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碳纖維技術如此成熟的當下,騎行圈對國產自行車的評價還是如此褒貶不一,所謂剛性真有人能感覺到嘛?

時間 2021-05-14 11:50:10

1樓:

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尺碼問題,中國產自行車只有瑞豹和捷安特有適合身高180以上、腿長87以上的人騎的車架尺碼吧(reach>395,stack>580)

比如我身高183腿長89,fitting結果捷安特L碼,4厘公尺墊圈,130把立

zgl,kung,滾石,xds,等等這些都沒有,或者只存在於宣傳手冊裡…

就好比這衣服號都不全,誰買啊…

2樓:慕少艾

褒貶不一很正常啊,S-Works我還嫌棄它太貴呢

捷安特車子我就很喜歡啊,給女騎友一直推薦的Liv

剛性當然能感覺得到,我之前騎鋼架車過南京長江大橋和我現在的TCR,天差地別啊

3樓:西域風

十年前騎車追逐過裝備,也很熱衷所謂的碳的概念,當然現在碳很普遍也很便宜了。現在再看騎行尤其是業餘公路車騎行,重量並沒有那麼突出,發動機才是核心,踏頻..... 還是踏頻。

當年我們幾個環湖回來信心滿滿,和本地一業餘車隊隊員一起騎車,乙個三四級的坡人拉爆我們直接看不見人,我們集體認為閃電很牛(他們車隊普遍閃電),我一度認為崔克買錯了,其實就是發動機的事。在經歷過汽油碳圈爆框,摔斷碳叉等等後,我個人覺得業餘還是結實耐玩為主,何必斤斤計較!下輛車鈦合金碎石走起。

4樓:

以前啊,公司裡面一幫騎行俱樂部的小夥伴專門組織過一次傳動、車架盲測環節。

說來也好玩,就是挑了四輛完全不同價位的鋁、碳架(印象裡乙個PP碳,乙個PP鋁,乙個F10,乙個BMC),為了公平還攢來了四對差不多的鋁輪,套件UT、DA都有,全是SPD踏板。然後在車架上用膠帶綁滿A4紙,能保證人騎上去基本分辨不出這是誰的車。

結果就是,7個FTP預估在150~240W的人測試,2個人分出來鋁架,0人次分清了全部價位排序,1人次猜對了3輛排序,3人次猜對的2輛價位排序。至於DA還是UT,除了三個人搖車時候看到了標,剩下四個人無一能分出哪個是UT哪個是DA。

結果就是,一般業餘愛好者,能準確評價碳架好壞的都是玄學。就我們這點破功率,千瓦搖車時候身體已經完全沒法去感知了。

(過段時間要是能找個皮娜F10山寨架子的話,就和正版盲測一次)

5樓:松雲

30年前,東高地某單位的車架就開始批量生產成為創匯明星。

20年前,溫泉鎮某單位的車架席捲主流市場占有率連年翻番。

當下,傳統大戶之外,新興企業車架產能也很大。

但是,好東西永遠乙個字:貴。

6樓:耶和

因為這都是利益啊,本來人家大牌乙個碳架能賣到好幾萬,你乙個zgl,xds上來就是五千的架子,你這就是砸人家飯碗啊。玩自行車的人又不多,也不會因為碳架便宜了就多買幾輛,多少人靠這個吃飯呢,你這樣砸人家飯碗,人家肯定要黑你啊,從業者各種編造黑料發帖子論壇帶節奏,然後大家一起跟風黑的飛起。就像十年前的小公尺,被黑成啥樣了。

但是硬是把高配手機,平板電視價錢搞下來那麼多。

還有一點自行車現在不全是生活必需品,算是乙個小眾玩具,誰不想自己的玩具逼格更高一些呢?

7樓:kingfar

製造水平高,不代表設計水平和品控同樣高。

拋開技術不談,中國產品牌,什麼時候能殺入國際舞台,和國際品牌在頂級賽場上一較高下呢?如果做不到的話,憑什麼在車友心目中獲得和國際品牌同樣高的地位呢?

8樓:威威

如果這個問題問的是剛性,其實感覺得出區別的人沒幾個,但牽扯出來的問題的確是自行車圈中十分有深度的問題。

1.我買頂級車不是因為他剛性有多好。

2.有的人買車追求的是剛性。

3.不同的人買車的需求是不相同的,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他現在在騎什麼車這個目前結果。

4.不同的人對自行車的價位預期和經濟能力還有熱愛程度是不同的。

5.品牌形象價值會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而越發放大,消費觀念也會隨著以上情況變化。

6.這個問題牽扯出來的深度太深了,讓我們回到問題中心,「剛性」是乙個隨著材料選擇>結構設計>製作成本遞增的結果(相對),假設2000塊的成品剛性為8,那麼10000塊的成品剛性可能是9,20000也許達到9.5,最終我們選擇3-40000的頂級車型獲得的也不過是9.

8的最優選,他和價值是同比但是不同比例遞增的,這也可以理解為「邊際效應」和「品牌溢價」。

7.買你力所能及中最喜歡最優秀的商品一般沒有錯,不要嘲諷於你之下,不要嫉妒於你之上,人不分上下,器材僅僅是一種選擇,根據你的預算,你的需求,你的熱愛,你的錢包,你的認知,你的圈子,最後做出你的選擇…而已。

9樓:月爺家的兩腳獸

材質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拿做菜來比喻吧就是食材的水平。你頂級的食材搭配不合適的做法(碳纖維布堆疊),不合適的調味(幾何),甚至你從一開始的食材搭配(規格等設計)錯誤的話你拿頂級食材還是只能做出來一坨不堪入目的辣雞。

舉例來說zgl的crb36 530號幾何r值383,s值557。str值557/383=1.454(後省略)

閃電sl6幾何 52號r值380,s值527。str值527/380=1.38

相對比兩款來說zgl的幾何str值更大,對身體素質要求更低,對大眾來說更友好。也就是說換算到菜裡面口味更不辣更合適大眾口味。不是所有人都有大pro那種強度的身體素質(口味重),對於接受不了的群眾來說幾何更休閒的車會更友好一點。

從碳纖維堆疊比較難解說不過決大部分的中國產品牌的幾何都蠻屎的,乙個比乙個激進斷腰。

相對來說類似崔克區分h1幾何和h2幾何這種有區分激進和休閒的品牌的幾何寬容度會更好一點,各人都能選擇到相對合適點的車架產品。然而老款bb90五通規格就很辣雞只能相容24芯和gxp軸心規格的牙盤(約等於強制要求搭配刀叉才能吃,不讓你使筷子)。

續更改乙個錯誤關於zgl看錯幾何圖表,53號應該是542/383=1.41幾,相對sl6來說還是更休閒一丟丟,不過沒看錯那個1.454那個錯誤那麼休閒,上述的錯誤沒影響結論。

10樓:卡霍恩城堡

大部分人不是騎車,而是玩器材。

先拋開山地車不談。公路車終究只是乙個體育用品,就像桌球拍和羽毛球拍一樣,頂級賽事肯定用頂級國外大牌器材,但個人實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頂級的東西都貴,溢價很嚴重(反正贊助商也不差這點器材費)。

專業運動員好馬配好鞍肯定都用的頂級品牌頂級型號。但我作為普通愛好者來說(功體比3.85,車是zgl+方遠c5),也耍過別人的萬元級豪車,剛性什麼的我是一點也感覺不出來。

我也想過換車,但我換車不是為了提公升功體比或速度,而純粹是虛榮心作祟。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乙個。

11樓:Thomas

碳架主要還是碳布的堆疊方式對其主要效能有影響。太多的我也不是很了解…我主要想說的是剛性,這個還真是可以感覺到的,如果你騎行時間夠長,並且騎友也多,可以找鋼架鋁架碳架的車子爬爬山,就應該能明顯體會到區別,大概率情況下鋁架會有讓你用不上力的感覺,鋼和碳的就會好很多,這就是所謂的剛性

12樓:SIR.冀

碳纖維有剛性各項異形的特性。可以根據碳布鋪貼的方向控制來滿足自行車的剛性需求。

絕大多數中國產品牌的碳纖維自行車是個什麼感覺呢。硬各種硬。剛騎上感覺還好,多騎一段就發現有問題了,完全沒有濾震,手麻腳麻。

大牌碳纖維自行車可以做到縱向剛性偏低保證舒適型的同時保證較高的側向剛性。恰恰側向剛效能保證踩踏的力傳遞。

這些技術都是一點點積累出來的。不是隨便設計一下就可以實現。

13樓:Yaooo

中國產碳車的技術問題其實還好,生產又輕又硬的頂級車架有難度,生產入門級的還不行麼。

關鍵是品控,有的好有的差,都拿出來賣,買到差的人肯定要黑啊,然後形成惡性迴圈賣不起價,更要把差的拿出來賣…

經濟能支援,為什麼要去買國碳賭運氣?

14樓:子瞻門下

中國產碳纖維到底好不好,沒用過不評價。

但是不同車架的剛性不僅能感覺到,而且可以非常直觀,比如火龍果配色的美利達瑞克多CF2碳架不需要用多大力就能感受到後輪蹭剎車皮和3000塊左右的崔克2.5鋁架都完全沒法比,而從崔克換到閃電ALLEZ SPRINT硬度又是另乙個檔次。

騎別人的車不捨得發力,自然就感覺都一樣了。

為什麼少見渦扇機的扇葉使用碳纖維?

斐波那事兒 會有的,錢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碳纖 其他複材葉片同樣會有的,這個問題就像問為啥現在二十左右的大學生很少有車房一樣,同樣的道理。 複合材料風扇葉片為何成為商用發動機的不二之選 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已成為商用大涵道比發動機的發展趨勢,複合材料風扇葉片已應用於B777 B787等多個民機型號,並...

為什麼 MX 5 比採用碳纖維車身的 4C 還輕?

18K純牛奶 有時候把事情做到極致那就是藝術。我是國行ND RF的車主,有乙個被廣大車主所詬病的就是方向盤不能伸縮調節,只能上下,我也納悶,其他車主會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作為mx 5車主,表示可以理解,因為這是為了減重,可以了操蛋的rf,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2019款的nd把方向盤伸縮新增進去了,工程...

為什麼很多導演在CG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堅持實地拍攝?

禁與千尋 因為很多需要的場景CG無法實現,或者差了點,也就是說CG看上去像真實,但是差了點感覺 而一些情節這種感覺有沒有都無所謂,但是一些情節必須要要有這種感覺再者就是有些情節如果cd就意味著演員並不是身處那個場景拍攝,投入就差了些,表現不足。CG的確發達,但是和真實還是又差距的。好的導演是選擇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