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有限的壽命會成為知識發展的終極障礙嗎?

時間 2021-05-07 05:20:17

1樓:

最近在想這個問題,來知乎準備提問,發現已經有了,那就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我想可能會出現領域大量細分的情況,就像之前從籠統的某一基礎學科延伸出很多二級學科一樣。

但是最後無法再分的時候,乙個人學個六七十年才能學完某乙個小領域的知識的時候,還拿什麼來發展?科學一定會停頓一段時間。但因此而出現新的突破也說不定,比如直接向大腦輸送知識等(我不懂,就是想象)。

不過這些挺遙遠的了,至少我這輩子遇不到。還是安安心心地學吧!

2樓:

人的壽命也是可以延長的。 古人壽命35歲,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的中中國人均壽命76歲。 今後醫學發展了,人的壽命會更加延長。 想象一下:

假如人的各種器官,是可以利用自身的幹細胞轉殖出來的,以後什麼器官壞了換什麼,人類的壽命是不是可以大幅度提高? 出生的小孩保留好自己的臍帶血,一輩子全靠它了;

這個技術如果突破了,以後80歲算是青年,不需要更換器官; 150歲算是人到中年,180歲馬馬虎虎可以退休了,200歲是人類平均壽命。

這時候的人類,確實可以前80年都在讀書。

3樓:李木子

很能激起回答慾望的問題。

看過之前的回答,主要問題在於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前人研究的知識量會不會達到人在有限的生命中都無法學習完成的程度。

大部分都認為,知識的積累不止量的積累,還包括學習方式。而且知識是不斷的在細化分支,只需專精某個方面就可以,故而是能學完某個分支的知識的。

在我看來,之前@幻想搭積木提到編寫程式時不需要從作業系統開始編寫。但你不可否認需要對作業系統進行學習,如何去使用。哪怕從作業系統開發出來至現在去學習,中間壓縮了很多知識量,但還是有的。

知識除了不斷的細化,直接學習使用等方式大大減少所需要的知識量在,應當還會有乙個淘汰。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在細分分支中,某些分支被捨棄。

如歷史,也許千百年的歷史在以後的歷史上只需用短短的幾行字來概括描述,知識或許也是。雖說不會是幾行字,但可以想象其簡略。

有人會問,那簡略到再簡略都無法學完的時候呢?

我答:有人會努力認真地去學習原始社會時的【科學知識】嗎?在以後的人看來,我們何嘗不是又乙個原始社會呢?

4樓:似曾相識熱乾麵

不求甚解。

很多知識理論基礎是不用知期原理,直接當工具來用的。就正如1+1為什麼等於2,多位大能證到現在也未曾證理。我們卻依然在用,而且把他當做知識大樓的基層。

我覺得未來大多基礎學科也會如此。

5樓:我叫啥來著

如果人在整段壽命裡,無法學習完成關於壽命的基因改造。。。那應該有上限,如果比方說100歲夠學會怎麼改造基因了,那上限就不可估了

6樓:逗逼仙人Oracle

知識發展有兩個方向,縱向和橫向。

縱向好比蓋高樓,現在有些已經高到光是爬到樓頂就要耗盡幾乎一生的程度了。

橫向好比加寬,寬一點上面的樓就能蓋到更高。

縱向看起來好像比橫向更難,其實不然,縱向主要看努力,而橫向基本靠運氣。

縱向上出成果你會感到:臥槽~這樣也可以?

橫向上出成果你會感到:臥槽、臥槽、臥槽、臥槽…×N~這這這這…×N些原來是這樣的啊!!!

靠近基礎的橫向發展基本都是直接上來刷三觀的...…

而基礎的基礎目前是邏輯(不考慮哲學,哲學更基礎,但是比較虛幻),而邏輯目前只有演繹和歸納兩種,演繹能幹的不多,而歸納還不太可靠…如果哪一天蹦出來第三種~~想都不敢想~~

7樓:

不會啊,知識越多,後人就把前面的推倒給封裝起來,只留下可以使用的介面給你使用。再發展就再封裝。。。如是而已。。。

就像你做個晶元(不是很恰當),你不需要具體會推倒公式,輸運方程,溫度模型等等,你需要做的只不過是拿現成的來用,知道改變條件對效能的影響即可。。

8樓:不必關注

答主,我看到了兩個問題:

一、是否可能有一天,乙個人窮盡自己的自然壽命也無法完成基礎學習?

二、人類有限的壽命會成為知識發展、人類知識向前推進的終極障礙嗎?

解問題一:

1.人們一般只需掌握學習必要的知識,然後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分工細化會減輕人們學習負擔,並極大解決社會需求。

2.自動化、機械化、智慧型化、資料化,會幫助人類做許多事情。遠遠不要低估工業化和技術革命的貢獻。

3.真的有那麼一天,乙個人窮盡自己的自然壽命也無法完成基礎學習——恐怕,連通大腦的知識存貯智慧型晶元已經發明了吧?其實,我們能上網的手機已經擔負了大百科全書的功能,大大拓展了視野和思維廣度,我們不需要也早已做不到窮盡一生去看所有書、去體察所有的智慧型、去背誦所有的精華,現在只需要會上網搜尋。

前景值得樂觀。

解問題二:

人類知識向前推進,從來不依靠長命千年萬年的人,在古代人類早夭率較高、人均壽命較低,生活質量,學習環境、工具和效率不可與今日比,因此古代知識不再積累、不會向前了嗎?問題增多,解決方案也隨之增多。

另,用科幻作品來嚴肅解答這是幽默還是抖機靈呢?

9樓:張洪

杞人憂天,進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辯證。人類只是適應這個星球的乙個生物的一種,壽命只是代表生命體徵,並不包括思想。人類還不知道的科技太多,才有今天你的這些想法。

10樓:DoUeric

「先生,我們在距離太陽系120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一顆類地行星」

「很好,像委員會報告,申請批准探測」

「可是我們的飛船太慢了啊」

「沒事,慢慢悠悠的飛過去,就當旅行了,你沒聽過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嗎?」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死亡的恐懼是人類進步的推力一點也不為過。

11樓:我不記得了

恩。 我覺得。 到時候就是要精簡的時候了。

即,某個人在學了基本的科目以後。當他上完小學的時候。他就要開始選專業了。

接著就只上主攻的專業課了。而不是像現在一樣 6 7 門沒有關聯的課一起學了。即 :

上完小學,直接上大學啦。 這是我對未來的構思。你們覺得呢?

12樓:楊國勝

我認為會。

因為不論什麼分支,教師,等等。人類起點都是0,在有生之年不斷攀爬知識的頂峰,攀爬的速度不可能無限大,一生能攀爬的高度也就不可能無限大。這條從0到頂峰的線應該是連續的,不是跳躍的。

但是這個高度應該會極其高,極其高。因為人類也在不斷進化,壽命也在不斷邊長。

不考慮科幻電影裡的後腦勺接乙個資料線等。

13樓:方志巨集

個人認為現在人類掌握的好多知識真的不一定是對的,而我們認為這些知識是正確的原因是因為受現在人類的觀測範圍的限制導致的,無論是微觀上還是巨集觀上。

想想那個著名的例子:乙個槍手因為無聊,在靶子上每隔一英吋用槍打出了乙個孔;在那個靶子上,生活著乙個人類無法探知的二維物種,該物種的科學家經過多年詳細的觀察,得出結論:「世界上,每隔一英吋就會有乙個孔」,該結論被這個物種奉為金科玉律,無可辯駁。

14樓:糰子

只是個文科中學生,回答錯了不要笑我。關於基礎知識,其實有個科技黑箱理論,不用知道原理,只要知道操作方法就行了。科技研究中,我覺得思想方法最重要,基礎知識可以作為一種演算法。

就比如幾歲的計算機天才,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操作電腦,但他不用知道電腦的工作原理,只要發出指令就行,基礎的東西都在電腦這個黑箱裡完成。

15樓:蔣龍海

知識最終的演化結果是定律。我們現在不必考慮為什麼地球圍著太陽轉,因為這是定律,不必再去用什麼實驗證明,萬有引力也是定律,等邊三角形也是定律。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只需要知道定律而不必知道定律為什麼是定律,而專業的人在研究中發現定律的偏差,修改它,糾正它。

然後告訴我們。這是乙個社會的發展必然,所以有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話。

16樓:

我倒是認為,知識發展會使人類壽命走向終結。

至於個人壽命,有兩種可能,乙個是人類知識發展到乙個境界導致人們不需要科研就能滿足所有人生存需要,那麼窮盡一生搞科研根本沒必要;一種是沒法發展到乙個境界人就死翹翹了,這種確實如樓主所說,壽命會成為乙個限制。

但是,有不少科學家年輕有為,老了反而沒什麼新的發現,所以我個人認為科研還需要乙個隨機性,這種靈光一閃的事情跟壽命關係不是特別大。

17樓:司馬張三

你別忘了,人類是乙個群體,依靠個人的力量來推動歷史的發展是不現實的,每個人只需要在自己的領域做出傑出的貢獻就是對技術發展的推動。

18樓:孫仲毛

人類有限的壽命恰恰是會知識發展的保障。知識是什麼?知識就是已知。

人類是怎麼獲得已知的呢?人通過自我複製,讓所有的複製品區探索未知,在探索的過程中,人將自己的壽命儲備與未知結合,產生已知,然後人死去--壽命儲備用盡。獲得的已知在人類中形成免疫,使得後代不用在已知上浪費生命。

個體表現為為死亡,而人類整體獲得越來越多的已知-先行者就是後來者的手段。如果人的壽命的無限的,那前提一定是停止探索未知。

19樓:張現亮

高分答案都提到合作分工,說只研究乙個分支,卻沒提到,知識無窮盡,假如所有的知識是乙個圓,我們的科學從圓心出發,當任何乙個分支窮盡一生也難以學精時,是不是只有遺傳,只有記憶晶元才能解決這些問題?想象一下,未來人在出生時就根據基因被確定植入某個學科的知識……

20樓:haha kim

現代科學體系是以實證為基礎的,基本上遵循發現現象-理論解釋-實驗驗證這個過程,而發現現象與人類的實踐活動密切相關,因此只要發現現象這一步永遠存在,人類的知識也會永遠發展下去,有限的壽命只能延緩知識在代際傳遞的速度。

與其關心人類壽命問題,不如關心石油吧,如果地球上的石油都用完了而人類還沒有掌握核聚變技術,那麼人類幾百年工業革命的成果都將成為過眼雲煙,人類將永遠以農耕文明的方式停留在地球上。

21樓:神楽阪牧月

可能未來會是這樣的:

人類可以改造自己,比如把大腦改造成機械大腦(就像手臂不行了換假肢一樣),然後就可以把知識輸入大腦,並擁有更快的思考速度,不過這樣一來人類就成了智慧型ai了。

22樓:陳其煒

不知道有沒有人提到了flynn effect。

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理解知識的能力也應該慢慢增加,所以在乙個領域內獲取知識速度會越來越快,即使總量在增加

23樓:東皇太一

因為生命有限,而知識無限;

為了追尋這無限知識以抵達真理,於是一群人試圖開闢道路走向永生;

這群人,在中國,稱為仙人、神人。

當然現在也一樣,俄羅斯的土豪想搞資料永生,谷歌也專門在研究人類長生的方法;

還有冷凍軀體、轉殖種種;

事一直都是進行中,搞這個的也不是一兩個人。

另乙個問題是,因為知識量巨大導致,無法學盡而不能推動研究進步;這個個人認為並不需要太多擔心,因為除了試錯,我們還會總結。

現在的某一分支上的海量知識,都是為了驗證某乙個模型或者公式的正確與否;

當這乙個模型或者公式被驗證合理後,需要學習的就只是這個模型或公式了;

換而言之,這個分支上的龐大知識量,被壓縮為乙個模型或公式,真正要學習的就幾頁甚至一行文字。

人類的壽命與知識傳承按照這樣發展能否進化到了解宇宙規則 ?

已登出 從目前人類的認知能力來看,10的分解和乘法口訣可能是人們能夠掌握的最難的快捷方式,其他初等數學計算都是對這兩種基本演算法的組合,如果我們能夠把微積分也分解成快捷方式,變成初等教育內容 即便是在人工智慧元件的輔助下 我們才可以進一步談腦容量與科技發展的關係。 品目 給時間以文明,可以造作的時候...

遊戲自身的壽命會不會成為電子競技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礙?如何克服這個阻礙?

這事要分為整體和個體 整體的話,幾乎不會 隨著電競產業的發展,很多體系會被留下來,比如選手,教練,轉播,贊助,戰隊,聯賽,青訓等等,這比從頭再來容易太多 LOL在南韓就吃了很多星際1的紅利,SC2初期沸沸揚揚但也基本繼承了星際1的很多東西 假設A遊戲壽命到了末期,B遊戲在短期內又可以撐起整個電競環境...

AI的發展會成為下一次推動人類實現飛躍發展的工業革命嗎?

熊起 對社會工作分工越細,AI能勝任的工作就越多。AI用於高技術領域是必然的,也已經有先例。AI完全有取代某些人力密集研發的潛力。原始人在荒野打獵,趨吉避凶,生存繁衍,AI做不到。辦公室文員,看螢幕,錄入文件,AI做起來就容易多了。圍棋領域的成功已經足以說明,我們應該放棄所謂 自動化先替代簡單低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