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語言組織能力?把思想用強邏輯性語言清晰的表達出來?

時間 2021-05-10 01:12:56

1樓:鹽選成長計畫

會聊天說白了就是會表達,人的大腦活動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表達又是以語言符號的形式說出來,所以,我們必然會存在表達不出腦中所想這種現象。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洞穴的岩壁上,把腦中的想法畫下來!當別人看到你畫出的想法時,一下就能明白,「哦,這個部分是什麼,那個部分是什麼」。

最近幾年,你因表達而產生的困擾是不是越來越多?

比如,在會議室裡,腦子裡明明有一些不錯的想法,但張口時卻表達不出來。

或者在與人談判時,預先準備好的說辭在情緒的影響下,完全發揮不出。

請注意,為什麼我問的是最近幾年呢?

因為大致從 2010 年開始,身邊大量的人突然都開始用 iPhone4 或 Android 系統的手機,隨後,整個社會迅速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除了科技帶來的巨大方便以外,每個人的自我也開始有了革命性的轉變。當然,這也包括你的表達。

這種轉變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個體從追求活得相同變為追求活得不同。比如,小時候你在國企大廠裡,那些豆腐塊式的居民樓都一模一樣,然後隔壁家買了什麼東西,你家也會買。這就是追求相同。

到了現代,每個人都想和別人不一樣。首先大家的職業差別就很大,行業的種類也越來越多。

同時,每個人都開始追求自己的喜好,比如看電影、健身、瑜伽、手繪、長途旅行等。

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很容易造成相互之間的溝通成本變高,尤其是老同學或家人之間,相互看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

(2)社會從中心化結構變為去中心化結構,如圖 3-1 和圖 3-2。在過去,普通人更像社會的螺絲釘,社會角色比較單一,很多人 95% 以上的表達都集中在身邊的幾個人。過去的社會結構是一種中心化的結構。

比如某單位的廠長,是社會網路的中心點。他的表達還算流利,而對於其他人來說,表達能力並不是剛需。

隨著資訊時代的突然來臨,去中心化的現象逐漸形成,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乙個屬於自己的網路,這時候表達就變得非常重要了。比如,你雖然是公司的普通員工,但可能是讀書會的組織者,你就需要通過各種努力運營好這個組織。

我們這一代人正在經歷社會大轉變,突然從乙個靠親緣關係的熟人社會變為靠商業關係執行的陌生人社會。

所以,表達的場景陡然增加,以至於大家經常出現表達方面的困擾。

表達的問題,我想最痛苦的莫過於在原始時期。那時候人類還沒有發展出更多的詞彙和句式,所以原始人在溝通時,經常表達不出心裡所想。

我們假設原始人住在山洞中,他們想把意思表達清楚,那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我稱為「穴居人的表達」:

(1)把聲音對準洞穴。這裡指我們需要建立溝通視窗。

(2)岩壁上作畫。這裡指你應該用形象化的框架去表達。

(3)拒絕占卜師。這裡指盡量避免使用間接語言。

你想想,如果你的親友正在洞穴中,你想對他們喊話,那麼最應該做的就是把聲音對準洞穴,這樣他們才能聽見。

這正是我們在表達中遇到的最常見的問題——你聽不懂我,我聽不懂你。因為大家沒有對著乙個洞口喊話。

比如,你向同事說:「我對你的設計不滿意。」這就容易造成歧義,因為多數人會以為你是不滿意他的設計能力,所以,他們的情緒噌一下就起來了,之後的溝通效果肯定不理想。

其實你可能只是想表達不滿意他這次的設計稿而已。

由於我們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所以說話時都是乙個語氣、一種表達,很難根據不同的表達物件進行調整。這也同樣很難讓別人理解自己的意思。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有乙個叫溝通視窗(喬哈里視窗)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如圖 3-3。這是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在 1969 年從自我概念的角度對人際溝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後,提出的乙個溝通解決方案。

視窗中包含四個象限: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和未知區。

1.開放區——我知道,他人知道

同事間談論乙個互相都知道的八卦時,大家會聊得非常開心,因為大家的交流都在同一頻道上。

在商務談判中,這也叫達成共識——大家都看到了乙個顯而易見的價值可能。

所以在溝通時,最好隨時判斷彼此的對話是否都在這個區域。如果出現下面三種——隱秘區、盲目區和未知區,你就需要做出調整,走進開放區。

2.隱秘區——我知道,他人不知道

我們有時會陷入這樣的困境:

2樓:黃大釗

通常情況下,我們的語言組織難度並不複雜,說之前關鍵要有個總體考慮,先說什麼、再說什麼、後說什麼,總之要確定好按一種什麼樣的思路去說就可以了。

常用的確定思路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1)按時間先後。即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來說。

如:徐先生談他個人奮鬥歷程的那段發言,就是按事情發展的時間先後來組織自己的講話內容的。

一上來他就說:「2023年初,我開始籌備投資一家網咖......」單刀直入地從事情的開頭說起。

接著他又依次談到「不久,我的網咖真的開業了。」後又談到網咖開業整一年時,終於關門了。

這一類的講話思路最常見,前面我們所舉的例子,多數採用此種講話思路,可參考前面的示例。

(2)按因果關係。即先說出事情的起因,再說出由此帶來的結果。

如:盧女士的發言,談到「高跟鞋的代價」,她先說:「記得七歲的時候,我一看到村里的大姐姐穿高跟鞋,我的小腳丫子就癢癢,羨慕得要命。

老跟媽媽嚷嚷:『給我買一雙吧,給我買一雙吧!』媽媽忙,哪有功夫搭理我這茬兒......

」正因為有這種「因」,才有後來用泥巴自製高跟鞋,以致前額留下傷疤的「果」。

當然,也可以倒過來先說「果」,然後再解釋「因」。如:「請大家看,我前額的這塊傷疤,不是一般的疤痕,是『愛美的代價』」,接下來再說事情的經過。

(3)按邏輯關係。即所講的事情,如包含幾個方面,就按它的某種內在機理來講。

如:第5期訓練班學員陳先生所講的「讀菜譜的愛好」,他就是分別從「菜譜本身物美價廉」、「菜譜本身就具有美感」、「讀菜譜可以鍛鍊想象操作能力」以及「不必跑大江南北,便可享盡各地風味......」等幾個方面來講述的,這樣聽起來,清楚明白,條理清晰。

(4)按聽眾興趣。即在乙個主話題範圍內,緊緊圍繞聽眾的興趣點來談。

如:高先生所講的「昆蟲與人類」這一話題,他一上來先說「我們人類應該向昆蟲學習」,談到了昆蟲的害羞心理,接著又談「昆蟲求偶的專一」,再接著他又談到了「昆蟲優於人類特點」,最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從此種意義上講,在當前倡導環保的形勢下,我們人類應向昆蟲學習!

」一環扣一環,興趣點環環相扣,浪花迭起。這樣講容易扣人心弦。

(5)按故事情節。即帶有情節性的敘述,娓娓道來,不知不覺中將聽眾帶進你所表達的內容中。

如:左先生所談的「個人對房屋裝修方面的看法」,經過指導後,他的講話內容就帶有了情節性。一開頭他這樣說:

「門依舊、牆依舊、屋頂依舊——就這樣,沒有裝修,我就搬進了新居。友人來訪,問:『你怎麼不裝修一下?

』我說:『對裝修沒興趣。』對方又問:

『為什麼?』於是我向他講起了大學時的李教授。」接下去是到李教授家與李教授的對話。

最後便引出一句富有哲理的語言,「杯子並不重要,水好就行」。

要想提高這種敏銳的語言組織能力,平時要培養自己遣詞造句的良好習慣。主要的方法是多聽多讀,經常接受良好的語言刺激和薰陶。所謂「良好」,是指語言的質量較高,既符合規範,又簡潔生動。

有些尚未學過語法的孩子為什麼說話通順,頭頭是道呢?因為他從大人的言談中得到了良好的刺激和薰陶。

學校裡各年級的語文課為什麼要學許多經典范文呢?因為這些經典范文正是遣詞造句、組織語言的示範。

語言組織能力較強的青少年為什麼大都得益於大量的課外閱讀呢?因為大量的閱讀有利於培養敏銳的語感。我們說的話,書報上印的文章,句子的數目是無限的,可是句子構成的格式是有限的。

如果我們多聽多讀,經常接受符合規範、質量較高的語言刺激,那麼無形之中,我們就會養成一種敏銳的遣詞造句習慣,語言組織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3樓:鹽選推薦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不是每次都要專門羅列一堆理由,才能讓對方聽取我們的方案。很多情況下,和他人交流時無需在意語言中的邏輯關係,也能很好地溝通,也真的存在所謂的「心有靈犀」「觸類旁通」。既然如此,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在講話時注意邏輯,那麼我為何卻要反覆強調邏輯的重要性呢?

這是為了讓「任何人」都能聽懂並接受我們的方案。假如對方與我們有著相似的境遇或經驗,由於對方和我們的思考方式、知識水平相近,我們無需費力解說就能順利傳達自己的主張。然而,假如對方和我們是第一次見面,抑或文化背景與我們大不相同、與我們持相反意見,要是不注意講話的邏輯,對方就很可能聽不懂我們的方案。

尤其是在商務場合,不同企業或部門的人們在價值觀及思考方式方面存在的差異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例如,同為製造行業,已經成熟的裝置產業與急速成長的高科技產業就截然不同。同樣是「研發」,在裝置產業看來,需要花 5 年時間才能研發出用以代替舊產品的新產品。

而在高科技產業看來,要研發出前所未有的嶄新產品只需大約半年時間。而且,就算是在同一家企業,人們的思考方式也會因部門不同而存在差異。舉例而言,對於銷售部來說,「把顧客滿意度放在首位」意味著在最短期限內把產品提供給顧客,令顧客感到滿意。

然而對於技術部來說,哪怕花費漫長的時間也要製造出功能先進、質量優越的產品,來讓顧客滿意。

在此情況下,要想讓自己的方案得到認可,就必須把自己想說的話按照邏輯組織起來。不要奢望所謂的「不言自明」「遲早會明白」。如果我們不努力準備,就可能無法獲得對方的理解。

邏輯具體是指什麼

「邏輯」是乙個常用詞彙,那麼具體是指什麼呢?在我看來,邏輯是指「把語言合理地組織起來」。

請參見圖 2-1。方框中是詞彙及概念,要想把這些方框合理地組織到一起,只有縱(豎列)、橫(併排)兩種組織方法。當各種詞彙及概念按照縱或橫的順序合理組織好後,我們就可將其認定為「有邏輯的」狀態。

圖 2-1 縱向邏輯與橫向邏輯

縱向邏輯是指任何人都能一眼看懂的因果關係。「因為 A,所以 B」,「因為 B,所以 C」,無論是誰都能看懂這種邏輯關係。橫向邏輯是指任何人都能看懂的總分關係,沒有遺漏和重複。

「A 包括 B 和 C」(即 MECE 分析法 [1] 。 Mutually Exclusive ,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大家也都能看懂這種邏輯關係。

對方不理解的情況包括兩種

現在大家已經知道了「邏輯包括縱向邏輯和橫向邏輯」,接下來請大家想象一下「你和某人講話,某人卻表示不理解」的場景。比如說,你向上司匯報工作時,上司卻露出奇怪的神情;你在面試中介紹自己,考官卻莫名其妙地看著你;你對顧客進行演示說明,顧客卻感到枯燥乏味;又比如前文的故事當中,上賀茂製作所的高管們在聽取了 Precena 諮詢公司戶崎先生的發言後,提出了各種質疑。為何對方不理解我們的發言?

為何對方會提出質疑?

這是因為我們言語中的縱向邏輯、橫向邏輯在對方腦中並未組合成形。因此對方會產生各種疑慮:「現在說的話和剛才說的話有什麼聯絡嗎?

」「他是根據什麼提出這項意見的?」由於對方從整體上不理解我們想表達什麼,所以才會提出各種反對意見。

如果給對方的反應簡單歸類,你會發現,對方感到不理解時無非有兩種反應:

「真是這樣嗎?」

「僅僅如此嗎?」

讓我們回顧前文所講的故事。第乙個提出質疑的是佐藤技術部長,他的問題簡單歸納起來就是:「上賀茂製作所在發展解決方案業務時真的應該朝增加銷量這個方向努力嗎?

」該問題是在問:「真是這樣的嗎?」

你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

如意 我覺得最首要的就是改變心態,改變你瞻前顧後慫了吧唧的樣子,然後自信的,無所畏懼的展示你的想法,當然我不是說中二那種自信,是一種從容,一種不怕錯即使錯了我也能好好的繼續接著說下去而不是擔心害怕自己多丟臉。說到底就是厚臉皮再加上輕鬆的心態。然後就是思維如何表達清楚,多讀書多思考尤其是多思考,養成思...

語言組織能力變得很差怎麼辦

小熊演講思考課堂 增加知識底蘊 足夠的知識底蘊才能保證足夠的知識輸出。掌握說話的邏輯 每次語言表達都會有自己的邏輯,先理順邏輯,根據邏輯進行語言組織,可以參照思維導圖。多練習,尤其注重公眾面前的表達,增加語言組織的流暢度。 剝落的小浮塵 如果是因為疫情期間一直在家裡,只和家人溝通而沒有機會廣泛溝通的...

為什麼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下降 常常詞窮?

鹽選推薦 有個好方法叫做擴句成段,讓你永遠不擔心詞窮。我想在小學或者在初中寫作文的時候其實老師就給我們提出這種要求了,要學會把一句話展開成一段話或者把一句話甚至要展開成某一篇文章。在即興表達當中,這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其實變得很重要,其實你的一段表達跟一棵樹是一樣的。一棵樹只有枝繁葉茂,你看起來才會覺得...