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諾貝爾化學獎經常頒給生物學或者物理學方面的成就?

時間 2021-05-06 10:32:17

1樓:德州名門四世三公

學化學的不哭,想想諾貝爾生物獎也從來沒有頒給古生物學家啊

現在已經不是化學大發現的時代了,化學正發展成古化學,21世紀的新化學就是生物化學

2樓:ceRNA

化學吧,處在了乙個尷尬的位置。

物理學的發展是推動化學前沿的根本動力。

生物學的發展離不開蛋白質,核酸,脂質和醣類,但其根本又是化學物質SO。。乙個是化學發展的動力,乙個是化學發展的延伸應用,一不留神就"左傾"或者"右傾"了╮(︶﹏︶)╭

3樓:Grenadier

很簡單,一切試圖劃分學科清晰邊界的行為,不是耍流氓就是老古董。

諾獎頒給冷凍電鏡,頒給螢光蛋白,頒給超分辨顯微鏡,確實有點令很多化學家失望。但是不是只有傳統的無機有機才是化學。從化學生物學角度研究生命過程,當然也是化學,化學生物學還是大化學家(我最崇拜的混蛋)萊納斯鮑林創立的。

想要研究這些,自然需要各種黑科技。給黑科技頒獎符合諾獎的一貫風格。

「你個華山派的為什麼要偷看我們嵩山派的劍法。。。」

「我華山派才是中原正統,你們明教是魔教」有時看這種爭論就是這麼個感覺。

二十一世紀的發展趨勢是交叉學科,不是學科內大清洗。諾獎反而很好的指出了這個趨勢。

4樓:Laze SUN

盧瑟福:mmp,有本事給我物理獎啊…………

早期諾貝爾化學獎老給物理學家其實很正常。因為在當時的科學界,分子和原子尺度以上的反應歸物理管,分子和原子尺度的反應歸化學管。

這就導致了乙個問題:像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以及其他的放射性研究這些,尺度明顯在分子以下,歸到化學有理有據。但是實際上還有乙個因素是當時普遍認為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材質(不然不會起這樣的名字),所以化學是不研究原子以下尺度的東西的……本來沒什麼問題,但後來沒想到原子下面還能再分……這就尷尬了,然後為了避免打臉,組織研究決定讓物理來背這個鍋。

結果導致放射性研究這些尺度小於原子的現在應該歸到物理裡面,所以其實算是個歷史遺留問題……

當然這也在客觀上導致了化學的發展被侷限了,畢竟尺度上往大往小研究都是物理,稍微往乙個方向走遠點就跑到其他學科裡面去了……

5樓:蕭半楊

化學應用起來才能看到價值,也才能讓卡羅琳斯卡醫學院或者皇家科學院看到價值,才能拿到諾獎,想要體現價值,要麼進入藥品開發,要麼用於研究生物結構,要麼涉及到材料學(慢慢淪落為理綜)

6樓:

從現在科研發展的趨勢來看,不論是化學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實踐,可以說都依靠物理學做支撐。簡單的說,對化學反應的原位追蹤技術,除了計算化學的手段外,只能依靠原位核磁、原位電鏡等,這些高精度的儀器多半是要靠物理、電子等相關學科背景的人來研發和推動。從應用的角度就更是如此,比如做光電材料、鋰電材料,這些都需要物理做依託。

學科的交叉融合是未來的主流,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與發展。生物學就更不用說了,生命科學一直是研究的前沿熱點。

7樓:楊琳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或者歸納。而新的問題更多的像是縫縫補補,不像化學研究初期那樣,重大的科學意義。

現在化學更像是一類基礎學科,和數學已經有類似之處了。化學本身只是一種子彈,這枚子彈朝哪兒打才是更重要的事情。所以以化學為基礎,跨學科研究變得更加熱門。

可以說,早些年的化學是解決為什麼的問題,而現階段的化學,是解決怎麼用的問題。

化學獎頒給生物、物理就不值得奇怪了。

8樓:劉學武

化學,物理學和數學已經高度成熟的學科,在這些領域想取得突破已經很難了。然而生物學卻發展很落後,所以獎給生物學也是沒有辦法的,生物學一天可以出乙個新理論。

9樓:俊浩

其實學科這東西都是人為分類,哲學上化學難道不屬於物理嗎?我們可不可以把化學成為——分子的物理學,

在無機化學裡面是要學——熱統和量力的,這兩門一竅不通,你這麼學無機化學,怎麼理解化學鍵,自發反應等等等等,,,等會兒,,,好像鮑林和泡利兩個人你應該認識吧

10樓:

生物化學也算化學吧。研究生物體內化學變化。包括生物體內化學反應以及一些物質的結構。

物理化學也算化學吧。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絡入手,研究化學變化規律的科學。

大致分為三部分:

化學熱力學(研究化學反應過程中能量轉化以及反應方向及限度)化學動力學(研究化學反應的速率和反應機制)物質結構(用量子力學的方法研究分子、原子的結構和化學反應規律)化學除了有機化學、無機化學,還有分析化學(分為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生化物化之類,能扯上化學反應物質變化以及結構的,都能歸到化學裡。

哎_。看了下列出來那些獎項…其實沒什麼問題的。

11樓:李風煜

學科發展現狀:化學是一門發展比較成熟的基礎學科。如今化學的發展進入了當前的科學相互滲透時期。

物理學的發展,各種物理測試手段的湧現,促進了溶液理論、物質結構、催化劑等領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論的發展,解決了化學上許多未決的問題,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等理論逐步完善。同時,化學又向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滲透,使過去很難解決的蛋白質、酶等結構問題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學等得到快速的發展。當前的化學已經離不開物理和生物。

諾貝爾化學獎的評選標準:當年度在化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改進的,並因此推動科技進步,促進其生產力發展,已經或極有潛力最終轉化為大資產階級可獲取的巨額利潤的一人或幾人,授予諾貝爾化學獎。正如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的工作將光學顯微技術帶到了奈米尺度,他們突破性的工作將光學顯微技術帶到了奈米尺度,極大地促進了生物材料領域的發展。

13年的例子,實際上這個工作開拓了理論計算化學中大分子理論模擬的新方法。然後大量的理論化學家用這一方法解決了以前不敢解決的理論問題。對於化學的貢獻,當然比合成一大堆有機物來的大。

而傳統的化學已經有了乙個清晰的套路,因此這樣的工作很難具有得獎的實力。

12樓:

化學本身研究的微觀的原子結構到巨集觀的高聚物,都是與別的學科多少重合的。然而畢竟是science。最後你發現,研究物理的在做材料,研究化學的在做材料,研究生物的在做材料。

最後學材料的人這幾個學科都多少要學,導致很難在乙個學科上學得深入。

嗯,好像偏題了。

13樓:李皮

其他幾年不論,但感覺2023年生物醫學獎和化學獎發反了。

青蒿素的發現屬於自然產物化學領域,當年的專案帶頭人是來自上海有機所,DNA修復妥妥的是生物醫學領域的事。

14樓:

因為當下這個時代是生命研究的熱門時代。

19世紀到20世紀初是化學研究的高峰期,以填滿元素週期表為標誌。

20世紀上半葉是現代物理學的巔峰期,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雙巨頭猛刷諾獎。

而有了這些物理和化學知識以及相關技術作為基礎,才能開展對生物學的深入研究。

沒有20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晶體的X射線衍射,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也就無從談起吧?而這可以說是現代生命科學發展的標誌性起點。而其他諸如NMR,質譜等屢屢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技術發展,也為生物學的研究提供了基礎。

包括今年的化學獎也是。

對我們自身的深入了解,對整個自然界的深入了解,始終是我們關心的最核心問題之一。既然現在有了這些研究的基礎條件,生命科學研究也有了大量的成果,那麼諾貝爾獎向生物學方向傾斜,多頒給生物學研究成果,或可用於生物學研究的技術,也就不足為奇。至於這個獎叫化學獎還是生理學獎,重要麼?

15樓:朱天寶

生物和物理是工程技術的理論學科,沒有力學和電磁學理論的確定就沒有現在豐富的電子產品和機械製造。他們前進一小步科學將前進一大步。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 CRISPR 基因編輯,這項技術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未來?

Dr.胞孢籽的白話科學 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給了號稱基因魔剪的基因編輯,它只能剪斷基因嗎?有沒有其它功能?說是精準編輯基因,又有多精準?那脫靶又是怎麼回事?基因編輯食品和轉基因食品有什麼區別?需不需要接受同樣的監管?國內 https b23.tv Qxkypz 國外 https youtu.be b1...

如何評價2023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四夕 2019年10月9日上午瑞典時間,全球矚目的諾貝爾化學獎美國科學家約翰 B.古迪納夫 英國科學家M.斯坦利 威廷漢以及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 開發鋰離子電池 的貢獻。三位科學家對鋰電池的學術理論以及商業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作為電能儲存和輸出的載體,鋰電池從普通的小家電,到手機,再到新...

如何通俗地理解 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 超分辨螢光顯微技術 的技術原理及其帶來的改變?

流影隨光 光學懂的不多,只知道他們利用自己的奇思妙想突破了可見光的衍射極限,對於細胞生物學的意義卻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我們對於細胞器乃至一些重要單分子在細胞中的功能所知甚少,以往衍射極限的存在使得我們無法觀察到這些分子的位置及運動情況,對細胞的探索更像是盲人摸象,電子顯微鏡等技術雖然解析度極高,卻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