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吸引本身對接受教育不感興趣的學生?

時間 2021-05-30 00:01:34

1樓:

真正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學習死板的東西,反而實踐動手模擬較強,現如今中國的教育一直在推崇素質教育,但我們也都知道形式更多一些,並不一定要不喜歡接受教育的來接受教育而是要找到其他教育方式,在娛樂的過程中,寓教於樂,才是真正要做的,同時,喜歡接受教育的也不一定之後會成為棟樑之才,很多時候社會還是更需要實踐實用類人才

2樓:醫法盲

對教育感性興趣的學生不多,但教育能創造出讓學生感興趣的東西。

如果只是說學業的話,老師不應該放棄,畢竟是老師,畢竟是一家人的未來。

3樓:cherr

提個案例:

高中時乙個同學沉迷網路,時常半夜翻牆出校上網。一日他照例翻牆,翻到一半就拔足狂奔而歸,面色古怪,問之不語。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學校盛傳他見鬼了。

後來他考上名校,後來我們問到這事,他沉默良久說,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可能本人能力水平有限,

我怕我的解讀可能會縮窄題主思考的維度。

所以還請題主深度思考。

提一些想法,但並不止這些:

參與到乙個具體的事件,讓他設身處地的感受一些東西比說教有用。

引導很重要,僅僅是體驗還完全不夠。

高年級學生可能才會明白,低年級應該不會很深刻的明白,所以低年級用所謂前途,愛,付出這些言語去引導可能不太好有成效。

對乙個家境不錯的孩子這樣肯定沒用,好的家境環境下,他更需要什麼?

他為什麼會沉迷網路?

因為網路給他快樂?

還是遊戲給他完成的動力(拿到極品裝備等等)?

還是網路讓他有成就感(打遊戲冠軍什麼的)?

同樣的這些可能同樣可以應用到教育上,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高的智慧型。

當然這僅僅是乙個出發點,並不能解決所有此類問題。

此類問題只能依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性格,環境做出不同的解決。

當我們面對乙個班時,或者我們把視野放大到教育問題時,我並不贊成你說的那種做法。

人人都說教育應該因材施教,

但似乎沒人能做的到,為什麼?

1,人類生產力尚不足,教育資源稀缺

2 , 由此導致教育制度種種問題和限制

3 , 人的精力不足以處理比較多的因材施教的學生。(額外話,個人覺得小班教育很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制定不同的學習計畫和策略)

4,沒有具體統一的指導實踐的綱領,仍以個人經驗為主。

。。。不要去刻意追求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東西,不過不必擔心,他總會出現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

所以我只是建議你可以適當傾斜,並且把握好乙個度,觀察好策略的有效性。

如果教學內容需要嚴肅,需要衡量一下不感興趣的群體大小。

群體不是很大,可以放棄。現階段的教育屬於社會再生產的工具,實現人類公平自由合理的教育,讓每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想法學習在現今中國是不可能達到的。以社會再生產為目的的教育最終會篩選出不同等級的人以完成再生產(這裡沒有說成績好,等級就高),你的任務不是把特定的人"塞入"特定等級,而是完成這個分級的過程。

當然作為乙個教育工作者,盡力去引導他們吧。

但是當他們大大影響到你的教育工作,放棄個別人也是在所難免。

4樓:樹上的妖精

我相信很少會有人會對一樣完全陌生的東西天生就怎麼樣都不感興趣,而是當他接觸到這個東西之後覺得無趣才會不感興趣的。

現在的教育部國家級課題就是在講如何實現個性化,讓不同興趣的孩子也能夠學到多元的知識。身為人民教師隊伍當中的一員,我也很想知道如何能夠讓多姿多彩的學生熱愛這個世界,並熱愛這個世界上所有未知的東西。

上大學或是接受教育的缺陷

名揚 這種想法本身是很狹隘的,學校和社會給人帶來的是不一樣的收穫,同時你也會生活在不同的階層,不同階層的人對這兩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看法,幾乎所有的高層階級的人,他們都會認為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而生活階層低一些的人,會認為學習還不如在社會中來的快,來的實在。所以沒有什麼對錯,只是大家價值感不同而已,...

你覺得接受教育有什麼意義?

王九九 我記得這是 奇葩說 裡說的,具體誰不記得了 我們學語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能讓我們個個成為文學家而是當我們一說起岳飛能有一種民族凝聚力 強少 教育的意義是讓你能更理性地對待社會上的各種現象和人生上的種種際遇,讓你能夠有可能清晰地認識到 我在哪 我想要什麼 和 我將去哪 接受教育並不意味著能得到教育...

接受教育會提高你的智商嗎?

一方一隅 如果智商高收入就高,那麼根本沒必要學習了。生下來測個智商分配不好嗎?如果受教育程度與收入無關,那也同樣沒人會鑽破頭學習考名校了。所以,關心教育是否對智商有無影響,有科研可能,但我卻認為對普通人意義不大。 鹽選推薦 一些心理學家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們堅持認為教育與智力沒有太大聯絡。教育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