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佛法的修學次第是什麼?

時間 2021-06-01 17:42:24

1樓:

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思維,法次法向。

找乙個實修的師傅,不是那種嘴上夸夸其談理論大師,然後他會指導你怎麼修,這一步該做什麼下下一步該做什麼。

借用乙個佛教用語緣到了,善根足夠碰到好老師,然後自己願意跟著做,此生成就很穩當的

如果找錯老師。。。萬劫不復。。。。他會把你拉入黑暗的深淵

第一步很關鍵。。。。

有緣可以出家,無緣在家也可以修出成績。。想學還是找南傳吧,國內的修道氛圍太差,社會不尊重出家人。。。好多寺院銅臭商業化嚴重

就這麼多,還有別妄想成佛,成佛是很稀有的,根據經典釋迦摩尼從他被授記到公園前600多年前成佛修了三個阿僧祇劫+10萬大劫,被授記時他還具有四禪八定的五通仙人。如果你覺得你有這麼大決心,我得跪下來拜你。

2樓:「已登出」

先發願成佛,然後發慈悲之心,誓救父母兄弟兒女,然後勤修。有人阻礙就密行,父母影響到了,就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修行,只要你成佛,就能救濟一切人

3樓:洪達

比丘們,我不說直覺智的成就一時可得。反之,直覺智的成就是在次第的訓練、次第的作業、次第的修道之後。那麼,直覺智怎樣成就於次第的訓練、次第的作業、次第的修道?

有此情形,當信心公升起時,他拜訪(導師)。拜訪後,他親近。親近後,他注意聽。

注意聽後,他聽見了法。聽見法後,他記住了法。記住法後,他洞穿教義。

洞穿教義後,他藉著思索教義而認同。認同後,他公升起願望。公升起願望後,他立志。

立志後,他辨析。辨析後,他力行。 力行後,他以身實現終極真相,又以明辨洞穿它後見到它。

——MN 70(中部)

4樓:

在現今這個時代,由於眾生善根輕鮮,福德微少,煩惱性重,修學的次第,必須要先斷我見,然後再參禪以求明心。無法在明心參出密意的同時就能斷除我見,密意很容易就能猜測出來,中間沒有否決五陰十八界我的過程,都不能斷了我見。

而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極其重要。沒有這個過程,就知道密意的,猜測推理推究的成分非常多,結果密意是知道了,我性不除,後續所有的作為還是緊緊圍繞著乙個所謂的我。在這之前是還小心謹慎造作,在這之後就會堂而皇之的,好像有了底牌和後盾似的,這樣更可怕。

因此每個人在明心之前,一定要觀行五蘊無我性,斷除我性,截斷造惡業的種子流,之後才能成為乙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無我性的菩薩。如果有哪位沒有這個過程,不斷我見而直接弄出密意,在我這裡是不承認其為明心菩薩的,到其他地方蓋蘿蔔章子我就管不著了。

很多人學佛明明是要求無我解脫,學法就是為了達到無我,可是卻不在自己心地上觀行無我,其言語行為心念的造作還是緊緊圍繞著所謂的我,不僅執著自己,還執著他人,不僅要操控自己,還要掌控他人。這樣做,與道背道而馳,何時能修成無我,何時能得心地解脫?

乙個人的身口意行越無我,內心越解脫,越自在,這是修學佛法的終極目標。學佛修行不是為了獲得個人的某種某些世俗利益,而恰恰是要放捨世俗中的所謂個人利益,才能得到出世間法的最大利益,才能獲得世間一切利益。不明此理,所有的作為都是無明,不出煩惱深坑。

實際上本沒有什麼世間利益,都是虛幻不實之法,究竟是無所得的。常常深深的觀行世俗界所有法,就會明了這個道理,為什麼還要緊緊抓取乙個我而不放舍?

把自己緊緊抓取一切法抓取自我利益的兩隻手,輕輕的鬆開,慢慢的放開,你就會發現天地是那樣寬闊,心靈是那樣的豁達和自在。以往生生世世無量劫卻是那樣的苦惱苦痛不堪,都是因為乙個所謂的我,時時處處為了我,卻沒有得到任何利益,苦惱惱苦不已。如今遇到無我解脫之法,為什麼還不藉此機會放捨自我,早日得到解脫和自由?

學習佛法的次第是什麼?

學佛重在令心調伏 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亦惡劣,是故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自心 學佛次第 賢善心 捨棄今生 菩提心 般若慧 不以善惡象大小,但以善惡意差別 吳昊 學習佛法要由簡單到複雜,從五戒開始,慢慢做到十善,再行菩薩道,如來道。從經書說,心經是總綱。可以從講解苦集滅道的阿含經開始學習。 嘛呢...

為什麼佛法修學團體要唱紅歌?

有信無智 理性 長愚痴,有智 理性 無信增我慢 第三課 學習的態度是空杯,理解 接受 運用。時時刻刻都是思辨的過程。同喜班是逐步建立信仰,不是盲目跟隨信仰。剛進班,個人理解。 西園寺已經算頂尖了!我的回答可能你受不住,可能你沒膽量聽進去!所以提前警示,你受不住。現在就點返回鍵。主要是你的心比較髒,見...

怎樣斷除我見?佛法修行中,有怎樣的次第?

stanleyqiu 我們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無明,我見也來自於無明。所以斷除無明就自然沒有我見了。就好比說有的人眼睛不好有毛病,比如飛蚊症吧。他老是看到眼前有小東西飛來飛去。把他眼病治好了自然就看不到小飛蚊了。而直接去針對那些小飛蚊是沒有用的。 湯文潔 需要的不是斷除,而是能夠放下 不執著,從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