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並實踐佛為心 道為骨 儒為表?

時間 2021-06-03 14:28:42

1樓:洪權

這個說法比較中肯。

佛法修心為主。止觀禪是核心。通過止觀禪,身心寂靜清爽,解脫束縛,獲得大自由。楞嚴經把每乙個細節描述清楚。瑜伽師地論中的九心住,寫明白了公升級過程。

道家是華夏文明的核心,被丟棄了很久。是通過身體的歸根曰靜,致虛極守靜篤,來達到身體的清爽。是對佛學沒有重點描述的身體每乙個細節變化的註解。道德經前十七章,寫的清清楚楚。

儒家,是道家的沿用。是學霸集團學了道家後的世俗運用。

2樓:江蘇玉皇宮

佛為心:以慈悲敬畏之心對待整個世界;道為骨:自然隨性又傲氣的對待自己的生活;儒為表:對人謙卑,善於學習;

不過在這個社會道為骨的話可能需要很多錢做脊梁。

3樓:天衣

別實踐這個了!

這種就是似是而非地雞湯文。看似正確其實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佛心是啥?多少和尚一輩子學佛而不悟,你要下多少功夫才領悟的來佛心?幾輩子?或者自以為是佛心,這個問題就大了!可以稱之為魔心了。

其他同理可得,不再贅述。

4樓:拿破崙一世

我想莊子應該是對此解釋的很透徹的乙個人。

在《莊子·內篇人·間世》中說顏回將要去衛國改革其政治弊病,來向孔子辭行。孔子問顏回有什麼改革良策

莊子於是借顏回之口說到

「端而虛,勉而一。」

以及下文的

「然則我內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內直者,與天為徒。與天為徒者,知天子之與己,皆天之所子,而獨以己言蘄乎而人善之,蘄乎而人不善之邪?

若然者,人謂之童子,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

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為人之所為者,人亦無疵焉,是之謂與人為徒。成而上比者,與古為徒。

其言雖教,謫之實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雖直而不病,是之謂與古為徒。」

這便是儒士的外表,追求「中正平和」的處世方式。

但個人品德只是「小道」,正如葛洪所言:「道是儒之本,儒是道之末。」只憑個人品格是難以感化殘暴的衛國國君的。

於是顏回沒轍了,向孔子詢問良策

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

「齋,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心齋?

」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顏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實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

「盡矣!吾語若:若能入遊其樊而無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

無門無毒,一宅而寓於不得已則幾矣。絕跡易,無行地難。為人使易以偽,為天使難以偽。

聞以有翼飛者矣,未聞以無翼飛者也;聞以有知知者矣,未聞以無知知者也。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

夫徇耳目內通而外於心知,鬼神將來舍,而況人乎!是萬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紐也,伏戲、幾蘧之所行終,而況散焉者乎!」

此處莊子借孔子之口提出「心齋」,即「心志專一,達到空明的虛境。」

顏回在聽孔子說教一番後,說到「我沒有聽到心齋這個道理的時候,實在感到我自身的存在,聽到心齋這個道理後,就未曾感覺我自身存在了。」

我們發現此時顏回就已經達到了佛家所說的「破我執」的境界;同時也是莊子所謂「至人無己」的境界。

在此我們可以發現在心齋之中,就蘊含著佛道兩家共通的人生智慧型。

孔子隨後說道:「……進入衛國的樊籠中,不要為名位而動心,他們能接受你的建議就說,不接受就不要說,不走門路去營求,安心於一,了無二念,皆人待物,一切都不得已而為之,這就可以了……觀照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就會生出光明,吉祥善福就止於寧靜之心中。」

莊子在此強調出,空明的內心的重要性,只要保持內心的空靈,虛靜。人就能無思無慮,渾然忘我,隨遇而安。在這種內心空靈的狀態下,無論是居廟堂之高亦或者處江湖之遠都能欣然往之。

道家的能出世亦能入世的智慧型就在此顯現。佛家的大乘菩薩道雖然也有入世的慈悲救度的情懷,但終歸於出世。唯有道家亦能出世,也能入世。

由此我們可得出,儒家的表是中正平和的中庸之道;

道家的骨,是在自由空靈心境的狀態下出世入世渾然無礙的風骨;

佛家和道家都強調心靈的自由,所以怎樣區分佛心與道骨,我也琢磨了很久,憑我的理解,佛家的心應該如同無門慧開禪師所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也可能如同是佛教八正道中的「正見」,「正思維」和「正念」。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中的這句偈就解釋了正見。世上萬物無常,一直處於變化流轉。以此種觀點來看待萬物,即是正見,通過正見建立對應的思維模式,就是正思維。

正念也叫做定,即對當下保持清醒,穩定的覺知,全心全意專注於當下。上面無門慧開禪師的那首詩就很形象地解釋了正念。

由此,佛心大概就是全心全意專注於當下的正念之心,歡喜自在之心。

5樓:巨乘法師

如何實踐?

從五胡亂華時期開始印度輪迴教文明的先賢不都在中國實踐了千多年了嗎?

核心是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印度輪迴教文明傳承者人的心,為印度輪迴教文明利益奮鬥。

1偽裝成中國儒道傳統文化降低中中國人的戒心,慢慢挖掉中國文明的根,讓中中國人逐漸拋棄中國文明成為印度輪迴教文明忠誠的傳承者,

2想盡一切辦法將中國財富資源掠奪到寺廟供印度貴種建印度文明風格的建築,唐代做不錯,皇帝酸溜溜說天下財富分十份寺廟佔七八,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遠超印度輪迴教文明,作為信徒最好實踐辦法就是讓更多中中國人匍匐在印度鬼神腳下跪拜乞討並將財富獻給印度貴冑種,這樣中國發展速度才會降低到讓印度輪迴教文明能趕上。

3中國華夏文明與西方文明在爭世界老大,一旦中國勝利下一步將對印度輪迴教文明動手,這是印度輪迴教文明的大危機啊,想想一旦印度被中國打敗,相信輪迴害怕業力期待死後回報之人將大幅度減少,印度輪迴教文明的傳承者應該學習二戰中大批參加佛教同願會的高高僧,在中美對抗最關鍵時刻一起發出致命的背刺,讓中國文明失敗,這樣印度輪迴教文明才能捲土重來重新。

上面完全站在輪迴教文明傳承者角度分析的內容。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千千萬萬炎黃子孫不會讓輪迴教文明的傳承者得逞的。建議印度輪迴教文明的傳承者回印度老家去恢復實踐,而不是在中國文明地盤哇中國文明的根。

6樓:兀兀

出自於南懷瑾先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的名句。

佛為心,以人心為鏡,修己之心,活出自在的第一世界;道為骨,以人顯為鏡,修己之真,活出真我的第三世界;儒為表,以人禮為鏡,修己之通,活在大同的第二世界;修好了這三種世界觀,就可以大度看世界了。

人心、人顯、人禮都是廣義的、模糊的、沒有邊界的,應用到具體的生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念結果,純粹的活在世界觀裡叫形上學,應結合具體的生活觀。

技在手,能在身,從容過生活則分別代表解放思想,求真務實,一切問題從實際出發的第四世界的生活觀。

7樓:十里塵華笑春風

這是出自於南懷瑾先生「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的名句。

為人處事為表,以儒家誠敬仁義禮智信等人生哲學為踐行。

精神內守為骨,以道家無為清靜離欲自守等出塵道慧為中堅。

圓滿自性為心 ,以佛家明心見性福慧雙修自他兩利悲智雙運等自在佛智為指引。

如何理解並做到 Less is more ?

將綠蘭 less is more 是二十世紀德國著名現代主義建築師路德維希 密斯 凡德羅提出來的,翻譯成比較符合中中國人思路的意思就是 化繁為簡,以簡馭繁。這個理念在建築行業應用的範圍很廣泛,同時對生活方式也有著很好的啟示意義,比如,中國人最在意的 家 的理念。化繁為簡的家居設計,逐步成為理想的生活...

如何理解並穿好 smart casual 著裝風格?

MissDemeanor Smart casual略休閒於business casual,允許牛仔褲 polo衫 非套裝,忌圓領 背心,女士無袖亦可但面料要跟上,帆船鞋 魚嘴鞋可容忍,重點在精神利索而不在休閒。 李敢記 個人感覺,當HR 說公司的 dress code 是 smart casual ...

如何理解並培養出離心?

洪達 有了對名色法的如實知見,自然會有厭 離欲 阿難!有見如實 知如真者不應思 令我厭。阿難!但法自然,有見如實 知如真者便得厭。阿難!有厭者不應思 令我無欲。阿難!但法自然,有厭者便得無欲。中阿含 而為了有對名色法的如實知見,必須有定,有定才能如實了知 增支部10集2經 應該意圖經 莊春江譯 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