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無責。 ?

時間 2021-05-30 15:43:10

1樓:Gavin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最早是出現在顧炎武的《日知錄·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軍入關。他的原句是:「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1]

以八字成文的語型,是出自於梁啟超。

意為保護乙個朝代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和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國家)的興盛、滅亡,關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乙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問題問的是:天下與國家的區別主要體現在那些方面,我們又當如何看待天下與國家的關係。

說點我的理解。天下指的是文明和文化的傳承。文明和文化其實沒有明確的國家界限,本質上是所有人類的財富。但實際上,沒有國家文明很難持續,非常容易消亡。

2樓:chelio

中國古代的天下和國家的概念是基於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而言,國家本質上是封建地主或皇室利益和統治的所到之處,農業社會人必須要依賴於土地生存,統治階級只要掌控土地就可以掌控在上面生活的人。所以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國家與國民的不統一,天下這個概念相比國家就具有更廣泛的意義和內涵。國家相當於乙個政治實體,而天下相當於乙個文明。

近現代社會的國家概念發生了變化,人們除了基於領土而且也更多的基於身份認同來組成國家,國家的概念比起古代更多的依賴於國民,這也使得國家和天下的概念有了新的涵義,近現代的國家相當於以前的天下,以前的天下現在正向整個人類社會靠攏。

如果不搞清楚概念而單純套用現在的概念去理解,這句話就成了人類的事和我有關,自己國家的事和自己沒關,這顯然是雷人的。

而如果用現在的概念去解讀古人的話就會更加雷人。

3樓:

天下說的是所有歸屬於一種文化或文明的人群,是個文化或文明的範疇,

國家說的是歸屬於一種文化的人所組成的總體合集,對內是個行政體系,對外是個主權體系,總體上是個行為秩序範疇。

人群都要亡了,每個個體當然有責任,所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秩序崩壞了,不是所有個體的責任,更何況大多數個體不屬於控制秩序的派系,也沒辦法負責,所以「國家興亡,匹夫無責」。

上面這種說法,屬於儒家這套倫理體系,或者說儒家治國理論,任何理論只有在其適合的範疇才能有效;

紛爭亂世如果用儒家這套就等著死吧,看看當年的魯國就知道,亂世適用的體系只有法家+墨家,以強國稱霸為唯一法治目標的秩序建設和技術提公升;

統一初期的適合體系是道家和墨家,休養生息國力復甦的指導思想下的秩序維持和技術復興;

國力鼎盛時期用儒家和墨家,儒家強調禮義廉恥提公升精神文明,墨家講究實事求是、秩序維持和技術發展。

現在我們偏墨家邏輯,也有儒家的少部分組成,因為領導者強調了知行合一;

為什麼都要用到墨家邏輯?因為這是乙個在其四種邏輯中最遵循實事求是的。

個人觀點,不喜隨便噴,反正我都不會回覆。

4樓:巫上玄

因為那個時代的天下就是現在時代的中國,那個時代的國家就是現在乙個省而已。始皇帝大一統之前和大一統之後的許多事情是完全不一樣的。

5樓:Owen Yang

正常的民族內部朝代更迭政權交替就是國家興亡, 誰當皇帝老百姓都沒有多大差別。

滿清元蒙入主中原剃髮易服人分几等這時老百姓差別就不一樣了, 因為你從皇帝的子民變成了奴隸, 這就是亡天下

6樓:松言不止

換個說法就好理解了。這裡的天下其實指的是國家,這裡的國家其實指的是政權。外敵入侵,位卑未敢忘憂國。

愛國,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政權,肉食者且謀之,既得利益者可護之,布衣擇其善者而從之。惡者,天縱之才起而抗之,奮而逐之,取而代之。

草民能做的就是避免被忽悠,一碼歸一碼。

7樓:空調愛冰棍

天下,是乙個群體的集體利益的集合。

國家,是基於集體利益更好的分配發展而存在的產物。

當國家代表集體利益,那麼國家就是天下。

當國家不代表集體利益,那麼國家跟天下就是分開的。

暴君在世,奴役人民百姓,民不聊生,道德淪喪,就是亡天下,不反抗,不作為,就是匹夫有責,沒有誰是無辜的。

當乙個更好的明君打過來,推翻了暴君的統治,給人民飯吃,重新建立道德秩序,哪怕文化傳承喪失了,也代表乙個更好的天下到來了。

但是原來的國家亡了,這個責任是「肉食者」的,而不是「匹夫「的。

《孟子·離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中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儒學確實在後期成為了統治者的工具,但是在孔孟以及直到唐宋時期,儒家都是極為務實的,以直報怨才是當時的主流思想。國家不好,就要改造他,而不是維護他。只是這種思想一直僅僅在士大夫之間傳播罷了。

8樓:蒲公英零

古代漢人天下大,但是會有多政權時代。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換個皇帝,農民的日子照樣過。當時還多不待見少數民族,所以天下還必須是漢人的天下,

9樓:神樣悟道

天下代指的是人民是文化

國家代指的是政權

二戰(包括抗日戰爭)就是天下興亡時刻

古代的改朝換代就是國家興亡時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興亡匹夫無責肉食者謀之

10樓:威龍衛

其實天下是一種世界觀,不說中國,就說西方希臘羅馬文明,如果希臘被波斯所滅,那麼這個天下(希臘文明)就會隕滅,只能在幾千年後從遺跡裡找到了,如果是被同種文明的羅馬所滅,那麼只是換了乙個國家,文明儲存下來了。

11樓:

必須匿。說個有點不正確的,乙個底層勞動人民,生活基本需求已經是最大的負擔了。試問一下,政權亡不亡跟我有啥關係,一肚子油水的傢伙不刮一刮憂國憂民,底層窮得叮噹響外賣都要控制在15塊以內,還操什麼心,又能改變什麼

12樓:拾月金秋

對於中中國人來說,中國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中國,因為中國很大,中國的美食,你一輩子吃不完,一半都吃不完,成都的酒樓就一輩子吃不完,,,中國的山水你一輩子走不完,那些號稱去過十幾個國家的人,去過中國的十幾個省嗎,,十幾個國家也沒有十幾個省大,,,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什麼意思的,大概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差不多,中國是美好的,如果有什麼不美好的地方,你把她改成美好,那麼你的朋友和後代就能享受中國的美好,如果你不理,讓不美好的地方越來越多,那你的朋友和後代就倒霉了,享受不到美好的中國,,,,

至於國外,你的手管不了那麼寬,你自己的國家還沒有管好,,如果你不顧自己的國家而去管別的國家,那叫忘本,,

13樓:

乙個普通老百姓,平常種地交稅,按時服兵役

蠻夷來了,他要交更多的稅,服更多的兵役

那麼,打了敗仗了,

他們投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平常靠普通老百姓交的稅養活的袞袞諸公,儒家大師,瞎指揮害死士兵,聯盟大金打遼國啊,喝兵血啊,搶農民的閨女啊,

蠻夷來了一看蠻夷不需要他們,立刻鼓動貧民造反,然後蠻夷一看這些人還有用啊,給他們封了官……

他們投降了,才是罪無可恕!

國家,天下,都是同理

現在我們正在和美國爭霸

如果這時候推廣儒家,就儒家幾千年的德性,你不怕川普被儒家封為儒家大宗師???

14樓:太上玄元道君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國,什麼是天下。國是君王是執政黨的國,天下則是天下人的天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說,保護天下,每個人都有責任。

國家興亡,匹夫無則。這是說,乙個政權的興替和一般百姓沒有責任。肉食者不應該讓黔首去替他們扛起維護他們自己統治地位的責任。

15樓:徐如林

顧炎武處於明末動盪亂世,他說的國家可以理解成政權。李自成推翻大明朝,屬於易姓改號,謂之亡國。滿洲攻入中原,乃仁義充塞,率獸食人,謂之亡天下。

拿現在來說,有人推翻XX黨,那跟老百姓沒關係。但外中國人打進來了,雖匹夫至賤,與有責焉~~

16樓:黃瓜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

「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後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

為什麼懷念遊戲天下貳?

YouNg 記得以前曾聽某個道友說過,選擇太虛,就意味著選擇了寂寞,正所謂,一如妖觀深似海,從此美女是路人甲,乙,丙,丁 可是,自己還是義無反顧地進來了,哥是天之靈的召喚人,哥是最憂鬱的修行者,哥是正與邪的集合體 帶著這樣優越的感覺一頭紮進大荒。 忘逸 因為文化的歸屬感強。我說明下,首先,人物的外形...

曹操的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為什麼我感覺是對的?

萌夫律師 因為在儒家看來,人吃人都是合理的,何況這種自私的價值觀呢?羅貫中在 三國演義 中以儒家思想價值極力美化劉備和諸葛亮,其中有一回寫到劉備路宿民間,乙個叫劉安的人為了招待劉備,將自己的妻子殺死,與劉備一起吃他妻子,劉備知情後落了淚,然後又津津有味的吃起了劉安的妻子。後來劉備為了感恩,劉安還當了...

莊子天下篇為什麼沒有提到孔子?

沁園春雪 提到了,放在開篇,不與諸子並列而已。其明而在數度者,舊法 世傳之史尚多有之 其在於 詩 書 禮 樂 者,鄒魯之士 縉紳先生多能明之。詩 以道志,書 以道事,禮 以道行,樂 以道和,易 以道陰陽,春秋 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意思是說後面提到的諸子之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