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戰列艦的表現真有那麼不堪嗎?

時間 2021-05-09 22:11:36

1樓:Yamato battleship

設想一下,大英要是沒那幾艘老太太級戰列艦和兩艘納爾索爾還有喬五五姐妹,地中海的義大利人和大西洋上的德三會玩的多歡....

2樓:

至於戰列艦為什麼被取代我想不是題主想問的。單就從問題本身來看,二戰中留給戰列艦表現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她能發揮的作用已經對不起她所消耗的資源了。

由於二戰中航空器的夜戰能力有限,至少在夜間作戰飛機比較抓瞎的時候,配備有完善雷達設施的戰列艦還是很有用的,如「華盛頓」和「霧島」一戰,蘇里高海峽野戰等。

至於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擊沉光輝號,屬於特例。

3樓:浮幽櫻花

有,因為打不起來……

不提英法之間就那麼短的海峽施展不開,希特拉也沒膽量和當時所謂「世界第一海軍」的英國硬幹一架

美國那邊呢……大部分都沉珍珠港裡了,等再有足夠數量的戰列艦的時候……二戰快打完了

戰列艦:我好歹在二戰以前是爸爸級別的存在,二戰我怎麼就打了醬油呢?

4樓:中國移動爺不動

海上戰略決戰仍然要戰列艦出手。航母掌控下的島礁乙個晚上就易主了,只有贏得大艦隊決戰的勝利能真正掌控一片海域。而戰列艦還在艦隊編制中的原因在於二戰沒有夜戰航母,那麼戰列艦就永遠還是主力艦。

至少太平洋是這樣

5樓:

戰列艦在二戰中期以前,都是海上的絕對霸主跟主力,一度橫行世界海洋,是海洋強國維持海上霸權的武力象徵。

航母當時主要起輔助的作用,提供艦載機起飛的平台,偵察觀測、儲存作戰物資等,是艦載機的發展,改變了航母的地位。

戰列艦擁有強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有些還有著出色的防空能力,在很長的時間裡,能打沉一艘戰列艦的,只可能是另一艘戰列艦。

而當時的航母艦載機,因起飛重量限制,不能攜帶太大的炸彈,這些飛機對戰列艦幾乎沒什麼威脅,魚雷機更是速度慢,射程短,在戰列艦強大的火力網下,都不可能接近就被摧毀,像日本如果不是在珍珠港內偷襲,都是活靶子,根本就打不沉美國的戰列艦。

直到後面艦載機取得飛速發展,可以撕開戰列艦的裝甲,航母與艦載機結合,成功取代戰列艦成為新的海上霸主,宣告大艦巨炮時代的徹底結束,超級戰列艦由此退出了世界海軍的舞台。

6樓:冰封的荒原

看情況如果是海況相對較好的太平洋地區高速戰列艦的作用就是防空和火力支援(低速BB沒人權) 如果是風暴較多的大西洋地區一旦遇上風暴就只有BB能比較有效的作戰了英國航母一向載機較少也是這個原因為了防禦風暴必須使用全封閉艦首和機庫再加上浪高乾舷普遍高浪大導致甲板上繫留的飛機易損壞這一切導致英國航母裝甲較厚而且載機量少

7樓:難勝

二戰中戰列艦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當然就非常不堪了。

二戰前戰列艦是絕對的主力,海軍大國投入鉅額軍費造戰列艦,把它們當成爭奪海權的依靠。然而隨著各種新式技術的出現,二戰時期的海戰變得跟之前大不一樣了,戰列艦根本沒有起到海軍主力的作用。說到戰列艦的戰果,各國戰列艦加在一起也不值一提,與其巨大的投入相比完全不成比例,說不堪都是好聽的了。

有些人就不要提什麼沙格擊沉光榮之類的事了,就那點玩意也稱不上閃光點。因為戰列艦是舉國之力造出來的大殺器,整個戰爭中只辦了這麼點事兒,還吃了人家驅逐艦一條魚雷,好意思說閃光麼?

8樓:po-oq

航媽光榮娘和為其護航的倆驅逐小蘿莉遇上了沙恩霍斯特與格奈森瑙這一對戰列姐妹花後,直接被按在海面上瘋狂摩擦,一頓胖揍直到真的「光榮」。

9樓:丁大錘

日德蘭海戰是大艦巨炮的巔峰對決了,但是實際上是個啥子水準呢?

德國公海艦隊第一和第三戰列艦分艦隊總共發射1904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119發,每門炮10.9發(攜帶量為80-90發); 戰列巡洋艦共發射1670發大口徑炮彈,平均每艦334發,每門炮37.95發(攜帶量為80-90發)。

共計發射大口徑炮彈3597發,中口徑炮彈3952發,小口徑炮彈5300發,大口徑炮彈命中確認120發,平均命中率3.33%,中口徑和小口徑命中107發,平均命中率1.16%;

英國戰列艦總共發射大口徑炮彈4598發,其中有15英吋炮的1239發,平均命中率2.17%。

根據Arthur J Marder教授在《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牛津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第3卷,第199頁)指出的,德國戰艦近四分之一的大口徑命中彈集中在三艘英國裝甲巡洋艦上,包括武士(15發),防禦(7發)和黑王子(15發),她們都是在極近的距離上被命中的。

前兩者只有7000碼(也就是6400公尺),後者更是只有1000碼(900公尺)。而在德國方面統計英國戰績時,並沒有計算威斯巴登被擊中的次數,根據英國資料,至少被射擊200發以上。因此參看雙方命中率時,可以認為大致相當。

耗了這麼多功夫實際結果呢?

德國損失1艘戰列巡洋艦,1艘前無畏艦,4艘輕巡洋艦,5艘魚雷艇(62,300噸沉沒)。

英國損失3艘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8艘驅逐艦(約113,300噸沉沒)。

換成航母用同等彈藥量,恐怕整隻艦隊都得餵魚啊。

所以大家發現戰列艦越來越華而不實,耗費大,效率低,只能用於艦隊決戰,而且很大可能是費了一大堆彈藥,然後大家輔助艦艇掛了一堆,戰列艦沒有大事回去修修繼續等下次決戰?

我還不如把這資源用來造輕巡,起碼到處都能用到。

10樓:Moxos Yuri

二戰時期航母還沒那麼萬能。戰列艦再不堪,航母出門也不太敢不帶戰列艦。

見沙恩和格奈擊沉光榮號的故事。

而美中國人還要搞阿拉斯加級大巡——在艦載機無法出動的夜間,防止敵方重巡(或者想象中的超甲巡)高速突襲。

總體來講,夜戰,和高海況氣候惡劣地區(不適合飛機起降)的戰鬥,就是戰列艦發光發熱,佔據C位的機會。

所羅門,馬塔潘角,北極航線,皆是如此。

順帶一提,HOI4,man the guns改版後的海戰機制很貼切。

CV如果沒有BB,BC,CA的屏護,對面CA以上的炮擊能夠直接招呼到你的CV身上。

老版本的航母裸奔流玩不起來了。

11樓:作死小號

大和號的460公釐主炮,最大射程42.05公里。

企業號航母上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最差的SBD-1型,作戰半徑370公里,中途島戰役的主力SBD-2型作戰半徑500公里。

還沒等到你看到對方,就被炸沉了。

有那麼不堪嗎?

不好意思,這個真有

12樓:芝麻糊

有閃光點,而且不少 。舉幾個例子

華盛頓瓜島擊沉霧島整個戰爭期間無人陣亡

厭戰戰列艦最遠命中記錄(存疑)

俾斯麥擊沉胡德(滑稽

不過相比航母閃光點確實少了些

13樓:路易-拿破崙

二戰中航母並沒有成為戰列艦的終結者。

二戰當中太平洋上的航母戰鬥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海戰中的前哨戰,而前哨戰的特點是:如果前哨戰戰平,而雙方都有力量相當的主力部隊可以加入戰場,則可能會壓上主力,形成決戰。而如果前哨戰一方完全失敗,則失敗的那一方自然會選擇撤退,從而迴避不利態勢下的主力決戰,這種情況下主力決戰打不起來;而如果態勢決定前衛戰劣勢方必須投入主力,就會變成優勢方以近乎完整的前衛部隊以及完整的主力部隊碾壓劣勢方的態勢,這依然不可能成為主力決戰。

所以二戰太平洋戰場沒有打出戰列艦決戰有兩個半原因:

1.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部隊在珍珠港基本上全軍覆沒,等到太平洋艦隊重新擁有足夠數量的戰列艦的時候已經到43年末、44年初了。在大戰初期雙方航空前哨戰各有勝負的情況下本來應該是最容易觸發戰列艦決戰的情況,但是那個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沒有戰列艦自然打不出戰列艦決戰。

就變成珊瑚海那樣前哨戰打個平手雙方就各自回家,後續作戰全部中斷的情況,因為一方的後續力量(戰列艦)基本上沒了,而日本因為美國沒有後續力量,它也就沒有出動後續力量。這種情況下自然打不出戰列艦決戰。

2. 美國的艦載航空兵配合陸基航空兵在42年末、43年初對日本建立了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優勢,在航空戰中完全碾壓對手,這種態勢實際上剝奪了日本進行戰列艦決戰的能力,因為決戰的戰場實際上會變成美國的航母和戰列艦圍毆日本戰列艦部隊的態勢,只要日本沒有到途窮末路的地步都不會在這種情況下尋求戰列艦決戰,於是戰列艦決戰還是打不成。到了後來雷伊泰灣的時候日本的前衛航空戰的能力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於是主力部隊暴露在美軍航母的絕對空中優勢之下,這個時候美軍已經沒有必要投入戰列艦部隊和日本決戰了。

還有半個原因是日本雖然有一支足夠龐大的戰鬥艦艇部隊,但是它的保障能力和儲備卻非常有限——偷襲珍珠港的機動部隊基本上就用完了日本所有的快速油輪。所以日本實際上無法長期支援戰列艦主力和機動部隊的緊密配合作戰,把戰列艦放在後方待到有確切戰機再出動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這樣毫無疑問使得戰列艦部隊喪失了所有的作戰機會。

所以說,總的來講,二戰中太平洋戰場之所以呈現出「航母打滿全場,戰列艦無所事事」的狀況,首要一條恰恰就是戰列艦依然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航母是前衛打手,戰列艦的地位並沒有動搖;其次是美國的航空力量無論技術而是數量都碾壓日本,使得美國的前衛打手可以包辦所有任務。反過來看,如果日本擁有和美國相當的航空戰力,雙方的航母前衛戰分不出高下,那麼遲早在太平洋上會看到雙方戰列艦主力的決戰。

驅使戰列艦最後退出歷史舞台的決定性因素是兩條:

1. 飛彈技術的成熟,飛彈技術的成熟使得驅逐艦級別的艦艇就能擁有和戰列艦相近的毀傷能力,使得戰列艦變成一種經濟性不足的冗餘艦艇。

2. 戰後兩極對峙的態勢下,作為西方主要對手的蘇聯幾乎沒有戰列艦,盟軍方面的戰列艦沒有了對手,執行其它任務的經濟性和靈活性在飛彈時代又不如驅逐艦和護衛艦,最終導致戰列艦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航母沒有在二戰中完全取代戰列艦的乙個事實證據就是盟軍的新式戰列艦都沒有在二戰後立即退役:美軍的戰列艦保持現役到2023年,衣阿華級以外的保持預備役到2023年代才拆毀;英軍的戰列艦作為訓練艦等保留到2023年才退役拆毀;法軍的戰列艦也保留現役到2023年,保持預備役到2023年代;而義大利的兩艘一戰老艦也到1953-56年才退役拆毀。相對應的,蘇聯的兩艘一戰老艦是在2023年退役的。

14樓:宇宙戰艦俾斯麥

提爾皮茨嚇的PQ17船隊解散算不算

還有靠人品彈宰了航母的傻恩和格奈

太平洋戰列艦沒什麼高光時刻……等等,陸奧的三號炮塔,夠閃,也夠高然後是命硬的老太婆(劃掉)Warspite(中文翻譯的方式太多,為了躲槓精就直接打英文了,流傳最廣的名字叫厭戰)

其他的戰列艦是真的想不出來了,大概伊勢日向的噴進彈幕也能算個亮點法中國人的海軍最大的亮點也就是土倫港的那聲「該艦已經沉沒!」了美中國人。。。美國開局把太平洋的戰列艦全丟了,後期也都是群毆(實名表揚蘇里高復仇),實在是沒什麼可說的

至於義大利海軍,還tm不如法中國人

如何評價二戰期間泰國的表現?

二戰期間,東南亞的國家幾乎都在忍受日本人踐踏的時候,卻有乙個國家例外,這就是泰國。因為早在1940年6月12日,日本就跟泰國正式簽署條約,搖身一變成了日本人的同黨。那時的泰國也是憋屈,西邊的鄰國緬甸被英中國人佔了,東邊的鄰國寮國 越南被法中國人占領了,南邊的馬來西亞也是英中國人的地盤,自己夾在中間,...

二戰時期的戰列艦用的都是380,406,460幾個重量級的主炮,這些口徑是根據什麼決定的。

因為美國和英國都是用英製單位的國家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和法國的380mm,日本的400mm和 400mm 艦炮 之所以哪怕是本國工業也沒有在英中國人的標準上變動太大原因有兩個,要麼是同體系要麼是師從英國體系,例如IJN和USN,要麼是步英中國人後塵只能為應對RN體系而在英中國人體系上進行改進,...

現代主戰坦克能夠擊穿二戰戰列艦的裝甲嗎?

留傑大帝 沒有任何問題,現在的主戰坦克主炮穿深打穿大和最厚的主炮正面裝甲沒有任何問題。不過並沒有什麼卵用,戰列艦太大了,後效最多弄死幾個裝填手,在主裝甲上弄個小窟窿,換一批炮灰進去又能繼續作戰。 misaki 都不對等有啥可問的。不如退一步問m1能不能打爆一戰戰艦金剛,要不再退一步問m1能不能打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