPR編輯系統,可以精準地將DNA切開,由此揭開了基因編輯的序幕。從這個工作的性質來說,給她們頒發諾貝爾獎絕對是名至實歸,CRISPR是無可爭議的諾獎級發現。不過,從這個反應的過程來看,頒發化學獎似乎還有些偏頗。

如果拋開微生物的作用,單純地以化學眼光,把這個過程看做是用酶去催化核酸分子的水解,那麼這個反應沒什麼新奇的,它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它切割的底物是基因;另一方面,我們到現在還沒法從分子層面上完整地描述這個反應發生的過程,這又的確是乙個很關鍵的化學領域難題。

換句話說,這個獎項如果以化學獎的名義來頒發,其實還差了乙個環節。如果能夠闡述CRISPR序列形成的分子過程,以及CRISPR序列是怎麼和酶相互配合的,會讓這個發現在化學領域中的意義更豐滿一些。當然了,化學獎就是這麼開放,頒發給生物學家也沒啥奇怪的,傳統藝能了

但是不管怎麼說,「基因編輯」、「兩位女科學家同時獲獎」這些標籤,已經足以讓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載入史冊。

6樓:太陽

Fun fact: 自2023年開始評獎以來,一共有597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其中僅有20名女性得主(居里夫人2度獲獎,只計1人)。

這次的獲獎,除了向世界宣告這項技術之外,也代表了女性在 STEM field的貢獻。

如何評價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四夕 2019年10月9日上午瑞典時間,全球矚目的諾貝爾化學獎美國科學家約翰 B.古迪納夫 英國科學家M.斯坦利 威廷漢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 開發鋰離子電池 的貢獻。三位科學家對鋰電池的學術理論以及商業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電能儲存和輸出的載體,鋰電池從普通的小家電,到手機,再到新...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 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 的技術原理及其帶來的改變?

流影隨光 光學懂的不多,只知道他們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突破了可見光的衍射極限,對於細胞生物學的意義卻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我們對於細胞器乃至一些重要單分子在細胞中的功能所知甚少,以往衍射極限的存在使得我們無法觀察到這些分子的位置及運動情況,對細胞的探索更像是盲人摸象,電子顯微鏡等技術雖然解析度極高,卻無...

酶的定向進化 獲得 2018 年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對於生物化學領域有多重要?

定向進化技術主要用來改造蛋白質。其原理是,對蛋白質的基因進行隨機突變,而後利用大規模的篩選手段,篩選到符合要求的突變體。酶是重要的蛋白質分子。但酶畢竟是自然進化來的,它工作的環境是在生物體內。因此,酶的很多性質不能滿足工業的需求。比如,穩定性差。舉個例子,現在很多飼料都新增酶,這能夠提高動物對飼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