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到底攻城容易還是守城容易?

時間 2021-05-05 23:20:57

1樓:宮國松

不用說古代了。現代的例子,比如抗戰中鬼子建的炮樓,就是乙個簡易城堡,游擊隊多少人也攻不破。不用說10倍了,100倍也沒用。

這是城的建築質量。另外城的建設肯定在選在交通要道,攻城方還得打援呢。

2樓:靈丨周珏

守城容易。

一、防守方可以憑藉高大的城牆和充足的守城物資(火矢、滾木、雷石)給予攻城房大量殺傷。

二、防守方的高大城牆會給攻城方帶來一定的心理威懾。

3樓:材火

守城應該容易一些,不然何必費那麼大的資源去建城牆。

古代堅城失手要麼因為被圍住然後彈盡糧絕,要麼是城內有人投敵。

那種大城你只要見到城牆就不會有進攻的慾望。

強攻的人也有,隋煬帝就是這麼做的,那不是舉全國之力也沒攻下來嗎。

為什麼攻城的名將多,那是因為攻城難,守城能守住那是理所當然,有什麼值得吹噓的。

4樓:polyushka

肯定是守城容易。否則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深挖洞高築牆的堅固城池了。戰爭形勢也就不會存在陣地戰而都是運動戰了。

或者說,守城是一種將時間作為勢能進行儲備的作戰方式。以日積月累建設的工事去消耗勞師遠徵,倉促應戰的敵人。依據裝備和工事的優勢,守城一方可以用劣勢的人數去防禦數倍於己的敵人。

5樓:

曹操圍鄴城,袁紹拔易京,周瑜之於江陵,劉備強攻雒城,孫權五攻合肥,諸葛亮不克陳倉,曹操兵困陽平關。司馬昭破諸葛誕,諸葛恪折戟張特。以上戰例,即便勝了,也是曠日持久,或者靠內部突破。

6樓:秋梓

首先,城為何會存在?排除聚落生產力的因素外,城牆本身就是試圖以主動性為代價換取區域性戰術性優勢的設施。所以單純從戰術層面考量,冷兵器時代的戰事中守城的一方是絕對擁有優勢的,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釣魚台了~

不過城牆的作用也不該過於放大,一場攻堅戰中最重要的要素永遠是戰略籌備和戰鬥意志。城牆只不過是個可以對交換率產生影響的因素,二不會是會對戰局產生絕對性影響的要素。

7樓:不願說真名的丹特

如果攻城容易修那個城幹什麼用?直接平地拉開架勢幹就行了,自己費時費力搞的城牆不能給己方帶來逆轉戰局的優勢卻要在戰略上揹負承重的經濟負擔(代價可能是沒辦法爆兵、研究裝備)。

那修個卵子?

8樓:

除了孫子兵法,還有李白寫的蜀道難,國外還有斯巴達,別說假,空城計也是真是存在的,這些個案例全是講的守城容易。

攻城靠奇謀,比如水淹七軍,比如特洛伊,比如蒙古人投屍體進攻歐洲。

凡硬攻的,都得代價巨大,唯有允許燒殺搶掠和屠城,才能發洩這一股憋屈。

所以守城比攻城容易。以上。

9樓:呂志超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勇,其下攻城。

在重火器技術成熟之前,守城方面對幾倍幾十倍敵軍堅守幾個月很正常,攻城則必須有幾倍以上的兵力,然後最佳策略還是圍而不打坐等城內斷糧。

10樓:小小小粉紅

單純從攻守角度來說,守城比較容易,從歷史上的戰例來看,攻城的一方,如果與守城方調換,那麼原來的守城方敢不敢攻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古代戰爭攻城容易還是守城容易?

羽蜉蝣 攻守平衡相自誇,你的問題沒法答。不是猿猴不努力,奈何對面有高達。話說,你都淪落到被包圍在城池裡待援了,依舊感覺自己優勢很大是吧? 素還真 守城方居高臨下,有弓箭射程 視野的優勢,有防守反擊的優勢,但是守城一方兵力是弱勢,而且困守孤城,攻方圍而不打,耗都耗死你。 Virus 你這個問題,emm...

古代戰爭,攻城方可以在城牆外起牆麼?

暗焰狂龍 這東西其實並不稀奇,甚至是蠻古老的攻城術,用墨子的原文就是 積土為高,以臨吾城,薪土俱上,以為羊黔,蒙櫓俱前,遂屬之城,兵弩俱上。就是在城外堆土山逐漸靠近城牆,然後居高臨下的攻擊,可是說是圍城戰術的究極強化版。按墨子的說法,這種方法並沒有什麼大用 羊黔者,將之拙者也,足以勞卒,不足以害城。...

古代戰爭攻城戰為什麼不能繞著城過去?

王大器 明朝末年,祖大壽在沒有援軍和糧草的情況下,固守了大凌河長達三個月之久 他也曾經被圍困在錦州長達整整一年。這兩次,祖大壽都一直堅持到了士兵互相殘食的地步。他的堅守,給清朝帶了了巨大的損失。我們一方面對祖大壽的忠誠而唏噓,另一方面也不禁產生乙個疑問 既然大凌河和錦州這麼難打,滿清軍隊為何選擇與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