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學中,形態學如何進行形態素劃分?

時間 2021-06-03 06:09:27

1樓:小雲哥哥

我感覺你做得基本正確。

不過你有沒有發現,詞素ata出現的時候施事者和受事者的關係:

你->我、你->我們、他們->我、他們->你、他們->你們

而沒有ata的時候:

我->你、我->你們、我->她/他、我->他們、我們->你、你->她/他、你們->他們、他們->他/她、她/他->他們

你把ata分析為被動倒是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我覺得在確定「被動」之前我們要考慮乙個問題:被動是降價的形態變化,如果把ata分析為被動,施事者必然要降格為斜格,或者完全消失。在題目中並沒有給出這樣的跡象。

如果我們不用被動這個分析方法,觀察ata的分布難道不會給你帶來另一種思路嗎?ata出現的時候,施事者和受事者的關係基本事互補的。「我->你」「我->他」「你->他」就不需要ata,而反過來就需要ata。

這是怎麼回事?

我們可以假設這個語言中有人稱認同等第排序(empathy hierarchy):

第一人稱 > 第二人稱 > 第三人稱

當施事者在等第中高於受事者時,我們不需要使用ata。

當受事者在等第中高於施事者時,我們必須使用ata。

雙方都為第三人稱時,不標記。

這種現象我們叫「正向/反向」現象(direct/inverse)。當施事者在等第中高於受事者時,為正向;當受事者在等第中高於施事者時,為反向。在這種語言中,正向無標記,而反向要標記ata。

正反向的形態在北美的阿爾岡昆語言首先被發現,在中國的嘉絨語組中也存在。

(如果有說錯,請指教)

延伸閱讀:

DeLancey, Scott. 1981. 「An interpretation of split ergativity」, Language 57/3, 626–57.

Jacques, Guillaume and Anton Antonov. 2014. 「Direct-inverse system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8/7, 301–18.

Silverstein, Michael. 1976 Hierarchy of Features and Ergativity. In Robert M.

W. Dixon, éditeur : Grammatical Categories in Australian Languages.

Canberra :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Aboriginal Studies.

Zúiga, Fernando. 2006. Deixis and Alignment – Inverse Systems in Indigenous Languages of the Americas.

Amsterdam: Benjamins.

如何理解語言學中 phonemic allophonic free variation?

Guillem 首先要知道音位和音素的概念。音位 phoneme 指的是乙個語言中可以區分語義的最小的語音單位。但是音素 phone 是根據語音的自然屬性劃分的最小的語音單位。乙個音位可以以多個不同的音素的形式來實現。這些不同的實現形式就是乙個音位的不同變體。有的時候,乙個音位具體需要實現為哪個音素...

我有乙個生物學的騷問題形態學上端長根是什麼操作?

已登出 雖然是高三學生,但我接下來不會用高中生物知識。因為我盡量用小學生物知識。知識 說點題外話,我的看法是,高中生物,高考完就忘了吧。生物本身高度依賴歸納,但是歸納就有例外 而高中生物想用理論去解釋歸納出的結果,有的假說本身都不一定被充分證明了,應用的範圍可能實際很小,但到高中課本中,由於某個解釋...

如何戒掉語言學?

黑之聖雷 估計是從語言學變為學語言,其它的估計轉型沒有那麼容易。去學一門非常小眾而非常複雜的語言,比如這個 黑之聖雷 揭秘尼日 剛果語系Kujamaat J ola的一些獨特之處 這門語言的資料基本就是來自薩丕爾當年的研究 語言本身是很虐,規則真的非常複雜,我這篇文章只是列舉了一些比較獨特的地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