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閱讀的未來?未來的人們怎樣閱讀?讀什麼?

時間 2021-05-31 20:33:05

1樓:關不在

深度閱讀和經典作品要靠書本。流行性的東西電子閱讀更方便、更環保、價效比更高。

撇開這些分類,從出版審查制度來講,近兩年的廣電審查越來越嚴,不少出版社被停業整頓,很多書還遭遇下架、化漿。我感興趣的佛教、命理類選題完全不可以通過,廣大網友喜歡的穿越腐文什麼的更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此類話題的電子書市場就太大了。

另外,《50度灰》當年在電子書市場熱銷,也能側面反映出電子書偏愛哪些話題吧。

2樓:

無論是電子書,還是紙質書,都只是知識和資訊的傳遞媒介。就現在的發展趨勢看,電子書很有可能後來者居上,取得知識傳播媒介的主導地位。在未來,很有可能看電子書的人要多於看紙質書的人,甚至向更多人說的一樣,紙質書會面臨淘汰,而電子書成為大眾學習知識的工具。

而讀書的方式,很可能就是拿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看書。

3樓:李璐

我有個設想,就是隨著知識的易取得性逐步增加,每個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反而導致難有偏才,而所謂什麼都略通一點的通才隨處可見。

如果把閱讀看做獲取知識的手段,那麼我其實十分不建議閱讀過多學科的知識,人的知識容量是有限的,我們假定是256兆,就是一集公開課的大小。當然,我們不可能只記得一部公開課。這裡只是為了敘述我們在容量有限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如何獲取知識,而是如何選擇知識。

我在MBA學到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將知識付諸於實踐。越是馬上用到的知識,理解就會快和更精準。所以,我覺得慎重選擇乙個專精的方向,重質不重量的閱讀應該是最理智的。

我預計未來的趨向偏向於精短閱讀和所謂的讀圖時代,就是微博模式,這很令人擔憂,因為腦神經mri可以觀測到,人不斷的從乙個鏈結點入另乙個鏈結時,所獲得的知識其實是沒有經過知識體系系統的分類和儲存。而是選擇區域被動的,不斷的興奮的跳躍,這樣的閱讀對於知識獲取沒有任何助益,只會使得腦部像少兒多動症一樣,沒辦法穩定的輸入和快捷輸出。

一般使用ipad閱讀,goodreader和stanza並用,陸陸續續看了一千多本書,分成四大類就是哲學,政治,經濟,語言類。重要的不是看多少,而是每本書對於知識體系的幫助大不大,這需要時間去判斷。

電子書的訪問與獲得比紙質書來得容易,又不需要空間儲存,從這兩點,我對未來電子書市場保持極大的樂觀。

對於你自己的未來,你怎麼看?

已登出 儘管一眼望得到盡頭,但還是想努努力,以後能照顧好父母,如果兩個人的日子是累贅,就乙個人過著。矯糅做作很怕疼,前半生分享夠了,後半生就自私一點,所以也不會因為小孩折騰自己。直視骨子裡的悲觀,也不打算害怕。難抗父母之命,事與願違時也僅是比預期過的慘一點。 百無一用 自己總會有個大的方向,你言語之...

怎麼看王俊凱未來的發展?

公尺公尺娜 你想他只唱歌,是因為你自認為這是所謂初心 你讓他只拍戲,是因為你自認為這是前途所在。可這是你,不是他。總有人給他預定目標,比如拍小眾片就是為了拿獎,走大眾路線就是舒適區戲路窄。王俊凱看了都想說,朋友,你管的未免太寬。你低估了王俊凱的自主性,也太看不起粉絲的期待。我喜歡他不是想有乙個多大咖...

怎麼看導演細田守在夏季檔期把《未來的未來》拍成藝術片?

漢基 拍成藝術片不是問題,問題是東寶暑假動畫配額明顯是蹦著高票房去的,最後搞出了這麼個東西,細田守是覺得自己面子夠大,不愁下一部的投資吧?細田守你不是新房,新房搞砸了烟花,最多回去繼續搞深夜動畫,你有什麼後路可言?不是我說,日本有些老動畫人,私心其實很重。一邊拿著高投資,一邊去搞自己喜歡的題材,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