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學學到的知識都是正確的嗎,或者我們普遍認同的知識是真理嗎?

時間 2021-05-06 17:09:17

1樓:馬天騏

正確與否,在於你看問題的角度。即使是客觀規律,在另乙個維度或者參照系面前也未必是真理。

簡單舉個例子,牛頓經典力學離婚,無法解釋量子領域發生的事情。

所以,隨著自己認知的提什,當自己能夠站在跟多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夠發現很多知識原本就是真理,但是運用到實際層面,卻只能得到錯誤的結果。

就比如,大家都呼籲著平等、自由、博愛,這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但人類出於自私的考慮,依舊對物質、金錢有著無限的追求。我們創造規則、創造制度,這一切就是代表著公平和平等嗎?

顯然不是,一切制度和模式的背後,都有既得利益的主體。

就如同屠龍的勇士終究成為惡龍,這也是乙個客觀規律。而想要打破這種規律意味著什麼?我並不清楚,但是我只知道兩種可能。如果不是集體倒退,就將會是集體飛公升。

作為個體請努力提供自身實力,然後努力去提高群體的實力。

2樓:學者

為什麼道德經、孫子兵法、周易等等名著一直被傳承不斷?而一般人們看到都感覺沒什麼用處,但是那些有經驗的人一看就能看得出來是好東西??

那些能夠傳承千古的名著寫的只是規律原則,可以延伸,是總綱,不是具體方法。但西方的知識都是一遍遍的被推翻,因為他們是具體的,具體就會具有時效性。

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中華文明籠統概括比較多,而西方文明細分定義比較多,中華文明是對立統一,西方文明是對立分開。

因為是這世間的以前都在不停的變化,所以具體的方法手段都是有時效性的,但是這世間的變化是具有規律原則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會有的知識會被不斷推翻的原因。

至於真理是什麼,我不知道,也許弱肉強食才是真理,在人類社會中,總是思想超前的人少,但是他們卻站在整個族群的頂端。難道這不是弱肉強食的公升級版嗎?

3樓:海子與詩

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隨著人類認知的不斷進步以前有的東西會被逐漸發現是錯的比如日心說這很正常很難有絕對的真理我們現在學的東西以面前人類的認知來說是沒有問題的。

4樓:風止於你

我認為知識始終是人給定義的。

比如說語言,如果時間倒流,最初是因為勞動創造了語言,那為什麼是漢語,不是隨便的一些數字呢,因為便於溝通,人統一了語言,規定了相應語言的適用範圍,我們也可以按一串數字叫語文,也可以叫石頭叫木頭這樣來定義,但由於語言已經成為一種延續的文明,不可能重新定義語言的適用範圍,聽起來有點抽象,舉個例子,也就是不可能強行讓人們把樹理解為鳥的意思,你指著乙隻鳥對別人說這棵樹真高,別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腦袋出了毛病。

再來說說數學,數學是在生活生產中產生的,數學為什麼是一加一等於二,不等於三呢?同樣是人們規定的計算方法,既然是人們規定的,我想真理不應該被人們給強加上去,我說五乘五等於二十並說這就是真理。沒錯,這對於我自己就是真理啊,只是違背了前人已經規定的計算法則,那我為什麼要遵守?

我自己來定義真理不可以嗎?當然可以,真理只要你自己覺得是對的就可以了,但如果你要按照你自己的這種真理,可能會在這個世界待不下去,因為你沒有遵守大多人都所認可的事實,那就是一加一等於二。

所以一加一等於二,並不是真理。真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根本是不存在的。

5樓:咱倆沒可能

正不正確不重要,能應付考試最重要。讓自己的知識匹配上標準答案就是唯一的成功。

成功之後才能有能力選擇好的公司好的工作,也才能自我革新,自己尋找真理。

很多事情需要閱歷,有了閱歷才能有感悟。就好像我們小學就知道人要自信,只有到了一定年齡才知道原來自信的含義那麼廣,不只是一味的鬥志昂揚,還有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接納自己。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就是你從學校裡畢業之後忘掉的東西。教育只能交給你一些知識,人最終還要不斷根據閱歷去重構知識,重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這需要不斷用流動開放的心態看待自己的知識,不要停留在已有的知識結構上,要勇於打破自己。

一切未經審視的知識不是自己的。

6樓:老姚

中國的教育系統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1、是選拔

2、順從

首要功能是選拔,就是因為教育資源有限,實際就是清華北大不可能每年都招上千萬人,所以拿一套所謂的知識對群體進行訓練,同樣的時間精力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優先選拔獲取優質教育資源。但這些陳舊落後的知識大部分會落後主流知識10年左右,知識的用處不大,大的是如何獲取知識的能力。

次要功能是順從,從教育系統構建的知識的體系來看,不予許在課堂上質疑老師和知識的權威性,很多考試題只設乙個標準答案,而現實社會中乙個問題的答案是成千上萬種,但在學校是不予許你考慮這剩下的千萬種可能的,也就奠定了zy領導的權威性,讓你習慣於聽領導的話,不思考第二種和成千上萬種的其他可能性。

對於你個人而言。能進入一流大學就有機會問鼎理論前沿而掌握創造知識的能力和話語主動權更重要的是,進入了高手林立的圈子很多高薪工作都不對外招聘都是內推給師弟師妹

7樓:

不是,知識都有階段性和侷限性。比如牛頓經典力學只適用於巨集觀低速,所以後來才有了量子力學,相對論啥的,世上無絕對正確,所以要保有懷疑精神,不盲聽盲信。只能無限接近真理但不能到達。

8樓:羅名揚

我們常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我們需要將真理放到具體條件下,只有符合特定條件,真理才是正確的。

為什麼一定要注意知識前提和範圍,也就是這個原因。

以上給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學習任何知識都要先注意它適用的範圍和條件,切勿將只言片語的知識當做普遍真理使用,否則會犯錯誤。

至於具體知識的範圍和條件是什麼,這就是具體學科應該一開始就說明的。

9樓:白開水

小學的時候,小數不能減大數;

初中時候,負數不能開平方;

高中的時候,力學三大定律適用一切情況;

大學的時候呢?很多時候,一些定律都是有範圍的,只是我們不需要知道(或者還不知道)

10樓:Tony

首先,普遍認同的知識不是真理。比如幾百年前古人都認為我們是宇宙中心,現在大家都知道我們只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是我們繞著太陽旋轉。

其次,真理分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是指在任何條件下都成立;相對真理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成立。

我們上學的時候學的數理化等科學技術知識,這部分知識除非有巨大的科學進步,這些知識都是正確無誤的。(比如沒有發現新的物質,化學元素週期表還是正確的)

我們可以從北宋的王安石身上學到什麼?

一,認為是正確的,必須去完成的,哪怕朋友 兄弟 門生都不贊同時,也要去做,哪怕這件事會讓自己被抹黑 被反對,會讓自己從譽滿天下到謗滿天下,只要覺得對國家 對百姓有利,就要去做。自行我道,何懼流言?二,因為觀點不同相爭的時候,也應該是對事不對人的。政治上的事在朝堂上解決,離開了朝堂,就做自己想做的事,...

如何看待大學才是真正意義上學到有用的知識的時期,而大多數人卻選擇渾渾噩噩的混過去了?

1.從我室友身上來看,是因為她們沒有熱愛的東西,也從不去考慮自己的未來。她們從不曠課,作業也好好寫,但做完這些之後還是有很多空餘時間。因為除了日常的學習,也沒有什麼一定想要去做的事情,就開始躺在床上看綜藝嘿嘿傻笑了。2.作為百年老校 的我們學校,宿舍呀,澡堂呀,教室呀,食堂呀,都是又髒又破的地方。大...

大學學到自己高中最差的科目,都是啥心態鴨 ?

明止 大學沒有高數,但是有教育統計,著實讓我頭疼好一陣,上課一陣懵,完全跟不上,而且自己還有粗心的毛病。當時覺得自己遲早要完,特別是背公式。但是我還是沒怎麼認真學,畢竟懶。為了不掛科,提前乙個月開始複習。先複習一遍,把公式和重要的點寫下來,做乙個總的了解。然後找出薄弱地方在複習一遍,完了之後做了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