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課文《一分鐘》是如何引導「自律」的?這種方法在倫理上的後果是怎樣的?

時間 2021-06-02 00:22:57

1樓:曉破塵

前幾天剛剛考過小學教資面試的,過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首先一年級的課文對小朋友的要求,不是說去理解課文,理解課文的任務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的,去體會乙個道理,重點是道理,因此很多一年級課文會犧牲部分邏輯,就是為了體現這個道理。

比如我考的烏鴉喝水,實際上烏鴉喝不到水,因為石子很有可能卡住,而不是說恰到好處就能通過努力喝到水了。

這篇課文也是同樣的,它可能只想說的是積少成多的問題,至於為什麼要舉出賴床,包括等車失敗的例子,我覺的是為了真實感,也是氛圍。

因為說這種和生活貼近的東西,才能讓孩子真的去融入課文。

而且考慮到一點,現在幼兒園並不能先上小學課本,所以教材預設小學一年級學生不具備自己概括理解能力(就像我們面試有人讓孩子概括課文,考官直接說太難了,不適合這個年齡段)

因此故事才這樣編,實際上,我覺得你質疑沒有問題,很多小學教材比如很有名的《父與子》,還有一年級很多口語交集,詩歌都存在這種邏輯不清的問題。

但是這些教材的目的都不是讓你真的去深究課文,目的就是說理和識字。

希望您能理解。

2樓:He000

看了提問的表訴和目前的幾個答案,覺得很反感。挑課文的毛病是有癮嗎?

很簡單的乙個「一點小區別導致連鎖反應造成不同後果」的小故事,硬是被解讀為倫理方面存在問題。

按照這個邏輯,幾乎所有民間故事和傳說都存在倫理問題了。

董永耍流氓、哪吒不講理,是不是要把民間故事和傳說都批判一遍?仁者見仁,淫者見淫。

小學生課文只是從乙個方面引導孩子了解或理解某個道理就好了,不要把成年人的過度解讀參雜在裡面,一年級的小朋友不需要也沒能力去理解那麼多黑暗面。

小學生通過課文知道「一點小區別導致連鎖反應造成不同後果」的道理就好了。

為何一年是十二個月,一分鐘是60秒,為何會選擇這種進製?

陳曉 關於一年12個月,可能是 月亮的月相變化乙個週期是29.5天 等同於月球繞地公轉週期 而一年 地繞日公轉週期 是365.25天 古人通過觀察正午物體影子長度測算 算下來一年大致就是12.37個月。中國農曆就用加閏月 部分年份有13個月 西方用大小月協調。另外,12是2,3,4的最小公倍數,以1...

狗後腿突然不能站,一分鐘後又好了是在裝嗎?

浩海泛舟 上知乎以來,第乙個推送得這麼精準的問題。這個泛舟以前那只傻狗,真的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家的狗是不是裝的不知道,我家那只肯定不是裝的,而且很奇葩。情況還不是問題描述那麼簡單,我們當時發現它時,後腳突然就像瘸了一樣,一點力了氣沒有。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後歇了一會,又掙扎起來,沒走兩步,又是雙腿一軟...

和五年前的你通話一分鐘你會說什麼?

尋保家 親愛的,我是默默關注你的一位陌生人。剛畢業時你有點迷茫,如果沒有想當公務員,也可以不用花時間去備考。認真想想你想做的事情就好。暫時想不到也沒關係,我知道無論什麼工作,你都會十分認真去做,你會發現它的魅力和價值,一定會做得很好。加油,也是可以不用加滿油啦。盡量去享受每一天,愛惜你身邊的人。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