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細胞是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

時間 2021-05-06 01:29:09

1樓:鬼督郵

19年諾貝爾獎得主和他「高徒」的手筆。

所以也別總問為啥中中國人造假多了,這國怎,定體問的。為啥華人頂級科學家總被諾貝爾獎歧視?我覺得華人科學家就應該像日本人那樣,多把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好大哥請到炕頭上喝兩盅,抽個華子,盤盤道。

2樓:幻世魔王

30秒讀懂諾貝爾「愛的供氧」

3樓:花訪蕊

我不知道怎麼說

但是我看了以後我就知道絕對和中醫氣機應該沒啥關係,但是這兩天一直有人要跟我說什麼這個發現剽竊了中醫氣機理論……

4樓:

這個獎項的未來的應用範圍包括:通過種種方法(這些方法非常多,其中包括:降低肺活量及低壓氧)使機體認為自己是缺氧,從而促進腦部的毛細血管的生長,從而間接地解決之前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的問題.

5樓:內分泌鄒顯彤醫生

一般頭一年公布了諾獎獲得者,第二年相關國自然申請就會井噴。

就像16年公布自噬通路獲獎後,2023年自噬專案得到了跳崖式增加,可見諾獎是國自然的風向標。

今年HIF通路獲得諾獎,相必明年國自然又是一撥HIF的刷屏。

翻出自己2023年的舊作,脂肪組織的HSD1與HIF通路的互動作用。而早在我出國之前,我在國外的實驗室,HIF-1a、HIF-2a等模式動物早就完備,當時已經從熱點變成了經典。那時我們做HIF只是用來解釋機制,談不上什麼新意。

#願我們所做的不再是拾人牙慧#

6樓:中國科普博覽

今年這個怕是不好通俗理解……

這個是目前看到最好理解的~作者 @葉盛

葉盛:2019生理或醫學諾獎解讀 | 細胞裡與氧氣有關的那雙「手」

7樓:yumi

乙個小小的感想,當我們還在熱鬧的通過手機熱議科技領域,後來的我們將其認為是科技氛圍最好的時代。未來或許身邊是觸手可得的科技,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科技復興的時代。就像18年我們懷念15年論壇的氛圍那樣,古舊而充滿自由與愛。

8樓:Postula

感覺自己有點題文無關,感覺自己每年到這個時候都要聲嘶力竭地強調這句:不要拿諾獎當作風向標。這個諾獎真是強有力地凸顯了諾獎的長週期引發的社會對學術的誤解:

氧代謝研究的「挖礦」時期早已過去,我甚至要當你從新聞和諾獎看到一件事時,請記住,故事早就塵埃落定了!所以:本科生不要盲目進入代謝研究,不要勸小孩子學生物!

不要勸小孩子學生物!不要勸小孩子學生物!

回過頭來嚴肅說,恭喜哈佛。今年可以說是哈佛風雨飄搖的一年,醜聞接連不斷,校內觀念撕裂對立加劇,數個大神不滿離開。我雖然一直不能讓自己喜歡哈佛的「圈子」感,但是仍然看得到他們的努力和為了「物壯而不老,極盛而不衰「所付出的犧牲。

DF是哈佛「企業文化」比較重的乙個研究所,基本上鼓勵「全知全能」,壓力很大表演性很強。

9樓:糯公尺團

很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用最白話的語言講就是:

發現細胞(包括腫瘤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含量。

至於第二個提問,看過文獻之後還是一臉懵逼……

10樓:

沒人寫作者簡介,貼一下官方介紹吧。

簡單翻譯如下:

William Kaelin ,2023年生,美國杜克大學醫學博士,2023年作為全職教授加入哈佛大學;

Peter Ratcliffe, 2023年生,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2023年作為全職教授加入牛津大學;

Gregg Semenza ,2023年生,哈佛大學生物學本科,賓夕法尼亞大學大學醫學博士,2023年作為全職教授加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1樓:

#偶爾的科普博主#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獎的工作

(至少故事)真的是優美

正經:中心法則作為研究正規化的偉大勝利

不正經:告訴你們可愛的紅細胞是咋出來的

12樓:神探夏洛克

2023年醫學界最帥氣的三個男人

13樓:

有人認為脫髮和雄性激素有關,(非那雄胺)也有人認為脫髮和頭頂的血管氧含量有關。(公尺諾地爾)

我就想知道這個對於脫髮禿頂是不是有乙個方向性的指導作用?

14樓:王新

高中生物題又有了出題的引子

1、氧氣進入細胞的途徑,其他物質進入細胞的途徑。

2、氧氣在細胞中哪個部位發生什麼作用,在第幾步與什麼反應,產物是什麼,缺少氧氣會發生產生什麼物質。

3、氧氣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下產生,請問在什麼部位,發生了什麼反應。然後光合作用一堆巴拉巴拉。

4、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藍藻有什麼細胞器,原核生物有哪些。

5、氧氣在人體內通過紅細胞進行運輸。成熟紅細胞特點。雞的紅細胞與人體的是否一樣。

6、呼吸作用為人體提供能量,能量的形式是什麼,由哪三部分組成,哪個鍵能提供能量,畫出其示意圖。

。。。。。感覺還會有很多這樣的題

15樓:鐵馬冰河

如果想要搞清楚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的貢獻,我們需要借助去年的一部季番:《工作細胞》

用《工作細胞》這部番來解釋一下就是:

1、當氧氣不充足,含氧量較低的時候,你身體裡的普通細胞們是如何應對並解決香菜和她的紅細胞快遞員朋友們氧氣不夠分配給他們的問題。分成兩個方面,普通細胞的措施和紅細胞方面措施。普通細胞解決方法見第三項。

紅細胞方面是:機體聯名要求骨髓保育院與成紅細胞學院提高成紅細胞出生率以及紅細胞畢業率。

2、以及,當缺氧的情況下能不能對石田彰配音的癌細胞們造成影響。

3、Semenza的貢獻是發現了缺氧誘導因子HIF-1。大概說一下,這個科普可能會有些誤解:

在每個普通細胞的住所裡,有乙個天平,普通細胞用這個天平去測量氧氣的重量,當氧氣質量變少的時候,細胞通過這個天平提醒就會休眠睡覺去。這個天平的名字叫做HIF-1。

4、Kaelin的貢獻是研究了缺氧對腫瘤(癌細胞)的影響,

5、Ratcliffe是研究低氧狀態下細胞們的反應。

16樓:王鑫

最近一直在想的兩個問題

1.沒氧活不了&人卻在天天抗氧化。

2.糖和碳水讓人開心&糖從進入口腔的第一刻就開始搗蛋。

現在好像想明白第乙個了

17樓:煥影

想起之前我室友的生化老師問要他們奶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我教她們只要在前幾年的拉斯克獎獲得者中調幾個看的順眼的來奶。沒想到真的是……

這是2023年的拉斯克獎,然而我的室友們好像乙個也沒奶中

18樓:

因為不學醫,還是匿了,可是家裡四代學醫,手癢還是想說兩句

諾貝爾生理學獎從接地氣→高大上→接地氣,我不學醫不敢妄議,但是從馬克思的角度來看就是螺旋上公升了,人類的科技可能也在這50年內會有乙個質的飛躍,就好比倫琴的X光到二戰時期的青黴素一樣產生了眾多重大突破,其他領域也一樣,我們的生活會被深刻改變

19樓:魏澤凡

剛看到公布這個問題就出來了,真的及時!

也希望更多大神在這條問題下回覆,讓初入醫學的萌新更通俗的理解醫學界的高階前沿科技!

20樓:拜占庭的貓

2019 年諾貝爾醫學獎公布,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英國牛津大學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Gregg 獲獎,以表彰他們對大多數動物細胞感知、適應氧氣的變化機制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

21樓:請叫我阿波羅

高考會考,2020的注意了

還有我畢業了(手動滑稽)

哈哈哈其實就是告訴你了細胞是怎麼樣通過改變自己的執行方式來控制氧氣

他們分別是來自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 來自牛津大學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Peter J. Ratcliffe以及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Medicine)的Gregg Semenza。

三位在人以及大多數動物細胞感知、適應氧氣的變化機制方面做出傑出貢獻的醫學研究者。氧氣對細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細胞如何應對外界環境氧氣變化的機制仍不清楚

三位研究者發現了一種關鍵的分子,從而能夠幫我們了解多細胞動物體如何應對氧氣的變化。

他們的發現對生理學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性,並為有望為對抗貧血、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了道路。

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

以上來自微博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7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晝夜節律 ?該發現對日常生活有哪些影響?

現實是,這樣的研究雖然從基因層面解釋了晝夜節律,但對於依舊要上夜班的人群來說依舊暫時沒有什麼幫助,大家都知道要正常睡覺,但是對於醫院,交通系統,電力系統等等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工作的人來說,夜班還是將長期存在並且損害他們的健康。希望未來能有一些在這基礎上的研究能真的幫助到夜間工作者們。 羊習習不是翔 乙...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 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 的技術原理及其帶來的改變?

流影隨光 光學懂的不多,只知道他們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突破了可見光的衍射極限,對於細胞生物學的意義卻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我們對於細胞器乃至一些重要單分子在細胞中的功能所知甚少,以往衍射極限的存在使得我們無法觀察到這些分子的位置及運動情況,對細胞的探索更像是盲人摸象,電子顯微鏡等技術雖然解析度極高,卻無...

如何通俗的理解 2016 年諾貝爾化學獎 分子機器 的設計合成原理及其帶來的改變?

我說點其他的,有些偏見,物理界一些夥伴覺得這個獎很水,原因是分子機器除了合成工藝上需要研究外 個人觀點 還有一些交叉學科的人研究所謂的機理,並申請了很多經費。搞得物理界感到這個獎純粹乙個引用率炸藥獎,同啥石墨烯同細胞作用那種級別的工作沒啥兩樣。不是這個工作本身問題,而是跟風的人搞臭的,不像拓撲相變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