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溫度和觸覺受體的發現者,如何通俗地理解這一成果?

時間 2021-10-15 16:42:08

1樓:小美人樸實金鵬

五感誕生於細胞腦《乙個細胞包含大腦所有功能稱之為細胞腦》,取決於微量元素的化學反應

大腦也就是說開發了不到億分之一,人的頻道36.71436824426954426854568555565…………………℃,無限不迴圈小數

2樓:銠慇獬廌

生物科學的所有分支,當然包括生理學或者醫學,都已經統一為基因學。

對於所有生物的所有問題的研究,都已經歸結為對於基因的研究。

生物的一切現象,都只能在基因那裡找到最根本的原因、理解或者解釋。

3樓:Carey S

人體身上所有的密碼都在於基因,他們倆破解了其中一段基因的準確性的作用。而且以往只是將基因和疾病聯絡在一起,但是對於其他的生理功能科普的就少

但是關鍵是,99%的基因仍未被準確性的破解。

4樓:Conlius

Piezo通道的發現通俗的說就是愛迪生試電燈泡式的篩選,他們把73個候選的基因在細胞裡面敲除,然後發現只有最後乙個Fam38A敲除後對於壓力刺激不產生電流變化。

5樓:Thompson Sol

Ardem隔壁lab的來蹭個熱度

通俗地理解Ardem對於Piezo的研究可以看 @陳小伊 的這篇尤達大師和Piezo——從輕撫到重擊,我們是如何感受的還沒起床…想到啥之後再補

6樓:怒潮

這個諾貝爾獎算什麼?我們中國14億人有上億的鍵盤俠。我們也不需要基礎科學,不需要諾貝爾獎,我們很自大的。再過50年,中國的諾貝爾獎也不會超過個人。

7樓:Dr.Yan

理解不了。

諾獎近年來尤其在生理學或醫學獎,經常頒給一些不疼不癢的方向,更不是國家重大需求改善疾痛的成果。也許卡羅琳斯卡的那些大爺大嬸兒就好這口兒。

那年陳列平教授不禁感嘆,科學不過是任人打扮的小姑涼,哈哈~

8樓:

有什麼用呢?美國新冠還不是死了70w人

美國醫學和生物學確實比中國先進一點,但總體來說差距不是那麼大,但是要知道美國是精英社會,社會二極體化,一方面他們的前沿科學極為先進,另一方面精英創造的成果從不會被底層人享用,不然美國也不至於新冠死了70w

之所以中國現在幾乎沒有諾貝爾獎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我們科學研究起步晚,現在我們已經做出來相當大成果了,可是要評諾貝爾獎恐怕十幾年後

隨著中國科研實力的提公升,不出20年中國科學家會斬獲大部分諾貝爾獎項二是一直以來掌握世界話語權的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打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獎項都是給他們自己臉上貼金用的

9樓:find goo

這個也就一般的發現吧。

最後「轉換成電脈衝」,這不是廢話嗎,所有的神經訊號都會產生生物電訊號。

細胞生物電早就有發現了,伏打電鰻能放800伏的高壓電。

中醫早就發現辣椒讓人覺得熱,薄荷讓人覺得涼,而且一直在用

辣椒,中藥名。為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annuumL.的果實。具有溫中散寒,下氣消食的功效。

薄荷,中藥名。土名叫「銀丹草」,為唇形科植物,即同屬其他乾燥全草,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是一種有特種經濟價值的芳香作物。它是發汗解熱藥

①《綱目》:「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

最後「轉換成電訊號」,這還是沒有搞清背後原理呀,伏打電鰻放出高壓電,但是人類還是製造不出來。

10樓:qian

未來,該獎項會總是授予這類科學家,他們的主要科學成果都是研究了某個生物分子,發現了某條訊號通路,而且隨著時間推移,這類通路會顯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豐富。

11樓:蘇眠

有趣的風扇形蛋白:Piezo離子通道的結構和功能 - 蘇眠的文章 - 知乎 https://

zhuanlan /p/69

982756

12樓:趙家琦不玩遊戲

他們的發現是歷史性的,不僅可以在醫學、生理學方面使得該方面具有突破,而且最重要的,可以為以後的現實增強技術(VR)產生更大的影響,人們甚至可以根據該發現使得人們可以憑藉更精巧的設計使得人們感知虛擬的事物,使人身臨其境,並且在人工智慧方面也有很大的進展,或許,真正的仿生機械人未來可以和人一樣感知來自外界的溫度,痛感,期待未來有更好的變化

13樓:鑫波和他的小魚幹

受體這個詞的應用要非常謹慎。

對於溫度而言,可以說它是「感受器sensor」或者「感測器」,但是不能稱之為「受體receptor」。

對於感受器sensor,大部分環境訊號都是可以被感受的。包括光照,溫度,疼痛,機械壓力,乾旱,滲透壓變化,物質含量……

但是對於受體receptor而言,並非所有訊號都能被接受。我們說受體,發揮功能一定是接受/結合了某種東西,這個東西叫配體。配體一定是物質,是實體。

溫度本身不是物質,溫度是物質的屬性。既然溫度本身不是物質,那就沒有可以被接觸或者感受的配體,沒有什麼蛋白可以作為受體去直接結合溫度。所以溫度本身的直接受體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一定要說存在與溫度有關的受體(不是溫度本身的受體,是間接受體),那它也是要結合配體的。這個配體也不是溫度本身,而是由溫度變化引起的某種物質變化,被這類間接受體結合並感知。

所以我們還是認為,實際上並沒有溫度的直接受體。

但是有很多蛋白都可以作為感受器直接感受溫度的變化。溫度變化的時候,有些蛋白會發生構象改變,或者發生聚合狀態改變(比如植物的hy5蛋白作為熱的sensor,通過二聚或解聚感受並響應溫度變化)。這些變化是直接響應溫度的,不需要結合或接受配體,但是可以通過這些變化改變蛋白本身的活性,進而感受溫度變化。

所以我們說,絕大部分環境條件都能被感受,並且存在感受器sensor;但很多環境訊號本身不能被直接接受,因為它們本身不充當配體,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受體receptor了。

受體這個詞,要謹慎使用。

14樓:

可以拿諾獎的感覺系統不多了,聽覺(1961),視覺(1967,1981),嗅覺(2007),觸覺(2021)……就差研究味覺系統的科學家要加油了……

15樓:浮生若雲

頒獎給予神經元領域,意義在於更好認知世界,既而從視覺聽覺神經感知方面認識空間,意義在於為以後AR神經元打下基礎。要知道隨著科學研究人們認知微觀世界,如果把人體比喻一台計算機而人體大腦作物地表最強生物處理器,而大腦單元這是最複雜也是最奧妙無窮一門學科之一。當然溫度和觸覺反饋只適合解釋最基本人體感知日常大腦神經反應,人體感知溫度是人體衡量健康最基本要素之一,既而從看似簡單溫度觸覺理解在到大腦單元皮層感知,既而產生人體大迴圈一種用醫學常理一種思維認知。

至於如果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人來到世界上,從出生在到死亡而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而人體觸覺神經讓人知道酸甜苦辣,人體視覺神經讓人看到五顏六色,既而從外溫度高低感知人體健康,從最基礎感知世界認知人體觸覺反饋,雖然看似乙個非常簡單常識卻是人對未來一種選擇。能經歷時間和歲月流逝既而通過檢驗才是未來科學發展趨!,至於普通人最感興趣的AR和這一獲獎何關聯,看似乙個生理醫學和計算機不搭邊,其實到未來虛擬是現實一種標準,既而從現實世界人體觸覺視覺感知,體驗虛擬一種非常奇妙一種快樂,這就是為以後神經元打下不錯醫學基礎支撐。

至於這一次獲獎雖然存在爭議,但時間是檢驗生理醫學發展唯一標準,而基礎研究是未來發展趨勢!

16樓:格柵

我來說點大多數人聽的懂的吧。

細胞生物學上,大致分為:

化學門控通道

電壓門控通道

機械門控通道

顧名思義,這三個位於細胞膜上的通道上(可以理解成進出細胞所經過的門),分別接收化學物質,電訊號,機械力的訊號(相當於諜戰聯絡員),然後需要執行任務了,聯絡員就來敲門對暗號了,沒對上門肯定是不開的,對上了就往門裡面(細胞內)送情報。然後細胞就去執行任務,執行的任務可能是搞生產、進一步傳遞情報或者自爆(細胞凋亡)。

而今年獲得諾獎的兩個老兄,就是將機械門控通道研究明白了,屬於為攜帶機械訊號的特派員找到了該走的門,並且對出了暗號,發展出了新的地下情報傳遞網路的級別。。。

另外,我以前一直在思考,究竟是情緒決定激素水平還是激素水平決定情緒,最近想明白了。很不幸,通過大量觀察總結,我覺得人類的情緒取決於激素水平,而激素水平的變化又取決於生理和病歷兩個方面,病理方面就不說了。

生理方面取決於外界各種訊號的傳入,有點缸中之腦那意思,但是為何每個人會對相同的訊號輸入做出不同水平的激素分泌,暫時沒想明白,不過我猜測這涉及到了受體的閾值、敏感度和突觸的建立和強化(在這方面表現明顯的就是糖尿病)。

17樓:男K也

無論是什麼決定,首先要立足人類發展的角度看,不應該對照自己的認知去看,否則並不能解決大家視野的侷限性。你不能理解並不代表那個東西不重要或失去公平。

請問中國歷史上的美女虞姬,外中國人並不會認同是美女,同樣外國的美女我們也不認同她也很漂亮。所以,還是需要擴充套件自己的認知。

18樓:青蜂俠

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戴維·朱利葉斯和阿登·帕塔普蒂安,以表彰他們在「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貢獻,兩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36萬元人民幣)。

19樓:實話實說

客觀如實反映現實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而當今社會幾乎所有的引領科學發展和產業公升級至關重要的科學發明基本上由美國貢獻。這一次又是美中國人,美國教育系統培養出來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溫度和觸覺受體的發現。

說起來人的智慧型程度,也就是人的聰慧程度評價,中中國人僅次於猶太人。可是近代以來一直到現在我們並沒有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聰慧才能。

正所謂,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總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好像並不是僅僅是我們熱衷於剽竊造假。這是我們每乙個科學家和關心民族振興的中國人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20樓:經典彩筆

peizo1和一些離子通道清華和科學院也有不少出名的老師,我個人比較了解的就是做結構的楊茂君老師了,當年呼吸鏈meta complex,離子通道結構也有涉獵。

(有空來寫更多的

21樓:提慕

辣不是味覺,是痛覺。

多年前在陳閱增的普通生物學中看到這句話。

當時看到這裡停了一下。

(以乙個非文科理科生的浪漫聯想到了文學修辭手法——通感。也許不是修辭手法而是確有其事呢)

於是搜尋了一下味覺的定義:

人的幾種基本味覺來自我們的舌頭上的味蕾,舌頭前部,即舌尖有大量感覺到甜的味蕾,舌頭兩側前半部負責鹹味,後半部負責酸味,近舌根部分負責苦味。舌前2/3味覺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經面神經之鼓索傳遞;舌後1/3的味覺由舌咽神經傳遞,舌後1/3的中部和軟顎,咽和會厭味覺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經傳遞.味覺經面神經,舌神經和迷走神經的軸突進入腦幹後終於孤束核,更換神經元,再經丘腦到達島蓋部的味覺區。

(源於網路)

然後看了一下辣覺的科普:

辣並非是被人體味蕾感知到的一種味覺體驗,而是混合著痛覺與觸覺的混合物。

那麼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今年的諾貝爾獎也許會更加親切吧。

具體內容就不pou了。

(今年諾貝爾獎簡直是吃辣星人的大福利)

如何評價 201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瀉藥 哈哈,我的知乎名是 海馬 因為本科在第乙個實驗室科 ban 研 zhuan 就是研究Hippocampus 的,主要是海馬體和記憶的形成的關係。額,扯回來。我沒有聽過O Keefe的lecture,相對而言,這項工作算是神經科學中的基礎問題,要是之前某某教授解出xx蛋白結構可以講出一大堆其實並...

2013 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Randy Schekman 對國際三大頂級科學期刊的控訴是有道理的嗎?

gerry wong 1.CNS的文章質量肯定是相對最高的,最新穎的,最前沿的。代表人類科技最高水平。注意我用相對這個詞 2 用相對這個詞原因是現在的crap science太多,包括CNS上的很多實驗估計能重複出來的也非常少。Reproducibility是生物醫學實驗最大最大最大的問題。充分說明...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

鬼督郵 19年諾貝爾獎得主和他 高徒 的手筆。所以也別總問為啥中中國人造假多了,這國怎,定體問的。為啥華人頂級科學家總被諾貝爾獎歧視?我覺得華人科學家就應該像日本人那樣,多把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好大哥請到炕頭上喝兩盅,抽個華子,盤盤道。 幻世魔王 30秒讀懂諾貝爾 愛的供氧 花訪蕊 我不知道怎麼說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