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年是十二個月,一分鐘是60秒,為何會選擇這種進製?

時間 2021-05-30 16:53:51

1樓:陳曉

關於一年12個月,可能是:月亮的月相變化乙個週期是29.5天(等同於月球繞地公轉週期),而一年(地繞日公轉週期)是365.

25天(古人通過觀察正午物體影子長度測算);算下來一年大致就是12.37個月。中國農曆就用加閏月(部分年份有13個月),西方用大小月協調。

另外,12是2,3,4的最小公倍數,以12作為單位可以方便安排任務,比如3班倒的時候可以每個人8小時。

同理,60是2,3,4,5(及10,12)的最小公倍數。

至於星期,中國古代有作5沐1,作十沐一的(可以認為一星期有6/11天),現在的星期應該是由西方傳入的,而五行星+日月的說法應該是事後附會的。

2樓:楊小慫

我來個角度說一下。我是外行,不知道以前別的文明怎麼計時。但是日晷啊這種表盤是圓形的。你會發現圓形很難10等分,反而12等分容易很多。所以時間用十進位制就會很不方便。

3樓:

一年是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乙個月是月球繞地球一圈的時間,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

文明再怎麼不同,星球運動都是一樣的。

至於一星期七天,還有60進製,這就是古巴比倫規定的。然後被希臘羅馬沿用,在歐美主導世界秩序之後普及全球了。

然後是12和24的問題。

你想啊,根據月球和地球的公轉,一年就有12個月。人們就記住12這個數了。每個月氣候都有些微的變化,24節氣就出來了。

然後古代不同文明的大佬們在觀察星象的時候,發現分成12份確實很好用啊。就這樣用12分一天了。至於大佬看到了哪十二顆星星交替出現,我就不知道了。

古代人是怎麼發現一年等於十二個月的?

小張 說古代曆法,似乎很多人都混淆了現代和古代曆法裡乙個重要概念年。其實古代曆法裡有個重要概念 歲,才是真正對應現代說的年的概念。而且古代最早與南宋後期 統天歷 已經把歲定為365.2425日 即今天公曆一年的長度了 之後由元朝 授時歷 發揚光大。而月是指月相。而古代年是調和月與歲的關係產生的乙個虛...

為什麼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而不是十個或其它

被兒子問起這個問題,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怎麼回答孩子才能理解。想了好久,或許可以這樣回答 月亮有時候是圓像盤子,有時候是缺的是個月牙,我們把一次月亮變圓的那一天開始到下一次月亮再次變圓這段時間叫做乙個月。我們的天氣有時候特別冷,有時候特別熱,冷的時候是冬天,熱的時候是夏天。我們把從最熱的一天開始到下...

一年級語文課文《一分鐘》是如何引導「自律」的?這種方法在倫理上的後果是怎樣的?

曉破塵 前幾天剛剛考過小學教資面試的,過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首先一年級的課文對小朋友的要求,不是說去理解課文,理解課文的任務是在老師的幫助下的,去體會乙個道理,重點是道理,因此很多一年級課文會犧牲部分邏輯,就是為了體現這個道理。比如我考的烏鴉喝水,實際上烏鴉喝不到水,因為石子很有可能卡住,而不是說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