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教育會提高你的智商嗎?

時間 2021-06-03 05:44:29

1樓:一方一隅

如果智商高收入就高,那麼根本沒必要學習了。生下來測個智商分配不好嗎?

如果受教育程度與收入無關,那也同樣沒人會鑽破頭學習考名校了。

所以,關心教育是否對智商有無影響,有科研可能,但我卻認為對普通人意義不大。

2樓:鹽選推薦

一些心理學家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們堅持認為教育與智力沒有太大聯絡。教育只是告訴人們具體的事實和固定的方法,而不能提高面對不熟悉的情況時未經訓練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赫恩斯坦和莫瑞在《鐘形曲線》一書中的看法代表了不少智力研究理論家的觀點。

他們承認,受教育時間的長短與智商的高低確實存在一定的聯絡,但這種聯絡主要是因為更聰明的人願意在學校裡待更長的時間。更聰明的人更喜歡學校,所以越來越喜歡留在學校裡,因此他們受的教育就越來越多。這一結論是建立在多元回歸分析上的,但正如我在第 1 章中指出的那樣,多元回歸分析通常不能解決因果關係的問題。

如果乙個人無法接受教育,那他會怎麼樣?他會不會因此不如接受教育後那樣聰明?很多實驗都是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的,事實證明實驗的結果都是一樣的。

進行這方面研究的社會科學家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因為這些實驗都是在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實驗物件都是出於各種各樣的客觀原因有一段時間未能接受學校教育,並不是因為要實驗而刻意安排的。這就排除了赫恩斯坦和莫瑞所說的情形,即受教育時間的長短與智商的高低有聯絡,只是因為更聰明的人願意在學校裡待更長的時間。

發展心理學家史蒂芬·塞西和溫迪·威廉士曾經詳細地描述了這些研究。

其中一項自然實驗就是暑假。孩子們在暑假期間不上學,這使得他們的智力和學習技能有所下降。下降程度雖然不大,卻是真實存在的。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和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孩子來說,這種退步很明顯,尤其在數學方面。事實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孩子與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孩子在暑假裡學習退步得更多。

有關學校教育影響智力的研究早在 1923 年就開始了。心理學家休·戈登研究了倫敦一些流動人口的子女的智商。這些流動人口包括船伕和吉卜賽人,他們的孩子很少上學,或根本不上學。

在本該開始接受學校教育的年齡,這些孩子的智商都在低—正常範圍的低水平區域內,但此後卻持續下降。4-6 歲孩子的平均智商是 90 分——接近正常範圍的下限,而年齡最大的孩子(12-22 歲)的平均智商是 60 分,遠遠低於人們規定的智力缺陷的下限。而上學的孩子平均智商則沒有下降。

所以研究結果表明,學校教育對於維持孩子的智力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3樓:kafrdvh

舉個栗子。

一張50cm x 50cm的油紙,你能夠畫的最大面積是250cm2,當然也可以啥也不畫。

接受教育可以讓你在紙上畫出你可以畫出的模樣,盡可能讓你畫出接近自己期望的模樣。

但是還是不允許你畫超出油紙大小,而有的人的油紙是100cm x 100cm的。

所以,應該是能夠讓你發掘你的才能的具體程度,至於提高智商。。。X 不行

你覺得接受教育有什麼意義?

王九九 我記得這是 奇葩說 裡說的,具體誰不記得了 我們學語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能讓我們個個成為文學家而是當我們一說起岳飛能有一種民族凝聚力 強少 教育的意義是讓你能更理性地對待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和人生上的種種際遇,讓你能夠有可能清晰地認識到 我在哪 我想要什麼 和 我將去哪 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能得到教育...

上大學或是接受教育的缺陷

名揚 這種想法本身是很狹隘的,學校和社會給人帶來的是不一樣的收穫,同時你也會生活在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的人對這兩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幾乎所有的高層階級的人,他們都會認為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生活階層低一些的人,會認為學習還不如在社會中來的快,來的實在。所以沒有什麼對錯,只是大家價值感不同而已,...

在學校接受教育真的適合所有人嗎?

齊雲霄 教育的本質不是因材施教,個性發展,而是優質大學資源有限,只能採用優勝劣汰來淘汰一大批人,篩選出部分適合的人接受教育。當你認識到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培育時,你就明白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不適合就會被淘汰。 墨娛 不能完全肯定,如果不適合你,再好的美玉總會有那麼點讓你不爽的瑕疵。就整體成效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