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上網際網路巨頭只出現在了中美兩國?

時間 2021-05-07 01:03:47

1樓:花木 聡

美國技術強+文化強勢,做全世界的生意;

中國市場大,得屌絲者得天下的利潤完全可以催生巨頭。再加上中國教育的強勢和中中國人對教育的追求,錢和人才又能使巨頭實現技術的進一步跨越。另外,有牆。

至於印度,人口太少,牲口倒是挺多。

2樓:dear snail

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牆吧。因為牆,保護了中國,不被外國的技術浪潮和文化浪潮衝擊。

因為這堵牆,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進不來,國內的最早的一批網際網路從業者嗅到商機,模仿國外的網際網路巨頭,然後再做本地化。比如facebook遍及世界幾十億人用,不管是英國印度新加坡,但中國用的就是微博。比如亞馬遜,比如阿里巴巴。

中國最早一批網際網路從業者多少都有一些海外經歷,國外已經有了,拿回來依葫蘆畫瓢。至於中國自創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滴滴,美團。這些現在反而一直是在虧損,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盈利,反而模仿國外起家的都在盈利。

3樓:John

感謝秦始皇,中國有統一的文字、文化認同。

然後工業化後有了統一的市場。

我們與西方競爭最大優勢就是中華市場。

有了這個市場,自然會有舉世巨頭。

至於美國,那是百年科技加成,畢竟網際網路都是人家發明的。

4樓:哈維

談到巨頭產生的原因,很多就是體量大、市場大、人口多等,但是從邏輯上還不是直接的關係,總不能歐洲,印度這種人口和市場級別的國家算是小的,但是為什麼沒有巨頭出現呢?

如果是因為人口眾多帶來的市場需求大,那也不一定,歐洲、印度的一些軟體公司做的也非常好,但是目前還比不上中美巨頭,所以人多市場大也只是條件之一。其實你仔細觀察分析,產生巨頭的真正要件,其實是壟斷意識。

在網際網路的世界中,國界會變的非常模糊,歐洲這種傳統技術大洲為什麼沒有巨頭,根本原因就是行動沒有那麼迅速的及時搶斷市場,而沒有的強壟斷意識和手段,在世界上是公認的吧!其實任何領域想要做強做大,只是靠先做,市場大都不夠,更需要及時的擴張、占領。更通俗的說是公司併購,品牌效應這些手段。

e出行和滴滴出行就是非常好的例子,e出行當時做的體量夠大了吧,為什麼被滴滴壓制的無法生存,現在人們估計只記得滴滴,沒人知道e出行了吧。

美國在網際網路上確實思維轉得更快,行動的更快,在歐洲、日本的巨頭都沒來得及真正成為「巨頭」之前,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就先樹起了自己的品牌、名聲。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今年新上榜的Facebook就是典型代表。

網際網路領域美中國人除了技術優勢,主要還是迅速讓自己的品牌廣為人知,占領了市場。與此對應的中國,天然擁有自己的市場,不用和別人去搶。創始人大多有美國留學背景,帶著意識和技術來回國創業,最初創業很擅長品牌的打造,當然也是一度讓大家詬病「學習」他國的問題。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崛起的真正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創出了自己的網際網路玩法,中國的這片市場確實潛力十分驚人,甚至還有其特殊國情在加分。

現在5G技術,中國的華為更是獨占鰲頭,所以中國的巨頭在美國的衝擊下一時倒不了,成為真正的巨頭。中美彼此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互相衝擊互相成長,強者更強,這也是真理之一。

5樓:[已重置]

連買個S400,買個天然氣,裝個5G通訊裝置都不自由的國家,怎麼敢不用美國的網際網路?法國想向美國的網際網路企業徵個稅,都會受到美國的報復。這種環境下,歐洲和日韓怎麼可能孕育出自己的網際網路企業?

6樓:二五八集團

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能發展成巨頭需要市場、技術、環境三個條件同時滿足。能達到這三個條件完美契合的,除了中國和美國,很難找出第三個國家。

中國和美國的人口分別排在世界的第一和第三,兩個國家有統一且完整的龐大市場,這種統一性包括語言、消費習慣、文化認同等因素,市場的統一性可以幫助企業快速融入使用者群體,這對企業的發展初期以及成長期來說非常重要。不光是網際網路企業,任何企業的發展都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市場對其業務進行消化。

巨頭的另乙個含義是壟斷,中國和美國可以提供龐大的壟斷市場。

美國的技術研究起步早,是網際網路的發源地,具有先發優勢,而且美國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上花了很多心血,不管是對國內還是國外的人才,提供了很多優惠政策來吸引人才。而中國,一向在講科技興國、創新強國,將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高階技術的發展上面捨得投入。

有市場有技術,還得有乙個適宜的發展環境,這裡的環境主要是指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乙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其他各個行業的協同配合,或者說需要全行業形成乙個生態,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的經濟實力不必多說。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這二十多年,整體上經濟發展也很快,實力排在世界前列,這給網際網路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至於政策環境,很少有國家可以像美國和中國這樣做到這麼大力度的巨集觀調控,這在很大程度上給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7樓:

因為蘇聯入圈太晚(1987),而且先天劣勢(電子工業極不發達,網域名稱伺服器(.su)還在外國(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系))

8樓:王東嶽

作為網際網路從業者,我也長時間地思考過這個問題…中國和美國,兩大網際網路巨頭,本質上是有著截然不同的基因的…美國是網際網路科技的先行者,而中國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締造者…馬雲馬化騰這個級別的咱也不懂,但是史玉柱之流,也是商業模式的締造者之一啊…試問這麼多年來,又有誰研究出了如此天才般的商業模式?

中國一直走在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前沿上,無人能及…雖然作為乙個技術人員,這是乙個很悲哀的事實,但事實如此…

9樓:木葉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美國:老子有人才、有技術、有錢、有語言優勢,奠定網際網路霸主地位英語:老子是小一號的美國,就是小了一號,只能吃殘羹冷炙了德國:網際網路太虛了,我喜歡實體工業

法國:搞什麼網際網路,沒興趣,對了,什麼時候一起上街遊行,浪漫一下下嘛印度:我有人才、有技術、有錢、還有強大的人口優勢,為什麼要我不能成為世界第二極?!

China:三弟,你有的,我都有;然而我有的,你沒有!因此,我才是網際網路世界的第二極。

10樓:許博樂

市場其實是其次的,首先還是管理機制問題。中國擅長試點推廣,即使有些情況是打法律擦邊球甚至不符合現行法律的,但是如果效果好,法律再改也行;美國創新環境好,資本實力強,土壤肥沃。但是東亞如日韓、歐洲如歐盟則是現行制度遵守的極好,但是想要在這個層面突破就有點兒困難了。

說到底還是文化吧……

11樓:劉東奇

舉個簡單例子。

兩個點可以畫出一條直線連線。三個點就有了三條直線。四個點就是六條。

點就是使用者線就是通訊的路徑。 點越多線的條數是以指數性爆發增長的。而每多乙個使用者或者每多一條路徑對於網路公司來說他們的伺服器成本的增加接近於零。

使用者與使用者的交流幾乎是瞬間完成的運輸成本也接近於零。

網際網路就是這樣乙個產業。

1.使用者的增加產生的價值是以指數增長的。

2. 使用者間的資訊傳輸瞬間完成。幾乎沒有運輸成本並且也幾乎不受地理的限制。

3.每多乙個使用者增加的伺服器負擔可以忽略不計。

4.天然具有壟斷性 ,網際網路公司一旦壟斷後來者無法挑戰。

5.網際網路沒有地理和運輸速度的限制,但是有語言文化甚至「牆」的限制

推出的結論就是說網際網路產業使用者量為核心。使用者量越大產生能量是指數增長成本幾乎不增加。

網際網路產業誰擁有更多的使用者更大的市場。誰就會發展的好,也會催生出更頂尖的技術。

全世界英語市場被美國壟斷中文市場被中國壟斷。 其他的市場太小也催生不出最優秀的技術。

當然用這一觀點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網際網路公司每個都在賠本砸錢砸使用者。

12樓:

我們的網際網路企業只是巨大的浮萍,網際網路上賺了錢就想著搞金融,搞房地產,現在出了事情,乙個能站出來打的都沒有。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是基於乙個完整的生態,從底層演算法到硬體支援人家都能有的。我們前面這十幾年網際網路和金融的狂歡,除了吹起一場泡沫繁榮,也就是加大貧富差距,放任實業被綁架,順便廢掉了95後,00後罷了。

歸根到底,這麼多年,沒有一門計算機語言是我們發展的,甚至連個瀏覽器都沒真的做出來。

13樓:大漢

是因為有牆的存在,以至於國內像澳洲一樣天然與其它大陸分隔,加上十幾億人巨大的市場,形成了獨特的生態,中國出現了這樣的網際網路大型企業。

14樓:

最大的原因是語言。

如果去看一下大網際網路公司分布,就能很直觀的發現巨頭出現在英語區和漢語區,兩者相近的受教育人口規模和完全不同的語言邏輯、文字等,造成兩者最初產生的企業在相關大眾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

美國的優勢在於發展時間早,發展時間長,所以在同樣英語區中產生的公司很難跟他們競爭,比如印度。而在其他市場範圍中,這個優勢被無限的縮小,甚至變為劣勢,比如中國、日本。

其他語言區,沒有足夠多的受教育人口,比如日本,日本本土網際網路公司很多,而且有一定的規模,只看日本本國的話其本土網際網路企業佔比還相當高,但因為人口差異巨大,沒有足夠多的市場去供養巨頭級別的網際網路企業。歐洲俄羅斯同理。

15樓:andypenggz

是看不清楚還是不願意看清楚,兩國?雖然不願意接受,網際網路甚至比硬體行業更加不堪,中國公司到現在為止根本就沒有基礎技術的公司,靠的是什麼有現在這個市值,我們不封鎖或者別人一封鎖,什麼結果不用猜了吧,所以不要太自我感覺太好了!

16樓:交易圈的洛先生

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內需,也是很多國家羨慕的所在。

這裡引一段纏中說禪十多年前的原文:

中國民族復興週期與世界經濟大迴圈週期共振產生了歷史性的大機遇。資本主義經濟迴圈中,其總體飽和度和人口關係存在類似電子軌道量子化般5倍遞增的結構。1000萬和5000萬人口,在中古和近代是完成所謂強國的兩個基本人口數量。

在英國以5000萬數量級別完成其霸業後,美國和蘇聯在2億5000萬級別完成了它們的歷史表演,而下乙個級別就是12億5000萬級別,目前世界各經濟體之間的聯盟是為資本全球化12億5000萬級別的競爭儲備力量。

2023年,英德老的5000萬級別主導迴圈結束,美蘇2億5000萬級別主導迴圈開始;這個90年的迴圈在一半2023年形成了石油危機的中型調整,美蘇這兩個不同型別的資本主義之間的同級別競爭以美國的勝利結束;但該迴圈的高點已經在2023年出現,下面面臨的巨大調整將在2023年達到如2023年般慘烈的程度,從而宣布該級別的結束,12億5000萬級別世界經濟大迴圈週期的開始。

2020 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烏鎮舉辦,你對於科技網際網路的未來趨勢有什麼看法?

蒼星零 網際網路應當服務於人而不是使人變成工具人,或使人透明化隱私無法得到保護。網際網路的建設,應當首先滿足的是肢體具有一定殘缺的人幫助他們能夠更好的生活以及年老需要一定幫助的人,最後才是年輕人,能為社會創造價值財富的人。網際網路的發展太快卻把前兩者遺忘,這不是乙個文明社會應該做的事情,倘若再這樣一...

「網際網路 」到底可以加什麼?為什麼是「網際網路 」而不是「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是一種思考方式,網際網路本身並不創造實體價值,只是資訊傳遞的通路和媒介。用傳統的思維思考商業模式,往往都是從生產製造開始,但是網際網路的思考方式是先從資訊傳播的角度思考,具體實體是什麼在商業早期反倒顯得不重要,反而是資訊傳遞所需的技術更為重要。傳統商業先考慮我要賣什麼東西,進貨渠道在哪,銷售...

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們那麼熱衷於手機?

錢勇 網際網路企業做手機,應該是新一撥泡沫的興起,不過,從現在做出來的黃公尺手機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現在還不具體硬實力,或者,將手機與網路結合得最好的,根本不是大家現在看到的那些網際網路企業!當然,網際網路企業以手機當噱頭從資本市場圈錢的情況另當別論。 袁昌慄 移動網際網路在近兩年勢頭上公升明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