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書並化知識為己用?

時間 2021-05-06 10:03:41

1樓:鹽選推薦

限制讀書時間,用更多的時間輸出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書中內容後,就不必再花更多的時間看書,可以將時間用在知識的輸出上。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要確保讀書時間,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是一旦開始讀書便會將其他事情擱置,這樣的情況也並不少見。

因為我一向不會積極打掃房間,所以總是想要將這件事推遲到週末。一旦我開始讀書,就會想:「今天是星期五晚上,今天就不用打掃了,反正休息日還有兩天的時間,可以利用這些時間打掃。

」所以星期五的晚上大多是在讀書。

與其說這是積極地讀書,倒不如說是消極讀書,甚至是帶有逃避性質的讀書。

由於星期五晚上經常會有聚會,我在星期六的中午或傍晚才會想要處理工作上的事,但這時我又會想:「星期六有半天,星期日還有一整天,所以還是先讀書吧,反正也必須要讀書。」於是,我在星期五的晚上便總是讀書。

這種想法十分危險,由於總是想著星期六還有半天的時間,就會將精力放在重要性並不是很高的事情上,事後卻會感到後悔。「消極讀書」和「逃避性的讀書」對於個人來說其實是一種損失。因為這樣做既無法保持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平衡,也無法保持「從書中獲取的資訊」和「和他人的接觸」的平衡。

因此,在日程表中加入讀書時間的同時,限制讀書的時間也同樣重要。否則,週末轉眼間就會結束,儘管讀了書,卻沒有完成應該做的事情,只能焦躁地等待新的一周的到來。

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閱讀量的人來說,每週唯讀一本書就足夠了。沒有讀過的好書不計其數,比起一味地讀書,更應該吸收書中的知識,提公升自身的能力,將知識分享給更多人,以及從其他的資訊源處汲取知識。

已經閱讀過 300 本以上的書的人,或者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的人,今後要限制讀書的時間,多花時間將書中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接下來我會針對「如何多增加輸出知識的時間」這部分內容進行說明。

輸出書中的知識有以下幾種方式。

1.在工作中取得成績

不管怎麼說,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事。

工作成果的兩個必要條件就是速度和質量。

如果在晚上或者休息日有必須要完成的工作時,大家都會想方設法快速完成。例如,後天要交的報告,下週要交的企劃方案等商務文書,應該快速完成,然後再不斷修改,這樣做不僅會減少壓力,完成度也會更高。

首先要確保工作的時間,然後盡量提前著手工作,提前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這樣才會形成良性迴圈。

為了在工作中獲得成果,應該:

大幅提高工作速度。

改善溝通能力,加強協調能力。

加強專案管理能力。

提高製作商務文字的能力。

保持工作熱情。

閱讀各個領域中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的書,並提高自身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為此,應該建立「讀書檔案」,關於這一點我會在後面詳細說明。

2.寫部落格

如果只顧眼前的工作,就無法完成更重要的工作,我們要保持經常和其他人交流的狀態。比較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寫部落格。

後面我會詳細介紹,不要將所有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都用來讀書,而應該將一半的時間用來寫部落格,這樣才能提高整體效率。

3.演講

若想在某一領域成為首屈一指的人,或者想自己創業,可以嘗試針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及想要深入研究的專業領域進行演講。這樣不僅能夠整理自己掌握的知識,還可以建立判斷標準,構建人脈關係,提公升工作熱情,可謂是「一箭四雕」。

很多人認為自己學不會演講,但演講的好處的確很多,並且只需提前準備就能做到。

2樓:G先生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很好的理解一本書,不說百變,兩三遍還是有必要的。我自己讀書,對一本相對有質量的書,也會至少讀三遍,第一遍速讀,第二遍選讀,第三遍精讀。其中總共所花費的時間,很多時候比一般人通讀一遍還要快一些,效率也自不用說。

速讀也就是快速閱讀,快速閱讀的能力是需要培養的,一方面是靠不斷的閱讀「養」出來的,另一方面是需要刻意訓練培養的,比如通過《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訓練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

選讀,就是根據書籍的重點和自己的目標,選擇書籍中的關鍵內容進行閱讀。

速讀和選讀的目的是為了快速且有效的找到書中「對你來說是精華的內容」,從而進行精讀。在精讀的過程中要做到兩點:

①與舊知做鏈結

當看完某本書的某段內容,甚至只是一句話而已,你可以試著讓這句話跟你的生活做鏈結,回想看看作者的觀點和你過去的知識、經驗、案例有什麼相關,或是相反的地方,並問自己為什麼?

②化為行動方略

在做完與舊知做鏈結後,下一步你還可以思考,這個理論或方法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我具體該如何運用等。思考後記得寫下來。

這個思考過程不難,只是現實中我們過多的關注知識本身,總覺得我讀了、了解了或記住了這個知識就是學習。其實這遠遠不夠,正因為你沒有對知識進行深入、延伸思考,所以你才會覺得讀了好多書沒用,因為你根本就無法運用那些知識。

檢驗自己是否理解書中內容,最簡單的驗證方法就是:輸出。

輸出的方法一般有三種:寫作、講給別人聽、實際運用。這三種方法都可以簡單驗證自己是否已掌握了書中內容,同時寫、講、用的過程,會進一步促使你的大腦聯想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3樓:瘋哈哈哈

用行動代替做讀書筆記。

每次讀書的時候,全身心地受到書中觀點的影響,很想寫下來,記下來甚至背下來,然而做不到。但若是,書中的思維打動了我,我選擇改變我曾經的某個行為,並逐漸養成習慣。然後習慣就塑造了我。

書常常是忘記了。記性很差。

另外,多聽聽不同人是如何評價這本書。即使是同一本書,每個人從書中領悟到的東西也很不一樣。保持好奇心,對書的好奇心,對人的好奇心。

4樓:小魚兒

讀書時候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抄下來或者劃線記下來。

如果看到什麼值得思考的問題就停下來想一想,寫些想法。等回頭再看你會有另一番體會。

5樓:猶十三

找到方法,也就是你想看什麼書,就找到這本書讓你感興趣的地方,從乙個點深挖下去,集中乙個點,例如乙個人物你喜歡,你就仔細看他,用心去體會這個人物帶給你的感受。

舉個例子,曾經有個人追為了女朋友,寫了整整幾千字的情書,情書中佳句典故都不重複的,可是他並不是什麼飽讀詩書的人,他就是因為要寫這個情書所以帶著他感興趣的點找資料、看書,並把書裡的知識轉為自己的。

看書要看最適合自己的,不要隨大流,別人可能隨便一看就突然醒悟,一拍腦袋說原來講的是這個道理,你就一臉懵,這並不是你傻,就是這本書不適合你而已。

總結一下就是

1:找適合自己的書,不要一開始就看那些深奧的,要一步步來。

2:找到乙個自己感興趣的點,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把乙個點研究透了,比你粗陋的看了一萬本都強。

3:有乙個目標,不能盲目.

6樓:角落裡的角落裡

剛開始讀書的時候由於自己的積累較少可以適當借鑑書中的觀點,但是一定不要完全的接受,讀書不能盡信書,一定要帶著自己理性思考的。然後慢慢積累,不僅是在讀書上,也是在實踐上,自己讀的書多了,經歷的多了,也就慢慢會把自己的經歷和讀書學到的東西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特質的東西。

讀書對乙個人的影響是乙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不要老想著自己要靠讀書怎麼怎麼樣,就是單純的讀書就好了,讀的書多了,經歷的多了,也就明白了

7樓:

與書友交流想法。自己學會思考。

不過我覺得除了專業書工具書以外,其他都很難運用耶…都是通過薰陶來提高個人素養氣質的,很難說應用。可能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會說到…?

8樓:西樓

可以去打一場辯論,或者看辯論賽

或者看一點有關哲學的書

自己腦子習慣那種總是想多了的模式……別說看書,看個圖都能浮想聯翩(;一_一)

9樓:和耳朵

我覺得如果可能的話你自己寫一篇給自己看的文章,看讀者當做其他人,然後開始講述這本書帶給你的一切,自己學會就好的方法就是教會別人。

在你寫的同時不斷的思考這本書所帶給你的思考,然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存起來,作為你的財富。

10樓:中國馳名雙標

喜歡看就好,除非是課本工具書,想從中找到立竿見影的用處是很難的,讀書就像堆沙子,慢慢積累,你的沙堆自然突出,我讀書不多,但比身邊的人多,怎麼看出來的,我不用列書單,身邊很多人都認為我讀書很多。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慢慢體會。

11樓:

輸出私以為只想要完成輸入和儲存是很難的,難在沒有反饋和評價手段。強制輸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碎片化的知識該如何取捨?

虎喵老爺 當今社會上許多概念,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 空泛,毫無意義的 碎片化知識,例如,學科 專業 政治,精準 科學 真理等等 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們的真實意義或定義,在腦海裡呈現不出它們的原型,但是並不影響大家的使用。這說明 它們的語境沒了,但是知識邏輯聯絡還在,所以,碎片化的知識還可以復活 當其知識邏...

如何理解「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所謂 為己 即克己也,能夠成為自己,故必內求 為人 即克人也,能夠壓制他人,故必外求。古人內求於己,今人雖亦談內求,卻是令他人內求。為學而對自己狠,古人之智慧型 為學而對他人狠,今人之聰明。 王鶴辰 看了很多的回答後,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的理解是錯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在我很久之前看到這句話的...

如何轉行自學電氣自動化知識

北島李工 我看前面的回答多數是不讓你轉行的,我也在自動化行業工作了近10年了,我說說我的看法。這個行業辛苦嗎?確實,這個行業比較辛苦。辛苦表現在你可能需要出差,可能需要在現場環境比較差的情況下來除錯裝置,一天下來一身汗。但話又說回來,哪個行業不辛苦呢?這個行業屬於技術性行業,你不用過多的與人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